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女性主义角度比较两位风格接近的作家白先勇和福克纳的两篇短篇小说,这两位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有其相似之处,揭示出中西文学作品中女性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对父权文化的反抗.由于父权文化根深蒂固,这种"被迫"的、"不自觉"的反抗往往难以逃脱悲剧性的命运.与此同时,这种反抗也打破了父权文化不可动摇的神话.  相似文献   

2.
美国华裔作家邝丽莎的小说《雪花秘扇》畅销于西方。美国华裔导演王颖据此改编成同名电影,通过书写两代女性的情感故事来阐发女性主义思想。影片中的两对女性从老同的姐妹情谊中获得精神慰藉以反抗父权压迫;构建以女书为核心的女性话语系统来打破父权压抑下"缄默"的失语境况;以"双性同体"的形象来颠覆父权社会所建构的不平等的两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细读海尔曼的《小狐狸》,发现家庭中的女性处于从属地位,男性对其施加父权压迫。父辈的财产传男不传女,女性的财产继承权被剥夺,女性在家庭中没有决定权。父权社会不给女性提供工作的机会,将她们的活动范围局限于家庭中,造成了女性对家庭中的男性的经济上的依赖。通过分析《小狐狸》中三位女性的人物形象,展现出由于父权价值观,三位女性均受到压迫和束缚,尽管个人的反应不同,但都变成父权压迫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4.
郎婷婷  李辩 《海外英语》2014,(11):185-186
简·奥斯汀是18世纪英国文坛一颗璀璨的明星,也是那个时代女权主义的代表。作为一个女性作家,简·奥斯汀更关注女性及女性问题,她的小说都以女性为中心人物。《爱玛》被认为是她最成功、最成熟的一部作品,主要揭露了当时女性低下的社会地位,对父权社会是一种抵抗。该文通过对小说故事和两位女主人公性格的分析,阐述简·奥斯汀女权主义意识在其作品《爱玛》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和巴金先生的<寒夜>虽然创作背景不同,但都以悲凉的笔调描绘了父权社会下女性的悲剧命运和不幸的爱情.本文用女性主义观点从两部作品的相似性入手,分析了父权社会对女性爱情的摧残,关注了女性被压抑的内心世界,反思了女性在历史文化中的"缺席".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是一位具有成熟女性意识的现代女作家,她以自身的女性生命体验和理性思考写出了自然性别给女性带来的种种不幸,展现了"五四"妇女解放运动后闺阁女儿们的真实生存处境,从民族文化深处揭示出以父权文化为中心的宗法文化对女性精神与命运的奴役,解构了"五四"女性解放的神话。  相似文献   

7.
《成功之日》描述了三位女子不同的人生取向及遭遇,通过三人的不同处境表明:现代妇女虽然在政治上、法律上获得了一些表面平等的权利,但仍然受到各种传统习俗的束缚。在以父权文化为中心的现实社会中,女性其实受到事业上与家庭上的双重压力,处于困境。只有彻底摆脱父权文化与传统观念,男性与女性相互补充、相互扶持,人类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该文探讨美国“自白派”女诗人西尔维亚.普拉丝的描写死亡的诗集《爱丽儿》里的几首代表诗歌里的女性形象:1.父权暴力的实验品、改造品和牺牲品。2.男性欲望和意志的体现,男性随意交换的商品。3.父权社会失声的、窒息的埋葬品。4.恋父的受虐者。5.反抗父权的复仇者。作为一位最彻底反抗父权的女性主义作家,普拉丝以女性细腻的身体感受和独特的视觉展现了在父权社会下各种被扭曲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9.
吉尔曼的著名短篇小说《黄色墙纸》讲述的是一位知识女性从精神轻度抑郁恶化为疯女人的过程。本文借助拉康的镜像理论分析女主人公对于夫权的误读以及她对"伪主体"地位的认知,揭露父权的虚幻镜像对女性的戕害,呼吁女性应该敢于打破父权镜像,勇敢地走出父权的牢笼,拥有独立自主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紫青稞》叙述了西藏在面对社会转型关键时期,桑吉和达吉两位女性的经历和成长。小说中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和谐共存的生态女性主义观,可以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女性与自然相似的命运、对父权社会的反抗三个方面体现。  相似文献   

