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原道”出自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刘勰的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原道》篇,是刘勰文学评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观点。古今曾有不少专家、学者对之进行过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和论述,本文仅从写作学这个角度,对“原道”在中国古代写作理论中的意义和影响试作探讨。《文心雕龙》体大思精,是最早形成较为完整的中国古代写作理论体系的一部巨著。《原道》篇是《文心雕龙》作为“文之枢纽”的五篇之首,而且列为全书的第一篇,这说明《原道》篇在全书中的重要性。“原道”是《原道》篇中的核心论点。所谓  相似文献   

2.
"情采"论是《文心雕龙》文学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之一,它集中体现于《情采》篇的论述之中,但全书的论文思想都以其为贯穿。学界有观点认为"情采"关系等于文学的内容与形式关系,这种理解与《情采》篇内容有一定偏离。按《情采》篇本文,刘勰依"情采"论文,是以阐明作家创作的真诚为文、以情驭辞为主旨。刘勰提出作家应怀有真诚的情感,反对竞逐新奇地夸饰文辞,这是"原道"和"宗经"思想在创作论中的具体体现。"情采"在《文心雕龙》中是贯通全书的一条主线,具有创作原则和批评标准的双重意义,刘勰通过"情采"关系的论述,意在矫正文坛上浮艳的风气,建立朴实刚健的文风。  相似文献   

3.
刘勰论楚辞     
自汉代而始的楚辞研究,至齐梁时代,树起了一座里程碑——这就是刘勰的《文心雕龙》该书不仅专章论评楚辞,且全书不少处涉及了屈原、宋玉及其作品,从而机地形成了较为全面、系统论述楚辞的构架,为楚辞研究史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材料。纵观《文心雕龙》全书,我们发现,刘勰研究楚辞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充分(?)定楚辞的价值与历史地位《文心雕龙》全书共五十篇,大致可分为总论(“文之枢纽”)、文体论(“论文序笔”)、创作论(“剖隋析采”)、批评论(或谓文学评论)、总序(《序志》)五部分,其中总论,即刘勰所谓“文之枢纽”部分,是全书的核心与总纲,如《序志》云:“盖《文  相似文献   

4.
《原道》是《文心雕龙》的第一篇,是全书的理论基础,也是刘勰世界观和文学观的集中体现,要了解《文心雕龙》全书的思想体系,首先要对《原道》篇有个正确的理解。“原道”是什么意思呢?《淮南子·原道训》高诱注云: “原,本也。木道根真,包裹天地,以历万物,故曰原道。”刘勰所谓“原道”就是“文原于道”的意思,说明本篇旨在探索文学起源问题。对于刘勰“文原于道”的命题,《文心雕龙》的研究者向无歧义,但对刘勰所谓  相似文献   

5.
<正>强调为文自然与合乎自然之道,并以此为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一条原则,是刘勰《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但是《原道》篇论述的中心,而且也是贯穿全书的理论观点。刘勰的这个理论观点从哪里来的?他如何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发展了这方面的理论并作出了怎样的贡献?探讨上述问题,对进一步了解刘勰的文艺美学思想有一定意义。因此,我便在这里略陈粗浅之见,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6.
《原道》篇是《文心雕龙》全书的纲领。但是,《龙》学界对《原道》篇的认识分歧很大。有的同志根据篇中“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等语,和刘勰具有的“征圣”、“宗经”观,认为这里的道是儒家圣人之道,即儒家思想。这种看法似乎失之笼统,并且也不符合《征圣》、《宗经》的主旨。另有人根据刘勰所作《灭惑论》、《剡山石城寺石象碑》等文,认定《原道》之“道”是“佛道”、“佛性”。也有人根据篇中的一些  相似文献   

7.
《文心雕龙》是刘勰创作的文学理论巨著。作为全书开篇的《原道》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对于理解整部书有着重要意义。在理解《原道》之前首先应理解其中"道"的含义。由于时代思潮的影响,刘勰在写作时带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刘勰生活于佛道儒合流的时代,所以《原道》篇蕴含着复杂的思想。若从社会思潮以及刘勰经历对"道"追本溯源,则会理解"道"中复杂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8.
《文心雕龙·征圣》篇在指导写作方面提出了“雅丽”总原则,包含对文章写作在内容、体制、情感、文辞几大方面的要求,相对全面地涵括了《文心雕龙》探讨“为文”时着重强调的各项原则,在全书具有重要的纲领作用。在理论建构方面,《征圣》篇论述“圣人贵文”,借以提高全书价值,并与《原道》《宗经》共同为文的普遍性意义建立起理论链条,还借助圣人的权威性提高了自身理论的可信度。《征圣》篇具有相当充实的独立价值。  相似文献   

9.
《文心雕龙》的《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五篇,是全书的“枢纽”,即总论部分,而《原道》则是枢纽之枢纽。《原道》之“原”,意为本原,“道”指“自然之道”。“原道”即包括一切文章作品的文学本原于“自然之道”。刘勰讲“自然之道”的“自然”,意为本然、天然、自然而然而非自然界或自然科学之自然。“自然之道”即本然、天然、自然而然的道理或规律。刘勰讲文原于自然之道的理论,对新闻也颇有启示,细细想来,新闻又何尝不本原于自然之道,其产生何尝又不符合自然而然的道理或规律?一《原道》开头就讲:“文之为德也…  相似文献   

