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人教社编《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四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中 ,关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概况(第一节 )的表述欠妥当。而“列强对世界的瓜分”(第二节 )与“日本向帝国主义过渡和对朝鲜、中国的侵略”(第三节 ) ,在内容编排上也有不妥之处。现阐述如下 :(一 )关于主要...  相似文献   

2.
1888——1898年,清朝统治更加腐败,帝国主义国家更疯狂侵略中国,中国民族危机深重.为了改变现状,挽救祖国的危亡,资产阶级维新派首领康有为十年中七次上书光绪帝,使维新变法运动步步走向高潮.对于康有为的七次上书,中学《中国历史》第三册戊戌变法一章中仅提到第一、二、五次.为此,本文对康有为的七次上书作些简述.第一次上书(1888年12月10日):1888年,康有为再次到北京参加乡试.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1)亚洲各国进一步殖民地半殖民地化 ;(2)帝国主义瓜分非洲 ;(3)帝国主义加紧对拉美的侵略 ;(4)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二、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三板块式教学方法” ,即教材第一个教学内容采用“角色模拟法”(通过让学生扮演“帝  相似文献   

4.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评析陈隆涛“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是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为重要的一课。谭伊美教师这节课讲得十分成功,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做到了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注意以...  相似文献   

5.
<正>设计思路对于“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一课,《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内容要求是: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教科书“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三个子目之间因果相连,《马关条约》的签订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则是甲午中日战争引发的后果,甲午中日战争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一个诱因。甲午中日战争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下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和戊戌变法。《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同时也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也唤醒了中国人民空前的民族意识,这正是戊戌变法的重要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6.
康有为设想的“大同”世界究竟是一个什么社会,这是研究康有为的《大同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但与对《大同书》的评价有关,而且也与对康有为的评价有关.汤志钧同志在《论康有为的“大同三世”说》一文中说:“我在《再论康有为的大同书》和《论康有为〈大同书〉的思想实质》(见《历史研究》一九五九年第八、十一号)中指出,《大同书》是康有为一九○一年至一九○二年避居印度时所撰,《大同书》中所说的  相似文献   

7.
(一) 十九世紀末期,世界資本主义已发展到壟断阶段,它們为了急于把資本输出国外,于是便“开始了搶夺殖民地的巨大“狂潮”,并且异常加强了世界領土瓜分的斗爭”。帝国主义公开叫囂瓜分中国,是在中日战爭后开始的。它們一方面以俄、德、法三国干涉日本退还辽东半島給中国为契机,在中国展开了凶惡的掠夺,强租港湾,划分“势力范圍”,一方面,“万国报館,議論沸騰,成以分中国为言”。1897年十二月(光緒二十三年十一月),康有为上書光绪帝陈述当时的形势說: “夫自东师辱后,泰西蔑视,以野蛮待我,以愚顽鄙我。昔视我为半教之国者,今等我于非洲黑奴矣。……十年前吾幸无事者,泰西專以分非洲为事耳。今非洲剖讫,三年来泰西專以分中国为說,报章议論,公托义声,其分割之图,傳偏大地,璧画詳明,絕无隐讳”。 1898年九月二十二日(光緒二十四年八月初七日),“国闻报”也登載了一个消息說:英国教士李提摩太从英国到北京,拟向总署进呈“瓜分中国图”,图为外国所定的新图,与旧图微有不同,瓜分更为不留余地。  相似文献   

8.
依据新的《历史教学大纲》规定:“清朝政局的变化。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这些内容为学生阅读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对此考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自按]拙制《姚雪垠生平与著作简表》投给《河南师大学报》后,曾寄去一份补充材料,因《简表》已付排而未能补入。拙表刊出后,又发现两处排印中出现的讹误,现一并补正如下。又,制订姚雪垠解放前的著作目录,存在两个问题:一、刊物不易寻觅;二、据作者说,署名“姚雪垠”的作品不一定出自他的手笔。因此,《简表》目录部分,特别是这次补列的发表在《阵中日报》上的作品目录,是否真确,尚待考证。  相似文献   

10.
义和团反帝运动,今年是八十周年。当时国际无产阶级同情义和团,德国工人阶级政党的《前进报》和革命领袖列宁都称赞义和团为“中国的起义者”。正是这些起义者,使帝国主义认识了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更加以备具出人意外之勤俭巧慧诸性”,武装反抗侵略的精神“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师范大学马洪林教授的《康有为评传》(以下简称《评传》)是已故南京大学名誉校长匡亚明教授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部,它不仅反映了当前国内外学术界研究康学的最新成就,而且对康有为的思想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科学总结。其特征为“一少二多三创新”。 一少为叙述少,即为了突出康氏思想体  相似文献   

