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门户开放”政策(1899~1949年),是美国为分享侵略权益,争夺中国市场而提出的侵华政策. 19世纪末,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美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向海外扩张,中国潜在的市场令他们垂涎欲滴.但在西方列强和日本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之际,美国正忙于同西班牙争夺古巴和菲律宾,一时无力兼顾对中国的争夺.打败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后,美国立即把其注意力转向中国,此时中国几乎被其他列强瓜分殆尽.美国军事力量相对薄弱,也无力同欧洲列强争夺中国.在这种形势下,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向其他列强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相似文献   

2.
日俄战争是1904~1905年日本和俄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及朝鲜进行的一场战争。在战争中美国采取了支持日本的政策,这是美国和俄国在争夺中国东北问题上矛盾发展的结果,其目的是企图通过支持日本以遏制俄国,进而扩张美国在中国东北的势力。美国对中国东北觊觎已久,但是美国在中国东北的扩张一直遭到俄国的抵制。甲午中日战争以后,美国企图变中国东北为自己的“势力范围”。由于军事实力不是欧洲列强的对手,美国主要依靠自己的经济优势与其他列强在中国东北展开争夺,主要是争夺中东铁路的修筑权。1896年俄国和  相似文献   

3.
冷战期间,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始终是美、苏争夺的焦点。美国在中东的外交政策与其说是为了捍卫国家利益,不如说是保护以洛克菲勒石油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几个垄断财团的利益。可以说在中东这一地区,美国的国家利益与洛克菲勒石油跨国公司的利益出现最大程度的重叠,并使美国执行带有“中东特色”的外交政策。文章拟简单阐述,并试图从中找出美国外交政策中的经济学内涵。  相似文献   

4.
一、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争夺铁路利权是其扩大势力范围的一个最重要步骤.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后,它们对殖民地和落后国家的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进到资本输出为主,即除了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以外,还必须争夺资本的投资地;除了一般经济权利的攫得外,还加上势力范围的划分,而铁路权的夺取又是帝国主义争夺投资地盘或势力范围最首要的一个步骤.从甲午中日战后帝国主义在我国攫夺铁路利权的各种事实中,我们可以认识下列各点:首先,通过对铁路修筑  相似文献   

5.
有着这么多饥饿和贫困,人们很自然要责怪银行家们并迁怒于美国银行业中最伟大的名字。1933年四月的一天中午,摩根财团高级合伙人、美国前财政部长助理拉塞尔·莱芬韦尔邀请沃尔特·李普曼共进午餐,商讨如何为罗斯福结束金本位提供舆论上的支持。莱芬韦尔对李普曼说:沃尔特,你必须向人们解释为什么我们再也担负不起把自己束缚在金本位上的后果。在这之后,也许罗斯福就能够采取行动。李普曼的专栏见报的第二天,罗斯福公开主张结束使用黄金,让美元与金本位脱钩。  相似文献   

6.
20世纪20年代,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无线电市场进行了激烈的的争夺,其中以日、美最为突出。1921年1月8日,中国政府与美国合众电信公司订立了中美无线电报合同,规定关国在中国投资建立无线电台。中美合同的签定,日本认为侵害其三十年独占权。进行抗议。日美围绕无线电问题展开交涉。  相似文献   

