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8 毫秒
1.
先民在中国古代严酷的自然环境中,“注定”遭遇灾难、曲折、失败和痛苦,同时他们为生存而进行挣扎、拼搏、奋斗,使中国神话具有浓烈的悲剧意识。多样的神话悲剧积淀在民族群体意识的深层,转变为一种集体无意识,对中国文化心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楚人具有追求意识、英雄意识、悲剧意识、百折不挠及至死不渝斗争的精神。楚神话悲剧正是这种集体的表象。这里从楚神话悲剧的成因、类型、特征及影响,探讨楚地神话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3.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占相当比重的人物传记可当悲剧文学作品视之,在中国悲剧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继承了中国古老神话的悲剧精神,吸收了先秦散文的悲剧素材,发展了屈原悲诗的抒情特点。《史记》之后我国大量的悲剧文学作品,无论从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还是从悲剧审美艺术上都受到《史记》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的原始神话具有强烈的悲剧特征,展示催人奋进的悲壮之歌是神话时代的主旋律,表现激昂的悲剧情怀是原始神话的主色调。中国原始的悲剧神话主要表现为人与自然的悲剧和人与社会的悲剧;悲剧神话大都体现出伦理道德特征,不屈不挠的意志、前仆后继的品质和奋发向上的文化精神。中国古代神话的这种悲剧精神是激励我们的先民走过漫长而艰辛的远古时代的精神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神话是先民意识的最初觉醒,是民族精神的土壤。中国神话发展的起点是原始神话,其中的神和英雄们一方面总是不畏艰难、舍己为公,展示了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力量和勇气;另一方面又常常要以牺牲自己的利益和生命为代价。这种死亡,悲壮而辉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毁灭。这样的结合,使得中国原始神话彰显出可歌可泣又耐人寻味的悲剧美。本文在深刻解读中国原始神话的基础上,以上古个体神话为例,细致分析了原始神话悲剧性的来源以及其两大要素——毁灭与辉煌。  相似文献   

6.
建安诗歌具有浓郁的悲剧性。在动荡现实面前的忧郁与恐惧、静思后的悲哀与欢乐是诗中的悲剧情感,已经隐含着诗人的悲剧意识,醇酒与音乐带来的疯狂、民歌与神话引发的冲动展现了诗人的悲剧性格,形成了敢于直面人生的悲剧精神;险恶的环境、神秘的气氛与阔大的境界融合成诗中的悲剧情境,使诗歌充满了悲剧的情调,赋予了建安诗歌深刻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具有人与自然、社会矛盾斗争的突出特点,彰显了自然界的强大和恐怖,以及先人的苦难生活和悲剧命运,借此昭示先祖的自我牺牲精神和悲天悯人的情怀,具有悲剧意识。晋城古代神话传说众多,具有英雄特质的女娲神话、神农传说,以及具有地域特点的有凤来栖、桑林祷雨等,无不具有浓郁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8.
用现世主义原则,道德至上的原则对神话进行历史化改造,从而导致中国文化悲剧精神的丧失。本文从几则熟知的神话出发,探讨悲剧大团圆模式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原型批评有关基本原理的运用,从“项羽式”悲剧英雄形象入手,探寻出中国文学中反复出现的悲剧英雄形象的神话原型——羿,从而使人对神话有一个重新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0.
同为女性反抗男权统治的叙事文本,对于女子反抗的态度,金羊毛神话是肯定的,而嫦娥奔月神话是否定的。这样的态度影响了它们各自的“置换变形”的不同取向:在西方多演变为爱情悲剧,在中国多演变为婚姻悲剧。  相似文献   

11.
悲剧这种艺术形式源于人类所共有的忧患意识和悲剧精神 ,本文试图从人生的悲剧意识这一层面重新审视中国文化及中华民族性格 ,以期从深层探索蕴涵于中国戏剧特殊情况下的悲剧意识及其根源。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职材于迷人的湘西世界的作品是一部初民时代质朴人性的神话.作家对其理想意义上的完美人性的悲剧性的执拗追述有其独特的特征:"乡下人"的审美视角,虚拟的理想描绘,悲剧性的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13.
希腊神话中,有不少表现英雄徒劳的故事,这些以徒劳为主题的神话传说是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初民们无法征服大自然时心态的必然折射,同时也反映出希腊人追求卓越、无限超越以及追求个体自由的民族精神。徒劳行动中的行为与抗争构成了希腊神话悲剧精神的核心,成为西方悲剧意识的源头。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中国古代诗词历经时间的洗礼,至今仍然散发出夺目的光华,其内中浓郁的悲剧意识的底蕴绝对是一个重要的因由。本文以唐宋以前的中国古代诗词为案例,认为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悲剧意识主要有“姻缘之苦”、“别离之愁”和“亡国之恨”三种样态。  相似文献   

15.
古希腊的悲剧精神在神话、宗教、戏剧和哲学的维度同时展开。在这个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一种由神性(必然性)与人性的对立所构成的张力,并由此构成了作为一个时代的悲剧性的基本要素。悲剧的结束是因为人性的确立和神性的退位,并因此使哲学理论也同时缺乏了悲剧性的深度而日益变得世俗。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社会悲剧与"人"的现代反抗精神、性格悲剧与人格理想的可能限度和命运悲剧与"自由意志"对生命的有效实现三个方面重新诠释了<白鹿原>的悲剧美学及其内涵,挖掘了这种悲剧意识对于茅盾文学奖、对于当代文学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7.
李颖 《成才之路》2021,(13):38-39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汉语热持续升温,对外汉语教学受到高度重视。文章从中国神话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神话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导入原则、中国神话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功能等三方面,阐述中国神话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应用,并选择神话故事《精卫填海》制定一份教学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8.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照片,是孩子的诗,少女的梦,世界上每个古老的国家和民族,都有其独特、宏伟的神话,中国也不例外,但由于地理条件、历史的原因等,中国神话呈现零星片断的状况,而且由于过早地历史化、哲学化,使中国神话又散亡了许多,因而中国被认为是“没有神话的国家”。其实尽管中国神话不能和希腊神话媲美,但中国神话也很瑰丽、丰富多彩,自有她的独特之处。本文试图从不同角度浅析中国神话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神话思维蕴藏着人类心灵的普遍内在结构,也是结构主义传播理论研究的重要起点.古希腊神话中悲剧英雄与快乐英雄的形象,象征着现代传媒中的视觉英雄与听觉英雄,分别阐释着大众传播中两大永恒主题:生存主题与狂欢主题.神话构造了传媒,传媒讲述着神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