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古往今来,人们也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来进行研究和评价。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对李清照词的绘画美的关注,却显得极为薄弱。因此,从审美角度来分析李清照词的绘画美对于全面地、完整地认识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是有一定意义的。古人写诗强调“诗中有画”,认为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因而“诗画同源”之说也源远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诗歌和中国传统绘画夙有姊妹艺术之称:“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干丹青不语诗”。  相似文献   

3.
艺术世界有咏物抒怀的诗歌、造型状物的绘画,它们都来源于生活,都是艺术家对自然的写照、升华及情感的表露,虽然表现形式各有特色,但都具有形象思维的共性、共同的规律,彼此之间息息相关,可以说“画是有形的诗,诗是无形的画”。  相似文献   

4.
<正> 在我国艺术发展史上,诗画相通可算是人所熟知的不易之论,这不仅有艺术圣手苏东坡“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一锤定音,而且此后又为历代许多研究者所佐证。如张舜民称“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当代李亮则谓诗是“时空中展开的活动画片”。从艺术的各门类“异形同质”来说,这自然是言之凿凿,立论有据的。但随着艺术创作实践的步步发展,理论总结的不断提高,艺术观念也在逐步演进。人们发现,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文人讲究琴棋书画,在画中往往题写诗句,使画显诗意,诗显画神,相映成趣.正可谓“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苏轼赞王维的画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说明画与诗可以相互渗透,并相得益彰.那么,绘画能不能用于语文教学呢? 当然可以!  相似文献   

6.
中国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特色鲜明。蕴涵深厚,是世界绘画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所谓“画分三科”(人物、山水、花鸟),实际上概括了字宙和人生的三个方面:人与入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自然界各种生命之间的关系。三者整合成宇宙,体现了艺术的哲学蕴含。我国素有“诗画相通”的传统,宋代的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总结绘画创作时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苏轼评价王维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历代“咏画”、“观画”的佳作很多,当代著名诗人王家新上世纪80年代以《中国画》为题创作的组诗.广受好评,其中的一首《鱼》可谓出类拔萃——  相似文献   

7.
诗与画的关系是中外美学史长期关注的一个问题。我国有"诗画同源"、"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的看法,西方则有"诗厚如画"、"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等认识。本文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诗人,具体剖析绘画艺术与其诗歌创作之间的关系,这对于深入探讨诗画关系,是十分有必要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由于特殊的文化渊源和艺术发展过程,中国的文人和画家历来提倡诗画结合,从而达到“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统一的境界。中国的山水画,不仅能表现“以大观小”,还能表现“小中见大”的空间美。这种山水画和诗的结合有外在形式的“诗配画”,也有内在意境的结合“画中有诗”,我们应在继承前人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开拓新的山水画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9.
诗与画作为两种紧密联系的艺术样式,被称为孪生姊妹。“书画异名而同体”,“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等名言隽语足以表现二者作为姊妹艺术的相通互借之处。然而,诗与画毕竟又是两种不同的艺术样式,其特殊性自不待言。况且中西艺术史上关于诗画的比较研究又是以各自的艺术实践为基础的,同样是诗,或同佯是画,在中西方却可能存在着不同的文化特征。所以本文就以中西方传统的诗画对比观为基点来探讨它们各自所体现的历史文化内涵。众所周知,在诗与画的关系上,苏轼倾向于“诗画同律”说。在《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之一中有“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的名言,而在《书摩诘蓝田烟雨  相似文献   

10.
“无形”与“有形”是一对矛盾,“无形”化“有形”是一种艺术境界。绘画和写作中很多难写之物、难状之景,通常都是将无形之物作有形描绘。在前面的文章中,作者曾举了老  相似文献   

11.
纵观李清照一生创作的诗与词,可以“靖康之变”为界分为两个时期。“靖康之变”以前,李清照的诗词主要表现的是对美好事物、自由生活的向往、热爱;“靖康之变”以后,除了书写个人身世之感外,还加进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表达了诸如“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尚气节。比较李清照一生的诗、词.其词主要表现了一种“柔”情,在艺术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而其诗则表现为一种“豪”气,在内容上已冲破个人的狭小圈子,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思想。  相似文献   

12.
觉醒意识是贯穿李清照一生与其创作的精神底蕴,李清照的婚姻道路及其艺术成就构成了李清照觉醒意识的两个方面——行为觉醒和艺术觉醒。作为一个中国古代觉醒的文学女性,她敢言直谏,更在婚姻生活中追求平等;而艺术方面,她强调词“别是一家”,并“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开创了词史上别有特色的“易安体”。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约1084——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李清照,是宋徽宗时礼部员外郎李格非的女儿,是当时有名的才女。她执笔属文,展卷吟诗,锦心绣口,谈吐风流。她不仅对书法绘画颇有研究,还精通音律。18岁时,李清照嫁给了吏部侍郎赵挺之的儿子赵明诚。婚后二人感情甚好。  相似文献   

14.
每一篇文学作品,即使是一首诗、一首词,都应该是作者心灵深处的呐喊,都应该充满着真切的感情。在祖国的文学史上,多少千古传诵的名篇,无例外。抑郁悲愤的屈原如此,悲天悯人的杜甫如此,豪迈奔放的李白如此,孤高自许的李清照亦复如此。李清照的词,不以辞采取胜,也不以奇峭取胜,而往往“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见彭逊遹《金粟词话》)为什么用浅俗之语能创造出感情丰富意境深远的作品呢?那么让我们试就她的《声声慢》一词作一浅析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相似文献   

15.
<正>在文人气象发展至顶峰的宋朝,以自然风光、花鸟山水为主要题材的文人画大量涌现,成为最能代表当时绘画技艺的艺术形式之一。作为一种展现文人精神诉求的载体,文人画讲究在画作中体现出诗意,即“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文人画勾连了画家和诗人,诗画相融,便是意境,诗画相并,即为“题画诗”。诗人创作题画诗,既能展示才华,又能体现文化修养和人格风范,故而题画诗至宋代蔚然大观。  相似文献   

16.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杰出的女作家,她多才多艺,在古文、诗歌小说方面均有佳作,被誉为“古今第一才妇。”由于她在词方面成就突出,便留下了一顶“婉约词宗”的桂冠。其诗雄豪粗犷,具有阳刚之美,其词婉的纤柔,具有阴柔之美,风柔相济。本文分别对李清照的诗、词风格进行阐述,并分析了风格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大诗人黄庭坚说过:“诗成无象之画,画出无声之诗。”许多吉涛词的描写极富画面的美感,我在这里想探讨的是在语文诗词赏析课中,以绘画作为媒介切入,从绘画美学的角度探幽发微,既赏诗情,也悟画意。  相似文献   

18.
王辉 《华章》2011,(27)
王维的田园山水诗之所以能取得很高的成就,是因为能把诗和画溶为一体.苏轼在《书摩诘兰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的这一评价,高度地概括了王维把诗画结合的艺术特色.王维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从而成为把诗歌和绘画高度结合的开创性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书能画。她的词被称为“易安词”,艺术成就很高,是婉约词的代表。李清照的生命和写作历程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相似文献   

20.
任远 《文学教育(上)》2010,(12):101-101
“诗画一律”是古代诗论家、画论家的著名观点。这是因为诗在内容上很多都是写景、咏物,从而极易呈现出与画相关联的描述性和呈现性的特点。郭熙认为: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把诗画的联系描述得非常准确。这其中的集大成者是王维。苏轼就指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