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英国参加太平洋作战的战略意图,主要集中在恢复东南亚的殖民地、巩固英美同盟关系以及安抚澳新等自治领三方面。美国军方对英国参战提出反对意见,但罗斯福政府从战后英美合作的政治考虑出发,最终仍然同意了英国的参战要求。英国参加太平洋作战虽然实际的军事贡献有限,但却有力地促成了战时英美同盟关系向战后英美特殊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第一帝国时期是英国海外殖民地的快速增长时期,帝国初期英国建立殖民地最初的动机是于商业的考虑,而非领土扩张,英国政府对于私人和冒险公司在海外殖民地的扩张活动并不直接干预,早期的殖民战争为数不多,而且这些战争大部分集中在欧洲。所以,英国的军队最初只是在国内和欧洲范围内活动,光荣革命后,随着英国海外派兵显增加,逐渐演变成为维护英国殖民地和镇压当地势力的工具,殖民战争与商业战争相结合,扩大了英国殖民地的范围。  相似文献   

3.
台湾青少年在"二战"中被"志愿"到南太平洋参战是一段苦难的历史,台湾抗日小说中的《猎女犯》和《少年上战场》等见证了这段历史。作者以当事人的身份见证叙事了战争对台湾人民肉体和精神的无辜伤害、战争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的苦难,并由此生发了对战争的人道主义思考。  相似文献   

4.
欧燕飞 《考试周刊》2011,(31):216-218
美国独立战争使北美13个殖民地获得解放与独立,在整个独立战争过程中,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战争中英国与北美殖民地的胜负上,鲜有人注意到北美的原始土著居民——印第安人的处境。北美大陆本来是他们的家园,在战争过程印第安人是如何对待战争双方?北美外来殖民地人民用战争手段从英国人手中赢得了独立,但是,北美原始土著的印第安人又赢得了什么?本文对美国独立战争对印第安人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第一帝国时期是英国海外殖民地的快速增长时期,帝国初期英国建立殖民地最初的动机是于商业的考虑,而非领土扩张,英国政府对于私人和冒险公司在海外殖民地的扩张活动并不直接干预,早期的殖民战争为数不多,而且这些战争大部分集中在欧洲。所以,英国的军队最初只是在国内和欧洲范围内活动,光荣革命后,随着英国海外派兵显著增加,逐渐演变成为维护英国殖民地和镇压当地势力的工具,殖民战争与商业战争相结合,扩大了英国殖民地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一、两次世界大战1.一战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影响。19世纪末,美德经济发展速度超过英法,要求按实力重新瓜分世界。矛盾的焦点是对殖民地的争夺,逐渐演变为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和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的对峙。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欧洲是其主战场。最终同盟国失败,失败的根本原因取决于双方的实力,这不仅指军事力量,还包括经济、科技、政治和战略战术等多种因素。此外,美国参战、俄国退出、德奥集团因战争引发国内政治危机,这些因素都加速了战争的结束。战争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欧洲在…  相似文献   

7.
贝当政府败降后,戴高乐将军在伦敦成立“民族委员会”,领导自由法国运动,以维护法兰西民族的尊严与独立。英国和美国对戴高乐持截然不同的政策。英国为战后自身的安全起见,积极支持戴高乐,而美国希望在战后称霸世界,要肢解法国,占领法国在北非、东南亚等地的殖民地,不希望有一个强大的法国存在,因而对戴高乐极为冷淡,不予支持。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英国政府采取牺牲中国利益为代价来绥靖日本,在失去东南亚殖民地后不久,英国就一直为战后重返东南亚殖民地而战。为使战后东南亚殖民地回归合法化,英国政府制造舆论,千方百计违背《大西洋宪章》精神。  相似文献   

9.
美西战争后,美国对菲律宾殖民统治达48年左右的时间。由于美国特殊的国家历史和菲律宾不同于其他东南亚殖民地国家的状况,美国在菲律宾实行了政治复制、经济垄断、文化移植等不同于其他宗主国的殖民统治政策。无论美国在菲律宾实行的是什么样的统治政策,其殖民主义的目的和其他的帝国主义国家是一样的,这些政策给殖民地国家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历史,一般都是从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开始。经历了殖民地年代,独立战争,南北战争进入资本主义时期,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争中,靠战争发了横财成为暴发户,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一、殖民地年代144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为探索通往亚洲的海道,横渡大西洋,偶然踏上了美洲的土地。从此,西班牙、荷兰、法国和英国殖民主义者,陆续来到北美。英国人在16世纪向北美洲的东南部开始“探险”活动,但对北美的大批的殖民侵略是在17世纪到18世纪中期,即独立战争前夕,英国在北美已占有北起加拿大,南到墨西哥湾东达整个大西洋沿岸,西抵密西西比  相似文献   