12.
1 .“勤政为民以人为本”是媒体对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概括;“国以民为本”也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一条重要的治国指导思想。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孟子  材料二 康有为在给光绪帝的奏折中,引《孟子》《周礼》的有关记载,证明了自己主张“君民共体”符合“先王之治天下,与民共之”的古训。  材料三 “我们定要为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这不止是我们革命之目的,并且是我们革…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师,必须有“大语文”德育观,把国情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恰如其分地寓国情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做到“三有”: 一是“有意”。即有教育意识,并体现于教学各环节。如教学《詹天佑》:预习前,要求学生了解清朝末年倍受帝国主义欺侮的国情;讲解中,紧扣“帝国主义如何阻挠要挟”、“詹天佑如何迎难而上”两个关键内容;总结时,进一步揭示詹天佑的爱国热情,作业中,设计“____是给帝国主义一个有力回击”等练习。使学生从预习到作业,在每个环节中均受到国情教育。二是“有机”。即根据教材内容,有机融合国情教育,做到水乳交融,而不穿靴戴帽、牵强附会。如  相似文献   

14.
冯一下  李洁 《历史学习》2006,(10):39-43
[例1]孙中山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阅读采自《略论中国历史上的统一与分裂》一文中的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统一王朝统治时间简表  相似文献   

15.
国学大师章太炎与康有为政见不合。一次康有为过生日。各界人士赠送寿联。章太炎撰联辱骂康有为:≯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这上联将《中庸》中“国之将亡必有妖孽”一句隐去“妖孽”二字,下联把《论语》中“老而不死是为贼”一句隐去“贼”字,上下联末句又嵌入康有为的名字,构思巧妙,令人拍案叫炮。康有为的大弟子粱启超看了,不声不响,疾书四个事,分别添在两联的下面,使对联变成为:“国之将亡必有忠烈;老而不死是为人瑞。…众人读罢,称赞不绝。  相似文献   

16.
<正> 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帝国主义的恐慌,1890年6月,当八国联军在中国北方发动武装进攻时,英美帝国主义同中国长江流域的东南沿海各省督互相勾结,搞所谓的“东南互保”活动。 “东南互保”局面的形成,主要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特别是英国为维护在瓜分狂潮中所擢取的殖民利益,并利用义和团运动期间清政府总政策的多变和混乱,以及由此而加剧的南北督之间的矛盾。 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态度,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防范查禁,控制利用,一意剿杀。然而,由于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对待义和团问题上存在着严重分歧,以致影响到清政府在政策上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含糊和混乱状况。首先,方针多变。当时有人这样说:朝廷办义和拳招书,前后反复,不类一人一时所为(《义和团》(二)520页)。这时期“政令最乱,或剿或否,毫无宗旨”。(《庚子纪事》222页)。其次,在当时清政府处理义和团问题的上渝、硃批之类的正式文件上,用语常是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例如1899年12月29日上谕说:“拳民聚众滋事,万无宽纵酿祸之理。”然而,在这个谕中却又说:“惟不可一意剿击,致令铤而走险,激成大祸”(《义和团》(四)9页)面对这类上谕,地方官员也只好表示“自当悉心设办”(《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48页)敷衍过去。再次,这时的谕旨失去了约束力。”谨  相似文献   

17.
第四课百日维新 1.《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不甘落后于日本,也加紧争夺在华权利,各自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临被瓜分的严重危机.  相似文献   

18.
列宁的光辉著作《中国的战争》发表于一九○○年十二月《火星报》创刊号(现收入《列宁选集》第一卷)。十九世纪末,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取代了自由竞争的统治之后,便“开始了夺取殖民地的大‘高潮’,分割世界领土的斗争达到了极其尖锐的程度。”《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九○○年,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镇压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义和团运动,企图瓜分中国。八国联军的魔爪伸向哪里,就在哪里烧毁、惨杀、抢劫、奸淫,无恶不作。沙皇俄国早已想独霸中国,以实现它建立一个从易北河到中国,从亚德里亚海到北冰洋的世界帝国的迷梦。它的狂妄野心遭到了其它帝国主义国家的反对,于是,在这次侵略战争中,又积极主张瓜分中国,同英帝国主  相似文献   

19.
前言十九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摆脱封建主义的束缚,先后出现了三种政治力量,领导了不同形式的斗争:(一)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倡导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戊戌变法;(二)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三)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辛亥革命.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使洋务派三十余年的"富强"设想,被打得粉碎.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了历史舞台,把酝酿已久的"变法自强"的社会思潮,推向维新变法的政治运动.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一)在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下,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相似文献   

20.
叶表皮的气孔是叶与外界交换气体的门户,也是蒸腾水分的通路,气孔由两个成对的保卫细胞控制着。本幻灯片用显示保卫细胞动态来控制气孔的开闭,有利于学生对叶气孔活动的理解,现将叶表皮气孔开闭示意幻灯片制法介绍如下: 一、制作材料及工具 1.材料: 幻灯片基:12厘米×10厘米三片(此三片片基可取其中一片剪作零件,另二片一片作幻灯片片底,一片为片面)。“玻璃”丝(或尼龙丝):直径0.7——1毫米,少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