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日本实行从小学到初中的义务教育制度,留学生子女可就近选择公立小学和初中就学。教科书是免费的,但学习用具如午餐食谱,今天吃什么,明天吃什么,写得一清二楚。学校的食谱无形中就左右了各家各户的晚餐,为了保证孩子有旺盛的食欲和保持营养的平衡,避免与午餐“撞车”就成了妈妈们每天的“必修课”。学校还经常举行“午餐品尝会”,邀请妈妈们到学校吃午餐,就午餐的营养成分和烹调方法进行座谈讨论。比如说,用豆芽做凉菜时,要用水焯一下,营养成份不被破坏,口感也不错。许多中国留学生妈妈们通过参加“午餐品尝会”,掌握了不少日餐的烹调方法,…  相似文献   

2.
永远记得那天午后,母亲用她少有的严肃问我:“月儿,往后妈妈要跟你爸爸分开生活,永远分开,你明白吗?你要跟妈妈还是跟爸爸?”“我跟妈妈!”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那一年我正读小学二年级。离婚后的母亲带着我和弟弟这两件“行李”,叩开了外公外婆的家门。  相似文献   

3.
我5岁的时候随爸爸、妈妈去了日本。在日本我上了两年幼稚园和两年小学。妈妈说,我的启蒙教育在日本。我对日本的文化比较了解,也很喜爱。比如每年不同时节的各种“祭”,像4月的“樱花节”,7月的“七夕节”,秋季的“花火”。日本文字用平假名表述自己的文法和部分语意,用片假名写外来语,并应用大量汉字表达主要文意。我在日本的两年小学学习期间,已经学了近1000个日语汉字。日语的汉字和中文的汉字不尽相同,准确  相似文献   

4.
宝贝晨晨 《家长》2012,(10):49-49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小时候,我总唱这首歌。而爸爸在我幼小的心中一直是个“坏爸爸”。小学二年级时,我还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我有一个‘坏爸爸’”。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三年级的一次数学竞赛中,我获得了全年级第二的好成绩。当我把这个喜讯告诉爸爸时,爸爸只是微笑着问道:“你考了多少分?”“67分!”我骄傲地答道。“怎么才考67分?”爸爸眉头皱了一下,“这样的分数也能得年级第二?”“爸,你不知道,竞赛的题目很难,第一名也只考了68分!”我有些委屈地说道。爸爸没有说话,独自一人看起了报纸。我跑到厨房,又将这个喜讯告诉了妈妈,妈妈欣喜地夸奖了我一番。“可是,爸爸一点也不高兴,还说这样的分数也能得第二?”我向妈妈告状。爸爸听到后笑了,便向我讲起了一个故事:“中学时的一次校运动会上,我报名参加3…  相似文献   

6.
《神州学人》2010,(12):16-17
10月23-24日,日本东京工业大学中国留学人员友好联谊会组织广大学发们参加了该校一年一度最重要的校园活动——“工大祭”。中国留学生们以中华传统美食为媒介,加深了与日本民众的交流,结交了众多的国际留学生朋友,在日本社会中传扬和推广了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7.
爸爸的心     
才读小学一年级,“爸爸就执意要我自己去上学,也不让妈妈送我”;凌晨4点半要赶到学校参加春游,爸爸仍坚持让“我”独自出门——这样的父亲,心也太狠了点吧?可是,当“我”不经意之中,“发现对面人行道上立着一个高大的身影”时,顿时明白了一切。不难想象,在爸爸那深沉而含蓄的爱心的滋润下,“我”必定能直面人生,勇敢而独立地前行。  相似文献   

8.
迟归的爱     
季婧 《家教指南》2007,(3):52-53
从孙月仙记事起,对“爸爸”这个词儿就是陌生的。妈妈蒋冬兰从来没跟她提过爸爸。她刚上小学时,同桌小丽问过:“月仙,你爸爸呢?”她说:“我没有爸爸。~不可能没有爸爸。妈妈说,每个小朋友都有爸爸。我告诉你,妈妈会把爸爸藏起来,你得向她要。”  相似文献   

9.
我家有两个“醋瓶”,一个是“半瓶醋”;一个是“一瓶醋”。“半瓶醋”是正在上小学三年级,少知没识,但爱指手画脚的我,在家处处挨批评。“一瓶醋”是从大学建筑系毕业,知识渊博,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爸爸,时时受表扬。但这两年,爸爸所在单位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运作失灵,倒闭了。爸爸回家当上了“火头军”,“一瓶醋”便逐渐失去了受宠的地位。每逢爸爸批评我“半瓶子咣当”时,妈妈总会反击:“你这个一瓶醋又咋啦?还不是个‘火头军’吗?”爸爸也不服气:“酒香不怕巷子深嘛!埋在土里的夜明珠总有发光的时候。”妈妈听了哭笑不得,说:“好,好,…  相似文献   

10.
吴琛琦 《现代教学》2014,(1):111-111
去年,我又接手教一年级了。这是我生完女儿后的第四次带一年级。我也从之前的“老师姐姐”,变成了“老师妈妈”。大多数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都有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因为相比幼儿园里强调的“呵护”和“照顾”,“学习”成为了学生们小学生活的主题,加上周围的人和环境都发生了变化,他们在新的环境里不免会感到孤独和陌生。为了消除他们的这种不适应,顺利地度过幼小衔接这段特殊时期,我不断尝试着从“老师妈妈”做起。  相似文献   

