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与法治课程责任意识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主人翁意识、担当精神、有序参与三个方面。初中段“责任意识”目标共4条,可以概括为家庭和职业责任意识教育目标、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目标、国家责任意识教育目标、生态文明责任意识教育目标。通过对比小学和初中核心素养学段表现,可以使我们更有针对性地把握责任意识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更好地提升学生责任意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何颖 《江苏教育》2023,(27):46-49
法治观念是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之一。法治观念素养的培养,要彰显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融合的课程性质,立足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的课程实践。其培养要点为:规则意识、责任意识、权利意识、义务意识、正义理念、程序意识、生命安全意识、宪法意识。在培养法治观念素养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融合;关注案例教学,进行正面引导;关注程序正义,体现法治正当。  相似文献   

3.
道德与法治课程之道德修养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在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四个方面。初中学段道德修养共有5条,可以概括为生活教育、人际交往教育、感恩教育、公共生活教育、劳动和职业教育。对比小学和初中两个学段的核心素养表现,可以帮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把握道德修养核心素养培育要求,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  相似文献   

4.
十九大提出要提高全民族的法治素养。《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依法治国,从青少年抓起,"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初中阶段,是学生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进一步强化守法意识、公民意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观念、程序思维,初步建立宪法法律至上、民主法治等理念,初步具备运用法律知识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具备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我们教师要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进而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这样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让学生在未来成为知法、懂法、守法和护法的好公民,为国家发展做贡献。  相似文献   

5.
当前初中思政课法治教育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德育功能相对弱化、教学内容缺乏联系、探究学习流于形式和学段衔接不够顺畅。道德与法治“新课标”显示出界定课程性质,强调道德与法治深度融合;坚持素养导向,遴选法治教育的重要观念;强化实践导向,促进法治教育方式的转变;注重纵向衔接,突破法治教育的学段隔阻等变革要求。研究认为,初中思政课教师可依据道德与法治“新课标”,积极探索议题式教学,促进法治教育提质增效:通过强化德育功能,升华法治议学主题;注重内容关联,厚植法治核心观念;推进探究学习,培塑法治行为习惯;完善教研机制,推动学段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6.
法治教育学段衔接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难点议题。《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法治教育学段衔接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方法指导。核心素养要求为法治教育提供了目标方向,是法治教育的目标依据。基于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的法治教育学段衔接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目标指向。法治教育目标指向有:获得基本法理知识、培养主题探究学习能力、培养法治实践研学意识、锻炼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和养成终生受用的课程学习习惯等。  相似文献   

7.
郑丽芬 《学周刊C版》2024,(9):152-154
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关乎个人品德和行为,还涉及公民的法律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通过全面的教育和培养,学生可以成为具有高度道德觉悟、法律素养和健康生活习惯的社会成员。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的目标之一,强调学生在多个方面的全面发展。文章简要分析了何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并围绕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和健康生活三个要素,进行了有关课堂初期、中期、后期三个教学环节的优化策略探讨。  相似文献   

8.
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宪法和法律是全体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法治意识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培育法治意识能够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习惯,自觉参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真实情境中培育学生法治观念、在丰富活动中增强法治信仰、在学习生活中引导学生践行法治行为。  相似文献   

9.
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更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将道德意识、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深植到学生的心中,以成为指引学生成长的重要理念。这实际上也是事关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问题。初中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并以之打开核心素养培育的大门。从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形成的"体验加反思"的教学思路,即在教学中赋予学生充分的体验空间与时间,让他们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受法治的必要性与作用,进而生成法治观念,这是有效的教学途径,也是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途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法治观念的培养,应当是一个走向学生主体生命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课程教学阶段,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观念培养的主要途径就是道德与法治课堂。并且,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法律的相关意识存在着很大的弊端,所以,在初中开展德育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品质,并能为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支持。因此,本文对道德与法治的培养措施进行了分析,并对学生与教师进行有效互动进行了渗透,希望能够为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做出一些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中学时期是青少年形成法治意识和践行法治理念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培养、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至关重要.教师要从了解学生法治意识的现状着手,追寻其形成的原因,对症下药,找到解决策略.在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过程中,学校教学要知行合一,与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其法治素养的高低关乎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能否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主阵地,对于农村初中生而言,这门课程更是他们系统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治意识的主渠道。文章采用抽样调查法对平凉市的五所农村初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访谈道德与法治课程老师,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拟对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0,(8):125-126
加强中学法治教育的"主阵地",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在初中生法治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初中生法律知识的匮乏决定了提高法治素养的必要性,初中生法治意识的薄弱决定了提高法治素养的重要性,初中生法治思维能力的欠缺决定了提高法治素养的关键性。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是培育法治素养的"基本点";法律教学案例选择的真实性、德育性,是培育法治素养的"支撑点";参与法治实践提高初中生法治能力,是培育法治素养的"兴趣点"。教师要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和认知能力,帮助他们了解、学习和掌握这个年龄必备的法律知识,不断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能力,提升法治素养。  相似文献   

14.
<正>一、整体介绍依据教育部《中小学法治教育专册教材编写建议》(以下简称《编写建议》),初中学段法治教育的核心是宪法教育。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理解权利义务"为题,介绍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这一宪法核心内容,重在帮助学生养成和增强公民意识。这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特别是初中法  相似文献   

15.
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开展,主要是以培养初中生的德育素养为目标,在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强化初中生道德和法治教育综合效果。本文研究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趋势,以及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张强华 《学苑教育》2021,(12):29-30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关键期,教师在执教过程中,需要对接学科核心素养,从教材整合、目标确立、案例解读、活动组织、实践延伸等角度,积极推动教学进程,以顺利培养学生政治认同、道德意识、社会责任、健康生活、法治观念等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成长,为其未来健康法治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2 1世纪是法治时代。市场经济、加入WTO要求广大公民树立法治意识。大学生作为 2 1世纪的现代化建设者和主力军 ,更要提高法治意识。大学生的法治意识是指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体对法律及法治的反映和认识 ,它体现为大学生特有的对法律的理想、信仰、心理、意志和观念。加强法治教育 ,确立明确的法治意识教育目标、原则 ,采取客观、实践、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是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我国对教育 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 堂教学也做出了相应的改变。为了更好地顺应小学生对世界 认知和理解的发展规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以培养学生的核 心素养为教学目标,培养小学生的德育素养和法治观念,以此 来提高学生的日常道德涵养和法律认知。本文从核心素养的 内涵及价值入手,阐述了让核心素养成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 主旋律的重要性以及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强调培养初中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应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核心,制订教学计划。但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特点来看,致力于学生价值观和思维意识引导,传统理论教学形式不足以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育目标。信息化教学意在深化学生课上体验,以直观化的教学形式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鉴于此,本文探讨了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应了解信息化教学对学科教育的意义,并在做好新课导入的同时,从激发学习兴趣、增强知识理解、搭建生活桥梁三个角度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与教学活动,并通过带有信息化特点的作业内容,内化和迁移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建设性地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学段目标和总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并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处在不同人格发展阶段的学生对于道德教育有不同的需要,学段目标的制定满足了不同阶段学生思想道德发展需求。总目标立足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大背景,点明道德与法治课程根本任务。道德与法治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对应课程内容,助推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