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社会性别"概念辨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性别”概念从产生开始,其涵义就伴随女性主义理论的不断拓展而在不断扩大。它是一种社会关系,一种社会结构,是表示权力关系的一种途径。“社会性别”概念作为女权主义运动中一定时期的产物,既具有革命性的积极意义,也必然有其时代的局限性,并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发生了向后现代主义的转向。  相似文献   

2.
凯特·米利特的《性政治》是社会性别理论的代表作之一,其对女权主义运动以及对女性解放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但是在社会性别理论的发展中其局现性也日益凸显,本文旨在以《性政治》为例展示社会性别研究的一般范式,以及分析社会性别理论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权力一般化以及对相关文本过度阐释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社会性别作为一种法律分析方法是国际女权运动尤其是女权主义法学运动的产物。在联合国的大力倡导下,社会性别被纳入立法和决策的主流,在人权公约和国际妇女运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性别的视角要求对国际人权概念和平等原则进行解析与重构,以使其能够真正反映男女两性的经历和需要,最终有利于保障两性实质平等的实现,使平等在妇女生活中真正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妇女史研究在当代中国的兴起,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但将研究与学科建设结合在一起并自觉推动其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应该是世纪之交的2000年前后。一方面借助国外课题或项目基金,通过读书班和研讨会的形式介绍西方女权主义的思想和理论,聚集妇女史研究的力量,拓展研究的视野、思路和范围;另一方面针对妇女史研究的现状,以及在借用"他山之石"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着力对西方女权主义理论进行本土化的改造与创新;同时,根据中国妇女历史发展的特点,总结、提炼、挖掘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女史研究理论和方法,以寻求与世界妇女史研究对话的资本。  相似文献   

5.
当性别诗学中使用“性别“一词时,应自然链接到女性主义性别理论,不然,会有切割各个术语的确定概念之嫌。性别诗学从“性别“视野考察文学中潜伏的性别审美形态,它已不是单一的自然性别,也不是简单的社会性别,而是一个咬合了汉语语境中三类“性别“意蕴的、性别诗学概念系统机制中的术语。为了避免把“性别“概念复杂化或狭隘化,性别诗学强调:在“性别诗学“概念系统机制的共生作用下,美学领域滋生了一种新的文化诗学生成意义上的“性别“内涵。  相似文献   

6.
社会性别理论是妇女运动发展和女权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它关注男性与女性的社会性别差异和两性不平等问题,并由此深入揭示了这种差异和不平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根源。社会性别理论的价值追求在于从两性平等开始的社会平等、社会公正和社会和谐。这一理论在西方的思想界、学术界和实践领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西方,社会性别理论对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践的影响也日益明显,已深入到国家各项立法、政策实践和社会管理活动之中。在我国,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对社会性别理论这一重要的社会观念和分析工具还了解不多,因此,有必要首先将社会性别理论纳入我国法学教育理论视野,逐步在立法及司法实践中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7.
"文化"概念的意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伴随理论日渐发展,文化研究对文化概念进行不断的解读和改写.从对意识形态的揭示到文化霸权观念的提出,再到对工人阶级文化、大众文化、媒介文化、女权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化、多元文化主义等等众彩纷呈的描述,主流文化和边缘文化的边界日渐蚀解,多种亚文化不断浮出水面,文化已经成为一个没有边界、包罗万象的多元、变动不居的概念.当然,文化研究还会继续发展,它还会对文化这个概念进行进一步解读和改写.  相似文献   

8.
新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新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是西方新女权主义或新女权运动中的一个重要派别或思潮。新女权马克思主义者自称信仰马克思主义,使用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并赋予自己的理解,结合女权主义,对妇女解放提出了一套独特的主张和理论。新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对西方新女权运动乃至整个西方新社会运动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对当代妇女解放理论提出了许多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仅就它产生的历史背景、基本主张作一初步探讨评析。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对作为政治文化研究主要方法的经验方法的批评文章从概念的视角对其进行了引述和分析。指出,如果一个理论没有解决内部的概念问题,它就可能自相矛盾或使解释机制模糊不清;如果没有解决外部的概念问题,就可能忽视与它相关的研究传统的基本的认知和概念借用及创新。政治文化研究所使用的主观性文化概念,从政治文化、社会资本到价值观是有所进步的,但仍难以观察或确定,从而使它无法摆脱对经验性研究方法的依赖。把这些概念应用到政治文化研究中,难以提供令人信服的因果关系或其他确定性的解释,它们在如何激励个体行动、在聚合人们行为时是如何保持连续性或发生变化的问题上也存在着局限性,因此概念构建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主义文学的内涵及其特点都是基于社会性别.从长远的斗争目标来看.女权主义要用“关怀”代替“平等”这个口号.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新的“女性写作”。  相似文献   