11.
通过结合父权社会强加于女性的天使或妖魔形象的传统,解读济慈的诗"La Belle Dame Sans Mercy"中的女性形象,从而发现这一形象成了折射男性思想,丧失了身份,缺失了话语的边缘化了的“他者”。这种特殊的,处于“他者”地位的女性形象进一步彰显了父权社会中的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12.
美狄亚与霍小玉是与传统女性相背离的另类女性形象:东西方文学中复仇的反抗女性.她们同处于以男性文化为中心的社会中,却显示了不同的人格层面:霍小玉是对人物“人格面”的艺术解说,而美狄亚则把人物的“阴暗面”发挥得淋漓尽致.两位反抗女性形象塑造上的差别更深刻地体现在人物个性及思想意识上.追根溯源,造成这种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差异的最深层原因就在于父权文化意识形态对作者创作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已故上校的女儿>一文中,作者通过大量象征"希望"和"压抑"意象的运用,揭示了父权统治下女性的生存困境,蕴涵了作者对女性自我意识问题的深层思考和对女性社会地位的特别关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压抑"这一意象,它在上校死后即女儿获得自由后以阴影的方式出现,由此展示了在父权文化语境下,女性对自我身份(受压抑者)的认同.  相似文献   

14.
《荆棘鸟》中有两个颇具反面特征的女性形象:玛丽.卡森和贾斯丁.奥尼尔,从澳大利亚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女性主义角度出发,重新解读小说中的这两位“魔女”,指出二者的“魔女”身份实际上是父权社会对女性追求自主和解放的压抑和报复,是对真正的女权战士的扭曲和恐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和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大西洋沿岸的两位文学奇才。两人年龄相当,虽处异地,创作理念不同,却殊途同归地共同谱写了女性文学的一部部赞歌。德拉布尔以母爱为迷茫中的女性知识分子寻找了一个比较适宜的出路;阿特伍德以生态与女性的同质异形,揭示了人类中心主义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男性中心主义的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压制和摧残,表达了对生态和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与担忧。两位伟大的女性作家共同展示了对女性生存状态的执着探索。  相似文献   

16.
《早春》在现代英国女作家佩内洛普·菲兹杰拉德的作品.小说以男主人为叙述视角,叙述了男主人公弗兰克·里德在妻子离家出走之后的故事.叙述以男性在父权社会主体性场城内的经验为主,揭示了女性出走之后,整个父权社会主体性场域内男性主体性能指经验的延续,而女性作为个体独立存在的经验在父权社会主体性场城内依然缺失.通过对两性的经验叙述差异,佩内洛普揭示了父权社会主体性场域的男性主体权力的构建机制,展示了父权社会主体性场域内的男性个体经验的稳定性与女性个体经验的浮动性.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西方正处于父权社会的全盛期,女性身心受到禁锢。多丽丝·莱辛通过在作品中塑造追求自由的女性角色来表明自身对父权社会压迫的反抗。本文对《去十九号房》进行分析,指出女性在理性的压抑下主体性缺失、但个人的"非理性"又唤醒其自我意识,最终她们摆脱理性的牢笼实现"逃离"自由。小说揭露了莱辛对完全以理性为主导的生活方式的质疑,正是理性对情感的压抑最终导致了小说中女性人物的悲剧。  相似文献   

18.
"五四"女性作家从女性的角度出发,以母亲的名义进行书写,讴歌母爱,抒发母女之间的真挚情感,同时也反思母性的缺陷,来拆解传统母性价值,解构母性神话,重新认识母亲的地位。她们对父权社会中神圣母性的解构,一方面体现在对父权话语强加于母亲身上的虚构神话的清除,重塑一个新的母亲形象,另一方面,也是建构女性自身的性别文化价值,建构女性自身传统的开始。  相似文献   

19.
吴妍 《文教资料》2007,(34):137-139
陈染是上个世纪80年代崛起的一批女作家中比较富有个性的一位,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着眼女性,远离男性,并千方百计去寻求女性的归宿。她的作品从个体生命体验出发,在拆解和颠覆男权中心和父权神话的同时,构建女性文化自救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女性主义从理论上讲强调两性平等,肯定女性的价值观念。充满挑战性的强有力的现实主义小说《简·爱》通过主人翁简·爱的个人言说、双重性格的体现、反家庭的叙述,让简·爱顽强地一路"反抗"、"否定"了父权社会给女性施加的压力,并且在"反抗"、"否定"父权社会的过程中完成了由"孤女"到"家庭女教师"到"自立的妻子"的角色转变,从而使两性平等、女性自我的确立成为可能。简·爱的女性主义个性化特点也在大胆言说和反叛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