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小学数学课堂文化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人际关系、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其核心是教师的教学价值取向。当前,要超越"权威独断",追求"师生对话"的课堂文化形态;要超越"工程思维",追求"农人情怀"的课堂文化生态;要超越"知识本位",追求"以生为本"的课堂文化质态。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引领网络文化,必须把握网络文化的规律与趋势,确立科学的原则与方法,通过对话方式、阵地文化建构方式、"网语"开发与运用方式,建构起网络文化多样价值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体系"与"信念体系",形成强有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支撑与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学校文化的重要标志或者核心是指导与约束学校整体及内部个体行为的价值理念.当前高职院校这种价值理念或缺乏鲜明的"高校文化",或缺乏职校的"特色文化".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把培育学校文化作为一项战略任务认真加以落实.  相似文献   

4.
组织文化就是组织所具有的个性,是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和信念体系.学校组织文化是学校组织人员所持有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视觉形象的综合体现."应试"制度下的学校组织文化是以"分数"为核心的,"分数"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和呼吸",学校领导的办学理念、教师和学生行为方式及学校的视觉形象等均支持着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5.
冲突与共生: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关系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文化是"以儿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来决定其价值和标准的文化",是"儿童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过程".本文梳理了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的关系学说,主要有冲突关系、共生关系、"对立统一"关系等,在此基础上对以上三种观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尝试提出关于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关系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文化认同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前提,是文化自信的实现基础。文化认同的主体是"人",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必然是"人"在文化交融的文化生态系统中,积极主动探寻和权衡价值差异并选择性投入精力、情感和时间,形成个体文化内在价值"自觉",从而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赓续民族文化符号,坚守民族身份,牢固民族凝聚力,推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文化认同,才能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一、凝炼学校文化内核,在继承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学校文化一所学校的文化核心价值观就是学校的"魂"和"根",是学校师生的精神动力和文化规约,是学校师生思想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与表现。  相似文献   

8.
陆晖 《教育》2011,(15):39-40
课堂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但是,课堂教学改革绝不仅仅是观念、模式、方式、行为的变革,即教学活动本身的改革。它首先而且主要应是课堂文化的重建——这是核心、根本和终极追求。课堂文化是课堂教学的"土壤",是课堂教学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元气",是课堂教学的活力之根和动力之源。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实验区极富远见地从区域层面自上而下地开  相似文献   

9.
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当代企业发展的着重点,作为有效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方式之一,企业软实力在企业文化、利益相关者价值认同感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中国传统文化根植于社会的文化背景,使得国内企业无论在思维范式还是在行为方式上都具有传统文化的烙印。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对企业软实力进行构建,不仅能减少照搬国外研究成果造成的文化壁垒,防止企业的"水土不服",还能建立真正适于我国企业的企业软实力模型,为国内企业发展企业软实力提供一定的帮助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教师发展和革新孕育其中.探讨教师之间沟通交流的现状,了解教师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态度倾向及行为方式,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教师群体的存在状态及教师文化对教师成长的影响.笔者从分析教师群体中存在的"马赛克"文化入手,以求寻找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行为方式是课堂文化的具体体现,它是外显的、可视的。行为方式直接受制于内隐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总是饱含着内心的"价值期待",这种期待对于学生而言,将会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依靠儿童的自我创生,可以实现语文课堂价值观和教学观的转变,重构语文课堂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2.
学科文化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文化是学科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语言、价值标准、伦理规范、思维与行为方式等的总和,重视学科文化的培育是大学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途径。本文围绕学科文化的培育,强调应正确处理学科文化培育中的若干关系,重视学科建设的核心价值地位,突显学科文化培育的主导性。  相似文献   

13.
熊瑜 《江西教育》2009,(12):30-30
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非物质文化是指以师生价值观为核心并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流动形式和物质形态,主要表现为学校群体所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其行为方式的总和。  相似文献   

14.
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价值观念,从人类价值意识构建系统来看,文化具有"人化"和"化人"的功能,其核心是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对人具有支配作用,被称为"文化支配法则"。大学精神文化设计的目标就是遵循"文化支配法则",明确一所学校的主导价值取向和学校的价值体系,建设校园精神文化的主要内容。作为大学,其主要价值观念体系的内容至少包括三部分,即明确表达的社会理想,清晰的发展目标,以及先进的办学理念。在共同价值观念的条件下,构建起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强大精神基石,这个精神基石就是现代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15.
教学文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作用形成的规范、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有机整合体.传统教学文化在本质上是"记忆型教学文化",与传统教学文化不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文化则属于对话型、合作型、探究型、批判型教学文化.  相似文献   

16.
卢铁春 《快乐阅读》2011,(10):171-172
现行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课《文化生活》部分,在讲述"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时候,对文化多样性的现实存在和文化保持多样性的价值进行了一些探讨,同时,对不同文化之间如何平等相处、互相促进也有所涉及。不过笔者觉得,课文对不同文化之间如何实现"和谐共处",引导偏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适当扩展。  相似文献   

17.
在高校文化中,教师文化作为其核心,"自育育人"是教师文化的一种重要精神。在"自育育人"精神的引导下,各高校都形成了完善的教师文化体系。高校以教师文化自觉的方式引导教师文化建设"自觉",这既是一种目的,也是一种手段,还是一系列的行动过程。教师想要形成良好的文化自觉必须经历自知自醒的文化,到自信的过程,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新自强。  相似文献   

18.
班级精神,主要是指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等等,是利用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而结出的文化成果,是班级的精神文化.它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宝贵的班级文化资源.我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重视学生人格的培养,各项活动的安排体现"以人为本",把学生作为一个"人"来培养,来塑造.  相似文献   

19.
"寒暄"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行为,是社会生活的"润滑剂",但其具体内容和方式却因各民族的生活方式、语言习惯及社会心理的不同而各异。探讨日语寒暄语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及历史文化,才能正确透彻地理解和把握寒暄语,最终与日本人得心应手地交往。  相似文献   

20.
"解放教师",是教师文化品格建构的核心策略,"让教师站稳儿童立场,让教师生成教育智慧",这是"解放教师"所期望达成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