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湘南学院学报》2020,(2):59-63
体育产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是体育产业企业制定未来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事关行业发展前景.运用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A股上市体育产业企业2011—2015年的技术进步效率指数、效率改善指数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市体育产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目前技术进步效率没有达到最优,因此提高技术效率是未来上市体育产业企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上市体育产业企业还需要提高最新技术及时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能力,从而促进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1996—2007年间的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详细测算,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三部分。研究表明,进入21世纪后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不断提高,但各行业之间差距较大,并且我国高科技产业生产率水平的提高主要依赖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7年至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了中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效率。实证分析表明,技术效率的提高是推进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动力,而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有限。我国物流业没有充分发挥新技术、新设备带来的使用效率,导致投入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可以通过改变人才的供给结构、对物流企业进行流程再造来提高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效率。然后基于三种理论假设,选取9个指标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对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7个指标与其关联度都较高。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物流业发展规模和财政投入等对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都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尹宽 《唐山学院学报》2019,32(1):99-108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31个省市2000-2015年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估算,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这16年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处于上升态势,原因在于我国技术进步率的提升;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是得到改善的,西部和中部下降的原因在于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下降;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上看,技术引进、自主创新能力、对外开放水平和政府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正,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负,产业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统计学上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框架和规模报酬不变(CRS)假设,采用非参数的DEA方法测算海西20个设区市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考察海西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区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空间计量模型对城市能源效率分布特征解释力更强,海西各市能源效率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区位条件,还与周边城市的能源效率水平正相关;空间相关条件下,对外开放度和产业结构对海西能源效率有显著地负作用,生产率增长是海西能源效率提高的主要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6.
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保持农业持续发展、稳定粮食供给的关键因素.基于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背景下农业生产技术转型特征,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估计农业生产前沿技术、农业技术效率、农业规模效益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等变化,分析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特征及区域差异,据此从农业要素市场发展与要素配置、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型等角度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7.
《宜宾学院学报》2019,(2):58-69
使用MinDS模型构造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2007-2015年四川省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四川省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3. 21%,技术进步具有促进作用,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具有抑制作用;在四川省的五大经济区中,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由高到低依次是川东北经济区、川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成都平原经济区、川西北经济区;总体上的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的冗余是逐渐减少的,但仍需要继续推进工业节能减排工作。对结果进行收敛分析的结果表明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发散的,技术进步是收敛的,成都平原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的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发散的。  相似文献   

8.
创新驱动就是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基于2004—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对高等教育数量与质量影响全要素生产率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发现二者均能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高等教育质量的作用更大;高等教育数量和质量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以及时间异质性;高等教育数量与质量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分别集中在技术效率变动与技术进步,且会通过不同路径分别影响技术效率变动与技术进步。高等教育数量既直接影响技术效率变动,也会通过增加人力资本存量,进而影响技术效率变动,而高等教育质量通过提升创新能力促进技术进步。为助力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形成,提升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应适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保证高等教育在区域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采用Malmquist TFP指数,基于海西经济区19个市(除抚州市)1994-200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各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成因。在样本考察期间,海西平均全要素生产率达到效率前沿面。1994-1999年间,主要是技术效率的提高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而在2000-2008年间,主要是技术进步的提升使得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了正的增长。虽然总体上看全要素生产率达到了效率前沿面,但是从Tobit模型回归结果看,产业结构的调整、外资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显著,总体经济并没有向着真正的集约型增长方式发展。人力资本还未达到促进技术进步的阀值。进出口、科学事业支出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
文章研究了1998~2003年我国保险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趋势,并将其分解为前沿技术进步(FS)、纯技术效率(PTE)的变化、规模效率(SE)的变化三大因素。研究发现:保险业的全要素增长率(TFP)呈现遥年上升的趋势,年均增长在15.9%;前沿技术进步已成为我国保险业TFP增长的最主要动力,保险公司因前沿技术进步平均每年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高达16.7个百分点;保险公司相对前沿的技术效率(TE)差距拉大,已出现阻碍TFP增长的趋势,这种技术效率的差距不是由于纯技术效率的差异影响而主要是受规模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已经成为银行业研究的重点之一。本研究以中国13家大中型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三阶段 DEA 方法和 Malmquist 指数分解方法,对2005-2012年中国商业银行技术效率、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市场政策等环境因素对经营效率存在较大且差异化的影响,银行内部管理水平的不足是投入冗余产生的主要原因。样本期间内商业银行整体规模效率呈现改进的趋势,由于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等外部环境的冲击影响,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在趋稳回升的趋势。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变化主要源于行业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三阶段DEA模型,从高等学校科技创新投入产出的角度,分别对安徽省29所公办普通本科高校进行科技创新效率评估,总体上,样本高校科技创新效率不高,制约其提升的主要原因是规模效率,高校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科技创新投入冗余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非DEA有效高校的科技创新投入冗余比例和产出不足比例均较高;并运用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模型对样本高校进行科技创新效率动态分析,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是导致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运用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对金融业全面开放以来(2006—2010年)中国16家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金融业全面开放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宏观经济环境和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是其波动的主要原因;2006—2010年16家商业银行的平均全要素生产率都提高了,但国有商业银行的平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要低于其他商业银行,其技术效率的下降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农业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生活,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农业效率。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中国30个行政区域2000—2008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测算与分解,分析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源泉、区域差异原因与跨期生产率动态变化趋势。研究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平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所上升,技术进步为其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而技术效率则在一定程度制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基于福建省1999—2007年间34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了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结果表明,1999—2007年间福建省制造业的平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了9.1%。作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两大分解项,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动力,年均增长速度为9.9%,而技术效率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0.8%,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表现为负贡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2002-2011年期间的省际数据,运用Malmquist指数法测算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并把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构成分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两个部分.结果显示:2002-2011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为0.863.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水平的影响,技术进步的提高与下降与全要素生产率呈正相关,直接影响着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目前制约我国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有:资源分散利用导致规模效应缺乏,结构转换滞后导致协调发展困难,利益机制扭曲导致发展动力欠佳,制度安排缺失导致运行质量不高等问题.经济持续增长的路径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城乡统筹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根本途径.应通过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实现城乡统筹,从制度安排、统筹计划、结构调整、科技创新、要素流动等方面为实现效率型经济增长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区域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应是建立在资源利用效率基础上的相对均衡,运用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和空间统计分析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研究我国省域高等教育效率及其空间交互特征以及对投入产出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2003-2011年我国高等教育生产率增长主要表现为规模扩张效应,但2007年之后,外延式增长方式已日渐式微。生产率指数多数时候没有出现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省域高等教育资源投入产出水平与教学全要素生产率显著相关,但相关水平并不高,而与科研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因此建议应及时改变高等教育发展方式,通过制度创新和内部挖潜来推动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基于社会经济功能的视角,利用Malmquist指数模型和DEA-BCC模型分别从全要素生产率和规模效益上探究我国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效率。研究发现,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全要素生产率和综合技术效率较低。东部、中部和西部区域的职业教育对劳动生产效率的规模效益均降幅较大,但存在区域性差异。东部地区的规模效益呈现报酬递减的趋势,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呈现规模报酬递增的趋势。因此,我国需合理宏观调控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间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加强对职业教育经费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快引进职业教育的先进技术,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效率。  相似文献   

20.
旅游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但其转型升级长期受到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因素的制约,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文章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以2008—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18个省份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旅游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内陆省份的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比沿海地区增长迅速,不同省份之间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时空分异是技术水平、技术效率、地区经济水平、交通水平、重大事件、政府政策和环境因素共同驱动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