10.
根据刘勰的说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由“枢纽”论(总论)、文体论、创作论三大块构成。该书以《原道》篇所揭示的文原于道、道以文显和质与文这对范畴为逻辑起点和基石,以“枢纽”所总结的质文相称→情采相符、衔华佩实→执正驭奇、风情气骨与奇文壮采相统一为文学的发展规律,建构起整座理论体系,贯穿于全书的文体论和创作论,不愧为我国古代独一无二的体大、思深、虑周的理论巨著。故该书存在“体系和方法之间”等矛盾之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1.
刘勰的《文心雕龙》体大精深,内容极其丰富,全书五十篇,分上下两编,各二十五篇。上编以文体论为主,着重论述各种文体的写作;从诗、赋等文学作品到史传、诸子学术著作,以及一些程式化的应用文。下编以写作论为主,分专题论述有关的写作规律和方法,并涉及到文章写作过程中各方面的问题。统观全书,对写作方法的论述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刘勰总结了前人的写作经验和教训,并根据写作实践进行了全面探讨,提出了精辟独到的见解,既有理论上的阐述,又有方法上的指点,给后代的文章家、批评家以深远的影响,就是对今天的写作也有借鉴意义和直接帮助。下面我们仅就文章的用事的问题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2.
“风骨”论是刘勰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心雕龙》中,刘勰不仅撰《风骨》专篇,论述了对“风骨”的创作要求,而且还把“风骨”的思想贯穿于文体论和作家论。在《明诗》篇中,他批评晋代诗歌“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在《诠赋》篇中,他反对“繁华损枝,膏腴害骨,无贵风轨”的不良文风。在《檄移》篇中,他称赞“陈琳之《檄豫州》,壮有骨”,并提出为文要“植义扬辞,务在刚健”;在评论作家作品时,刘勰也十分重视“风骨”。他称赞建安诗歌“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时序》),批评陆机的创作“瘦辞弗  相似文献   

13.
孙俊秀 《集宁师专学报》2011,33(3):32-35,43
在《文心雕龙探索》中,王运熙先生认为"执术驭篇"是《文心雕龙》(以下简称《文心》)"创作论"部分的主旨。而在这一问题上,各文论家的观点争论不一,在以前的论文中已经探讨过。该文承接上一篇论文,循刘勰之本意,从正面论述了"术",认为王运熙先生注重从《文心》指导写作的宗旨出发,《文心》创作论部分主要是讲"执术驭篇"的问题,是刘勰以"术"统《文心》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在《文心雕龙探索》中,王运熙先生认为"执术驭篇"是《文心雕龙》"创作论"部分的主旨。而在这一问题上,各文论家的观点、争论不一。该文在辨析各文论家观点的基础上,认为王运熙先生注重从《文心雕龙》指导写作的宗旨出发,《文心雕龙》创作论部分主要是讲"执术驭篇"的问题,是刘勰以"术"统《文心雕龙》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莉吉娅·弗拉季米洛夫娜·斯捷任斯卡娅(ЛидияВладимировнаСтеженская)是21世纪俄罗斯新起的年轻一代汉学家,她于2015年出版专著《中国文学雕琢的思想:从〈文心雕龙〉选篇看刘勰的文学观》,对刘勰文学观做了总体论述,并对《文心雕龙》主要的文学和哲学概念范畴进行了解析。书中对《文心雕龙》“枢纽论”的《原道》《徵圣》《宗经》《正纬》《辨骚》五篇,以及《总术》篇和《序志》篇做了全文翻译和注释。本文介绍其对《文心雕龙》产生时代、作者身世的考证,俄罗斯国内外研究概况,《文心雕龙》书名解析,以及“枢纽论”各篇篇名和内容的译释。  相似文献   

16.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文学理论批评著作,也是一部卓有成就的文章学著作。它除了对文学及文学作品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论述之外,也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文章理论的精辟见解。《文心雕龙》文体论部分论述了诗、骚、乐府、赋等文学体裁,而绝大部分篇章却是论述学术文体和应用文体。其中,《论说篇》是讨论议论文写作的重要篇章,对今天有较大的借鉴意义,应当进行认真的分析评论。  相似文献   

17.
历来对《原道》篇中“道”的内涵的解读呈现出一种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但仅仅将之归于一家之说的见解都是有失片面的。结合《文心雕龙》全书去细究刘勰的思想,其所说之“道”应更近于魏晋玄学兴起以来所形成的融合儒道于一家的新“易”学。从文与道的关系看,刘勰主张文源于道、文道并重,这有别于重道轻文的“文以载道”说;从背景和目的看,刘勰主张原道,既是为了矫正当时绮靡的形式主义文风,也有着满足特定时期皇权政治需要的考虑。  相似文献   

18.
刘勰的《文心雕龙》现在已经成了一门显学,其开首的《原道》一篇更是这门显学中的一个热点难点。本文打算从《原道》中一个重要术语“道之文”的分析入手,探讨一下影响《原道》写作的传统思维模式,并附带对《原道》作些初步评介。  相似文献   

19.
情采说是刘勰文学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之一。它集中体现于《文心雕龙·情采》篇的论述之中。刘勰在文中集中而精辟地阐述了情与采的涵义、情与采的关系及如何做到情采并茂、文质并重等问题,提出了“情者文之经”、“联辞结采”的审美论。对写作和矫正文风时弊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心雕龙》共50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4个主要部分。这部著作虽然分为四个方面,但其理论观点首尾一贯,各部分之间又互相照应。《文心雕龙》体大精思,在古代文学批评著作中是空前绝后的。此意在解读刘勰对于用典的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