11.
知识和描写     
我们先来读一读这篇作文:饭桌上的笑声上海市闵行区实验小学庄永遷那天晚上,我们全家围坐在餐桌前品尝可口的菜肴。柔和的晚风从我们的脸颊拂过,我突发奇想,向爸爸妈妈提议:“我们何不来个‘吟诗会’助兴呢!”妈妈听了拍手叫好,爸爸更是拍案叫绝。“吟诗会现在开始!”随着爸爸的一声令下,饭桌上的吟诗会拉开了序幕。首先“登台亮相”的是爸爸,只见他一手放在身后,抬头望着夜空中的明月,踱来踱去,看上去还真有几分诗人气质。“有了!”爸爸叫道,“我来吟首《春晓》吧!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爸爸吟诵完毕,我和妈妈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紧…  相似文献   

12.
我的爸爸是个“坏”爸爸,他就喜欢和我作对,也常常给我惊喜。记得我上二年级时,老师让给贫困地区的小朋友捐书。我把捐书的事告诉了爸爸。他问我:“你准备捐多少?”“我才不捐呢,那些都是我最喜欢的。”我自言自语地说。爸爸神不知鬼不觉的把两  相似文献   

13.
强洪权 《江苏教育》2007,(10):23-23
这段时间网上转载频率较高的是首届“冰心作文奖”小学组一等奖的作文。题目是《妈妈回来了》。小作者是浙江省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东小学一年级学生郦思哲。据说是参赛中最小的选手。一等奖的作文是怎样的?全文很短,我抄录了下来:“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评委们认为.7岁孩子所写的作文还算不上通常意义上的作文,而是孩子在“说话”,但作者就是以这种不加任何修饰的文字真切地表达了“妈妈回来”带给自己的温暖和喜悦。以及曾经有过的感受和体验。  相似文献   

14.
我有一个“小妹妹”,的名字叫波比,是去年五节我和妈妈去常州旅游时回来的。“小妹妹”可爱了,金黄色的头发,梳成两辫子,圆圆的脸蛋上两只眼睛一眨一眨的,穿着一红衣服,手里还拿着一个瓶呢。我一拍她的屁股,她喊“爸爸、妈妈”,好像要诉爸爸妈我打了她哈哈,“小妹”,你真爱!可爱的“小妹妹”$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二(4)班@赵求 !指导老师@江丽娟  相似文献   

15.
在一本杂志上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数学课本上有一道思考题:在校园里,要把7棵小树平均种成6行,每行有3棵,该怎样种?小昱做不出来,就问大学毕业的爸爸和妈妈。一家三口共同苦战一个多小时,还是“了无战果”。妈妈下“命令”了,看答案吧!看完答案后,小昱说:如果不看答案,爸爸也一定能做出来。  相似文献   

16.
两周前,在教育大学研究生院学习并且做合作研究的我,接到当地一所市立小学的请柬,邀请留学生和当地在住的外国人参加该校五年级学生的“插秧挑战”活动。“插秧挑战”四个字深深地吸引了我,笔者在国内从事中学教育工作近二十年还没有过同学生一道参加插秧之类的农业劳动体验。日本是先进的发达工业国,农业操作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为何城里的小学五年级学生要参加“插秧挑战”呢?带着莫大的好奇心欣然答应参加此次活动。 活动当天的上午九点,由该校两位教师带队,我们三个老外和七十多名五年级学生由学校出发步行前往该校的定点农业劳…  相似文献   

17.
调整视力     
在我们家里,我和爸爸的视力都很好,只有妈妈视力最差———高度近视眼。我和爸爸都非常想调整一下妈妈的视力。虽然我和爸爸的视力远远超过了妈妈,但在家务活上,我和爸爸却成了“睁眼瞎”:零乱的房间、蒙尘的家具、肮脏的地板……什么也看不见。妈妈倒是“火眼金睛”:一切不顺眼的地方都会被她发现。房间乱了,她忙整理;家具上有灰尘,她立刻拿来抹布擦干净;地板脏了,她又马上拿起了拖把……看来,在家务活上,我和爸爸也该调整调整视力了。调整视力$福建省石狮市第二实验小学二年级@陈雅娜  相似文献   

18.
因经常接触的是文科,笔者不甚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编排。近日适逢一个机会,笔者听了一节数学课,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活动1的烙饼问题。教材是这样介绍的:妈妈烙饼用的锅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用3分钟。如果爸爸、妈妈和我每人一张,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  相似文献   

19.
那一年,我还不满7岁,在北京和平街二小刚刚读完小学一年级,就跟随妈妈一起去了加拿大,探望那里读博士的爸爸。在加拿大从二年级开始我一直读到现在的十年级,所以,从中国大陆去加拿大留  相似文献   

20.
每位中国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属相,我也不例外。可是我的属相却是变化多端的。妈妈每次与邻居聊天时,经常以我们小孩子为话题。你听,妈妈们的教子经验会又开始了。我妈说:“我家那小子(当然是我啦),他是属猪的,又能吃又能睡!”虽说语言不那么精彩,可还是看得出妈妈那一脸的自豪。平时我非常好动,几乎不能老老实实在哪儿坐一分钟。爸爸只要一见,准会警告我说:“你属破牛的,一会儿不敲两下就要散架!”我一听忙收回了“自由”的腿脚,吓得伸伸舌头坐端正了———我怕爸爸真的“修理”我。在课堂上,我太“活泼大方”了:一不留神就蹲到凳子上去了。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