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诗》《书》《礼》《易》《春秋》合称为“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  相似文献   

2.
黄济 《中国教师》2006,(9):23-28
《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儒家经典著作。从汉代起,《论语》即被列为“七经”(即《诗》《书》《易》《礼》《春秋》“五经”,加《论语》《孝经》)之一。到唐代,《论语》即列为“十二经”(“十二经”包括《诗》《书》《易》《礼》《春秋》《周礼》《仪礼》《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九经”,《左传》包括在《春秋》之中;后又加《孝经》《论语》《尔雅》,合称“十二经”)之一。到宋代,又将《孟子》列入,成为“十三经”。可见,《论语》被尊为经书,其时间是比较早的。宋代,又将《礼记》中的《大学》和《中庸》两篇提…  相似文献   

3.
《论语》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早在东汉之时,《论语》便与《孝经》、《诗》、《书》、《礼》、《易》、《春秋》合称为“七经”,此后长期成为官学及科举取士的必读书,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产生了深广的影响。《论语》的“论”读作lun,邢(?)《论语正义》说:“论者……次也,撰也……篇章有序,故曰次也;群贤集  相似文献   

4.
“子以四教”别解●陈桂生孔子私学究竟“教”什么?似乎清楚,又像是一个谜。《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加之,其中尚有“孔子晚年而喜易”,死前二年,“因史记作春秋”之说,今人或标以书名号,成为《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似文献   

5.
《张衡传》一文中有“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的句子,注解说:“[六艺]见《周礼》,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笔者认为这一注解是错误的,这里的“六艺”应指《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六部经书。注解中这“六艺”并非太学里的教学内容。汉武帝于公元前124年置太学,设五经博士,传授《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典。而注解中的“六艺”指西周国学的教育内容,《周礼·地官司徒》:“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  相似文献   

6.
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宋人抽出《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配合为"四书"。五经始称于汉武帝时为《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这些书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书。  相似文献   

7.
从孔子编“六经”看编辑劳动的创造性杭炜,姒桐孙《诗》、《书》、《礼》、《乐》、《易》、《春秋》,始称作“六艺”,后尊为“六经”。这是我国历代诸多学者经过反复考证所得出的结论。尽管“六经”没有完整地流传下来,其中《乐》已失传,《易》、《书》、《礼》经过...  相似文献   

8.
书人碎语     
●我幼年读书时,老师对我说:要很好地学习《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说那里有  相似文献   

9.
一经部古代文人把先秦儒家的古典著作《易》、《诗》、《书》、《礼》、《乐》、《春秋》,称为“六经”。实际上,秦灭以后,所谓“六经”中的“乐”已失传,只剩下“五经”了。到了汉代,《礼》有“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三礼”并非《礼经》的分化,是三部不同性质的书,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图书的“四部”我国古代图书分为四部,四部的名称和顺序是在《隋书·经籍志》中最后确定下来的。经部:儒家经书开始有五部,即诗、书、易、礼、春秋,称为“五经”。到宋代,形成十三经,即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最古老的典籍,当然是《诗》、《书》、《礼》、《乐》、《易》、《春秋》,通常就称它为《六经》或《五经》,因为今文家认为《乐》是没有书本的。中国最早的学者当推孔子,但是我们在《论语》上没有看到以《经》总括经籍的说法。较早的是《荀子》的《劝学篇》: “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 还有《庄子·天运篇》:  相似文献   

12.
《诗》、《书》、《礼》、《乐》、《易》、《春秋》,始称作“六艺”,后尊为“六经”,。“六经”为孔子所编,或孔子曾编过“六经”。这是我国历代诸多学者经过反复考证所得出的结论。尽管“六经”没有完整地流传下来,其中《乐》已失传,《易》、《书》、《礼》经过曲折离奇的过  相似文献   

13.
师范教育的目标决定于我们需要培养出什么样的教师。我国古代有所谓“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的说法。什么叫“经师”呢?就是能教人读经书的教师。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以儒家经典为教材,从汉朝的五经(《易》、《书》、《诗》、《礼》、《春秋》)发展到宋朝的十三经(《易》、《书》、《诗》、《周礼》、《礼记》、《仪礼》、《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春秋左氏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这些经书虽然卷帙浩繁,文字深奥,注疏纷陈,解释歧异,但是找人来教,还不算难。所以说“经师易得”。什么叫“人师”呢?照我国古代的说法,就是能教人“明人伦”的教师。人伦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彼此应  相似文献   

14.
诗歌与音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与音乐李壮鹰先秦儒家的经典一共有几部?这在历史上曾发生过不小的争论。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国第一个尊儒的皇帝汉武帝虽“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易、诗、书、春秋、礼、乐),但只立了五经博士(易、诗、书、春秋、礼),原因是在遗存的先秦典籍中没有找到《乐经》...  相似文献   

15.
在《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中的《礼》到底指什么的问题上,人们有不同的认识.这与“三礼”的合称有关。本文从“三礼”的名称、形成时代和内容、取得儒家经典地位的时代等角度论证汉代“五经”中的《礼》当为《仪礼》,唐代以后“五经”中的《礼》当为《礼记》。  相似文献   

16.
在中华文化系统中,只有《易》、《诗》、《书》、《礼》、《乐》、《春秋》、《老子》、《庄子》、《论语》、《孟子》等书,堪称“原典”,其中所蕴藏的时代忧患意识、自强不息精神、革故鼎新精神、民为邦本思想、兼容并包精神等,是中国文化的深层意识和民族精神的主要表现。这些中华民族精神在历代逐步演进,并在近现代获得较大发展,被赋予新的内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以《诗》《易》《书》《春秋》“三传”和三《礼》作为参照,考察本书所引上述书的情况。结果表明:《艺文类聚》之失甚多,而以注文当之误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8.
经书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五经》、《九经》和《十三经》在我国封建社会里,古籍中地位最高,权威最大的是经书。当时的读书人要熟读所谓《四书》《五经》。五经即《诗》、《书》、《易》、《礼》和《春秋》。唐代分《礼》为《周礼》、《仪礼》和《礼记》,世称三礼。析《春秋》为《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世称三传。因而唐代称《九经》。后至宋代,又将《尔推》、《孝经》、《论语》和《孟子》,崇奉为经,合《九经》称为《十三经》。并汇刻了《十三经注疏》本。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教育史上,儒家学派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有一个大致相同的思想体系,就是它有一以贯之的基本典籍,即孔子所编纂、删订的“六经”:《诗》《书》风》《乐》《易》《春秋》。《庄子·天运》指出:“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孔子世家》中曾强调:“孔子以《诗》《书》《礼》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孔子根据自己的思想,把“六经”作为教育学生的主要教材。那么,孔子编订这些教材的指导思想究竟有哪几方面?对这一问题,孔子本人没有给出…  相似文献   

20.
黄济 《中国教师》2006,(10):20-21
首先要说明的是:为什么这里称“诸经”,而不称《五经》或《六经》?因为在这部分中,除了解读《五经》之外,还增加了对《孝经》的解读,因而称为“诸经”。《庄子.天运》篇中论述孔子对老聃说:“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也说:“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这里所说的“六艺”,如指了“五经”,怎么称作“六经”呢?原来是在《礼》中,除了《礼记》之外,还有《周礼》在内,如它所说的:“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