7.
美国19世纪铁路建设的特点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美国铁路蓬勃发展。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铁路从无到有,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铁路网。美国铁路建设在建设速度、政府援助、投资方式和发展次序等方面都有其鲜明的特点。,铁路建设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内市场的形成,推动了移民西迁和城市化的兴起,并给美国统一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带来了影响。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美国统一国内市场后,开始积极向外扩张掠夺。地处亚太地区,国内政治飘零,列强纷争的中国成为美国的扩张目标。1901年满清政府同各列强签订的《辛丑条约》中规定的巨额赔款即庚子赔款,为美国扩大在华影响提供了有利契机。不久,美国率先提出退还庚子赔款,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分析美国退还庚款的原因。从而指出美国的目的是为扩大自身影响,攫取在华的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9.
轮船曾是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世界市场和落后国家权益的重要工具。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和随后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条约,使列强在华攫取到了更多航运特权。随之,以新起的帝国主义国家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航运势力的争夺,列强间不同国家以及不同轮船公司间的争夺,帝国主义列强航运势力彼此间的消长冲突,构成这一期间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多个场景。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新崛起的美国为了扩张在中国东北的势力与日俄展开了激烈的争夺。通过剖析20世纪初美国在中国东北的经济扩张计划及列强间的矛盾,总结美国扩张计划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试评20世纪美国联邦政府的铁路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是受到美国政府管制最早也是最为全面周密的一个产业部门,在20世纪,美国联邦政府的铁路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对美国铁路的盛衰剧变产生了重大影响。深入分析和研究20世纪美国铁路政策的利弊得失,对于人们正确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发挥和政企关系的调整,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地区)寻求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在这一背景下,对环境不利的劣质信贷使得商业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声誉风险和诉讼风险急剧增加,为了规避这些风险,实现经营战略转型和提高竞争力,国际主流商业银行纷纷开发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从而促使碳金融业务成为国际金融领域内又一新的竞争热点。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培养专业人才,政府应加大政策激励与扶持力度,打造发达的碳交易市场和中介服务机构,以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徐俊晖 《辽宁高职学报》2003,5(3):78-79,101
加入WTO后,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大环境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改革传统的组织架构,建立以市场为导向、客户为中心的组织架构,而以业务为主线的直线结构集中式管理模式,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满足客户需求,加强风险控制,凝聚国际竞争力。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发展趋势思考,使我们更加明确了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美国西部开发是其19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发生巨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铁路建设在美国西部开发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性因素。一方面,铁路的出现是与美国西部开发的规模和速度的需要相适应的一种交通运输革命,其高速增长和举世罕见的建设成就得益于美国政府特殊的资助政策,以及在铁路修筑过程中多元的投资主体和强烈的发展意识;另一方面,铁路的建设和发展也对西部开发起到独特的先导作用,对西部乃至全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分析研究19世纪美国西部开发中的铁路建设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对于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我国来说,更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化解国有银行不良资产风险的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实际上是一种政府债务,但政府的债务总规模并不像目前一种流行的观点所描绘的那样令人轻松,因此,对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要有紧迫感。近年来,国有银行在降低不良资产率方面有所成就,但具体的市场和数据分析表明,银行自身无力解决既存的不良资产。政府的适当财政支持、银行改革和金融创新是银行资产风险管理中可以运用也豁须运用的资源。从金融要求来看,应首先着手于银行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而不是银行不良资产的证券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成功“入世”,对国内银行业进军国际市场,进而推进其与国际金融的融合,使中国银行业进入新的快速发展轨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同时,外资金融机构凭借其“机制 资本 技术 人才”的强力配置模式,来分割国内金融资源,抢占市场份额,从而对我国的银行业构成巨大威胁。中国银行业虽然从规模上看确实不小,但在综合竞争实力上与国外一些大银行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中国银行业必须顺应WTO以及经济全球化、全球金融一体化的潮流,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既要守好本土,又要勇于抢滩境外市场。  相似文献   

17.
阿拉巴马号案与晚清国人的国际法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拉巴马号案是19世纪一件著名的国际法案例,19世纪60年代,美术驻华公使蒲安臣在有关阿拉巴马号问题的交涉中,曾试图引导清政府接受国际法,在晚清国际法输入的过程中,丁韪良等译介者对这一案例的意义大加渲染,以此标榜国际法的公正性,阿拉巴马号案在晚清知识界和外交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促使国人从肯定其理惺 精神的角度承认国际法的价值,强化了国人对国际法的信任。  相似文献   

18.
北洋时期美国在华银行业的发展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洋时期大批美国银行进入中国,美国在华银行业迅速发展。其活动除了基本的存贷款和汇兑业务,还有发行纸币,扶植美国在华企业,参与中国的社会文化活动和进行非法投机业务等。美国在华银行具有特权银行和商业银行的两面性,利用各种特权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其商业性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研究这一时期美国在华银行业的发展及其影响,对当前中国银行业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近代金融史上 ,德国在华银行业的变迁经历了萌芽、发展、停闭 3个历史时期。其形式从在华独资转向与华合资 ;经营范围从以存、贷款为主扩展到国际汇兑、证券投资等各个领域 ,进而使德国银行资本在影响当时的中国金融市场中 ,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加入WTO后 ,中国的银行业面临着外资银行的严重挑战 ,分析外国在华银行业的变迁历程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