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学校究竞是怎样一个地方?这个地方为何而存在?这些问题是教育改革必须面对的本源性问题。学校的“工厂意象”认为学校应该遵循生产投入和产出式模型,完全在被圈定的轨道上寻找其宗旨与使命。这种意象的学校课程规划不仅导致了学校被简约化的危险,而且使学校沉沦为应试教育的战场。三级课程彰显了学校在课程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提出了学校进行课程规划的任务,而学校的工厂意象使学校陷入了应为与难为的实践危机。只有作为场域存在,学校才能进行自主的课程规划,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学校是执行课程规划的机构,也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场所。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在学校走向融合,一切理想的课程只有在学校才能转化为现实的课程。所以,从实践意义上讲,学校才是课程管理的真正主体。要“提高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的适应性”,学校必  相似文献   

3.
课程规划是课程实施的的本质要求,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规划与实施是学校的责任和权力.如何规范制订学校课程规划,给学校以理论上的指导和实践中的参考,是亟待研究的现实课题.本文构建了学校课程规划的基本框架,并对框架中的各部分予以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中小学在课程改革方面进行了多方面探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基于时多所学校课程规划文本的分析,指出上海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现状主要表现为:改革呈现出多种课程话语表达,但实际上却是"以儿童为中心"的一元取向;制订了多维的课程目标,却未与课程设置相匹配;构建了富有特色的课程评价体系,却没有相应的课程更新机制;重视课程改革中的合作与监控,但不能对其充分、合理运用.实践中,我们应认识这一现状,将其作为改进学校课程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农村小学地方课程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课程的开发建设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小学地方课程教学工作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深化学校地方课程教学改革;如何进行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使地方课程更具本土性和适应性;如何促进地方课程教师专业发展等等。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有效地解决,将严重影响着学校地方课程向纵深发展。面对这种状况,我们试从一些新的视角对全镇小学地方课程教学现状展开调查与研究,探索教学新策略,努力开创我镇地方课程教学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学校是课程活动的重要场所,课程改革政策最终需要落实到学校中并通过学校课程才能实现。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层面课程规划问题的重要性逐渐凸现出来。如果想通过一种有意义的方式提升学校课程价值,我们必须进行一场真正全新的学校课程规划,一种在整体论意义上的学校课程规划,即学校遵循整体论的方法论,运行办学自主权对学校课程进行规划,最终实现对国家课程规划的增值。  相似文献   

7.
学校课程规划的框架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做课程规划是新课改的本质要求。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统一规划与实施是新课程下学校的责任,也是权力。综观国内外的研究,学校对如何做课程规划,理论缺乏,实践流于形式。因而就如何规范制定学校课程规划,以给追求发展的学校以理论上的指导和实践中的参考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学校是课程活动的重要场所,课程改革政策最终需要落实到学校中并通过学校课程才能实现。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层面课程规划问题的重要性逐渐凸现出来。如果想通过一种有意义的方式提升学校课程价值,我们必须进行一场真正全新的学校课程规划,一种在整体论意义上的学校课程规划,即学校遵循整体论的方法论,运行办学自主权对学校课程进行规划,最终实现对国家课程规划的增值。  相似文献   

9.
张霞 《学子》2013,(10):28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设置、地方管理和学校开发的课程领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凸显学校的特色、尊重学校的差异性的课程,在实施过程中特别强调以校为本的课程开发与管理"这一指导性意见,使我们意识到:学校只有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结合办学理念、特色,充分挖掘社区和当地课程资源,并根据学生发展水平,个性需要,走"校本化"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之路,才能使综合实践活动走向"常态化"实施,有效实施,就像语文、数学那样成为常规课程。  相似文献   

10.
钱铁锋 《江苏教育》2015,(11):42-44
学校把根据校情调适后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以及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都作为"学校课程",课程建设为学校课程品质的持续提升奠定了厚实基础。在经历了实践探索与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学校进一步用课程改革的理念,对业已取得的课程建设成果进行梳理、洗涤与整合,力图使课程更好地承载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7.
18.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辩是推理的运用,但与辩的目的相联系,甚至于为实现这种目的而采取一定技巧的推理,实际上已经成为辩的方法。《墨经》中所述“援”、“推”“辟”“止”“效”诸方法是辩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囷""廛"辨疑     
~~“囷”“廛”辨疑@杜香娟$中原油田第一中学!河南濮阳457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