11.
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词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非日语专业学生若想提高日语能力水平,词汇量的积累是前提。因此非日语专业学生要学好日语词汇,关键是要明确学习日语词汇的动机和掌握正确的认知策略。本文通过对非日语专业学生日语词汇学习动机的分析,以及日语词汇学习中认知策略与巩固策略的阐述,使非日语专业学生能够有效地认知日语词汇,有效地掌握所学日语词汇。  相似文献   

12.
与其它类型的日语课程相比,中职商务日语课程内容的性质明显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它所培养人才的具体规格不同。中职商务日语培养的是商务日语的初级人才,这直接规定了它的课程内容的本质特征:日本文化特色、实用性和初级性。学生在完成所有课程的学习之后,应该达到生活日语高级、商务日语高级、学术日语初级与日本文化初级的熟练掌握程度。课程具体安排如下:一年级,第一学期,初级生活日语。第二学期,中级生活日语、商务知识初级和基础商务日语;二年级,第一学期,高级生活日语、商务知识中级和中级商务日语。第二学期,商务知识高级、商务日语高级和日本文化初级。三年级,第一学期,综合学习。第二学期,实习。  相似文献   

13.
依赖本来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但在日本人的身上表现得最为显著且自成体统。分析日本人的依赖心理,对于了解日本人的内心世界,进而了解日本文化乃至整个日本社会起到重要作用。本文试从依赖的心理原型、依赖心理与日本人的人际关系以及与日本社会体制三方面分析日本人的依赖心理。  相似文献   

14.
日语好不好学,一直是日语学习者关心的问题。有人说:"日语学习是笑着进去,哭着出来。""英语是哭着进去笑着出来。"虽然不可一言以蔽之,却因日语中含有大量的日语当用汉字,对于中国的日语学习者而言,开始阶段极为容易,入门学习阶段首先占有一定优势的客观因素,被传"笑着进去"也不为过。但由于日语语法和语感的特殊性,随着日语学习的深入会逐渐增加难度。使得学习者慨叹:学日语真是"哭着出来"。因此,弄懂日语是否难学,也许对日语教学定会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础日语课是实现日语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基础课程,也是日语专业课程设置中所占课时最多的一门课程,在整个日语专业课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基础日语课程教学法的研究在日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基础日语课程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并找出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促进教学方法改革以及应用型日语人才的培养都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日语声调教学在整个日语教学中占据着基础而又重要的地位,其教学效果的好坏决定着一个日语学习者学习日语的自信心和用日语进行交流的效果,而作为日语教师用什么手段或方法来进行声调教学尤其重要。文章通过对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开发的 OJAD这一在线声调辞典运用于日语声调教学的可行性进行探讨,以期广大日语教师充分利用并研究OJAD在线日本语声调辞典进行日语声调教学。  相似文献   

17.
日本社会普遍存在着上下意识,并深刻影响着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对于日语学习者而言,要掌握好日语,真正地理解日本文化,更好地进行异文化间的交流,日本人的这一上下意识就是必须学习、认识的方面之一。文章围绕日本人的上下意识,在考察完它的形成原因之后,在日语敬语中追寻它的影子,最后从语言里渗透着文化的观点出发,对敬语的教与学提出些许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日本佛教的战争责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以来以净土真宗东、西本愿寺为首的日本佛教各教派追随日本政府对华侵略、在中国各地开教立寺,传教布道,在宗教输出的同时,从甲午战争经八国联军战争、日俄战争、武装干涉西伯利亚战争、直至30年代全面侵华战争,均配合日本的军事侵略进行了诸如派遣随军使、战场布道、鼓励杀人甚至直接上战场参与进入南京的战争等大量的侵略活动。自古以来的“镇护国家”、“王法为本”的“入世”、“附政”精神传统成为其处理与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始终与政府的侵略国策紧紧地绑在一起,充分显示了政教一体的特征。其重大的战争责任难辞其咎。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围绕日本的谚语来进一步分析谚语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背后隐藏有关日本人、日本民族在内的日本文化特点。文中重点选取了日本人实际生活中常用的谚语用例,旨在探寻其中反映出的日本人独特的文化心理及富有大和民族自身特色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20.
日语报刊选读课作为日语阅读课程的延伸,旨在使学生通过日本报刊中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体育等内容来了解日本社会。目前日语报刊选读课多采用与日语阅读课相同的授课方式,即授课重点在于加深学生对单词、文法的理解,巩固综合日语课上所学知识。这种授课方式无异于日语阅读,忽视了报刊选读课程自身的特点、作用,达不到开设报刊选读课的目的。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笔者对日语报刊选读课程的授课方式以及授课内容做出了一些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