11.
女性主义翻译是近二十年来新兴的一派翻译理论,其鲜明的旗帜与激进的主张在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文章从女性主义与翻译的相互关系角度,分析了两者间的相互影响,论述了女性主义与翻译相结合的原因,并指出其对传统翻译理论的颠覆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虽然中国汉语里的“女性主义”一词最初是以“女权主义”的形式借译于日本的 ,但我们对日本的女性主义的研究还不多。从上世纪 70年代开始 ,日本女性主义思潮及其研究都有了较大的发展。通过对日本女性主义的介绍、研究 ,了解在独特的文化背景下 ,日本的女性主义是如何发展的 ,对当下中国女性主义的研究乃至文化的建设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与社会主义女性主义都是最早产生于英国的两个理论流派.她们从妇女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人类社会的政治理念和两性,探讨两性不平等的根源、两性之间的差异,以及如何消灭两性不平等,实现两性平等等问题,从而提出以女性文化为基础的新的社会价值观,构建了女性主义运动的理论,开启和指导了不同时期的西方女性主义运动.但是,两派理论上的局限也给女性主义运动带来困惑.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主义不仅是当代西方重要的意识形态,同时也是政治学理论的基本组成部分,因而对其产生背景、发展脉络、一般含义进行全面理解和清晰界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了解女性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其历史条件和变迁轨迹,才有可能考察女性主义演进过程中分析视角和切入重点从平等向差异的转变,以此揭示女性主义政治学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展现的自身特征和局限。  相似文献   

15.
二战后兴起于西方社会的女权运动对翻译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女性主义者率先将性别引入到翻译主体性研究领域,使翻译研究从文本内转向文本外,这给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女性主义视角,自此翻译研究不断开拓新的领域。文章简要介绍了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及其对传统译论的解构,指出了女性主义译论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Feminism Translation Theory, arising in the 1980s, offers a fresh perspective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which thoroughly emphasiz es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Meanwhile, this theory also presents certain limitations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This paper aims at making a brief review of feminism translation theory.  相似文献   

17.
援用与批判--试论后现代视阈下的女性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与当代诸多文学思潮共同步入后现代语境的理论流派,后现代女性主义是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发生"后现代转向"的产物.后现代女性主义援用后现代主义的诸多传统,如对以等级制度为基础的二元对立结构的反叛,对多元性、异质性、边缘性的强调,反对宏大叙事等等.同时,女性主义鲜明的政治实践指向与严肃的人本主义立场,又使其对后现代主义的虚无、盲目消解产生激烈的批判.本文试论述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相遇,女性主义对后现代主义的援用以及二者的分歧,探析后现代女性主义所面临困境及其自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王哲 《唐山学院学报》2011,24(2):62-63,67
黑格尔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是极其丰富的。他不仅提出和界定了"世界历史",而且系统和深刻地分析了世界历史。尽管黑格尔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我们还是应辩证地看待,更好地发掘它在当今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与激进女性主义作为女性主义阵营中的两大主要流派,在女性主义理论与批判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们进入科学领域,分别形成自己独特的对于科学的不同看法。本文拟从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科学观与激进女性主义科学观的渊源、对科学的批判以及所产生的意义这三方面进行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20.
女明星是文化工业明星制营销的商品。以法国学者露西·伊瑞格蕾的女性主义理论来检视香港性感明星徐子珊在影、视、歌三方面明星形象的设计、冲突、调整的演变过程,尝试从女性主义角度切入中国正在兴起的明星研究。通过详细的文本分析和具体的经验主义数据之间的比对发现,徐子珊的“明星个性”经历了从“假小子”到“性感尤物”的演变,戏里戏外又充满着矛盾和分裂。虽然,最终确立的视觉性感的“明星个性”渐获成功,但在文化意义上女性的主体性却悄然沉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