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高中德育综合课程《人与社会》的建设创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杭州市高中德育综合课程的建设是一种新的尝试,其研究内容、课程与教材的开发在若干方面有创新。(一)研究内容杭州市高中德育综合课程建设的研究,从以下五个方面体现:(1)建立"以生为本"的德育课程观德育综合课程的根本特征在于育德性。因此,从形式上看,课程表现为一种知识体系(尽管目前该课程的内容体系尚不完善),但社会的发展和学生  相似文献   

2.
在多媒体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将课程知识内容选择合适的多媒体来表现,是多媒体课程资源建设的核心与关键。笔者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了按照知识内容的不同类型: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动作技能类知识、态度情感类知识、问题解决类知识,提出相应的电子化策略。以帮助学科教师更好、更准确地将学科课程中的知识内容电子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已经从科学家的实验室走进了学校的课堂。在机器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本文在对中小学机器人教育开展情况和教学内容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机器人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体系并对相关内容进行了阐述,最后对这种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4.
在多媒体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将课程知识内容选择合适的多媒体来表现,是多媒体课程资源建设的核心与关键。笔者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了按照知识内容的不同类型: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动作技能类知识、态度情感类知识、问题解决类知识,提出相应的电子化策略。以帮助学科教师更好、更准确地将学科课程中的知识内容电子化。  相似文献   

5.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体系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构成,选修课程是必修课程的深化和提高。不同的选修课程因其内容组织的线索不同、知识的特征不同,教材在内容的结构上也有差异。有的选修模块(如《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是在必修基础上逐级展开:  相似文献   

6.
综合实践活动为满足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拓展了空间。综合实践活动属于活动课程范畴,是活动课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深化与发展。它与活动课的区别是发展性区别,主要在于:活动的性质不同;活动立意不同;活动内容不同;学习方式不同。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自己独特的育人价值与功能,它既独立存在,有别于学科课程;又与学科课程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7.
为了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的建设,机器人工程专业应运而生。大多数高校都把机器人运动控制课程作为机器人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由于机器人工程是新开专业,各高校机器人运动控制课程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等参差不齐,不利于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发展。文章首先结合机器人运动控制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等分析了其教学现状,然后从教材、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设想,旨在完善机器运动控制课程的教学体系,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理论和实践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促进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机器人创新教育课程基地,依托多层次的系列实验室,创设融合多学科知识的机器人课程体系,给基础教育带来新的内容、新的思考和新的活力,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独特平台,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面向电气专业,开设"机器人实践课",作为综合性实践课,加强了各课程的联系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采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出了课程的情境设计方法和具体设计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独立探索,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虚拟机器人走进高中教学课堂条件已经具备,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本文在虚拟机器人软件教学环境下,采用任务驱动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通过开展虚拟机器人校本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探索利用虚拟机器人校本课程普及高中机器人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11.
地方院校数学专业课程设置与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有诸多不适。分析地方院校数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适合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数学专业课程设置思路,提出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构架,优化数学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实现学生知识体系的整体优化,以满足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作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形式、新实践,是当前形势下各方高度关注的前沿问题,更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地质认识实习”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是大一新生第一堂专业实践类课程,充分挖掘思政育人元素融入专业知识体系的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在构建专业知识体系的同时进行正确价值观念的塑造,将专业育人与思政育人同频共振,契合当前的立德树人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3.
当代生命科学知识的快速积累和更新,对高校生物学科的教学和课程网站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知识性网站构建思想和高校生物学科的教学特点,设计并实现了服务于细胞生物学系列课程的教学网站,强调完善和提高教学网站中的内容管理功能和在线互动交流功能,以期为高校生物学科以及理学学科的课程网站建设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改革要树立现代高校课程体系的理念;加强体育健康课程改革的综合性;注重体育健康课程改革的实践性。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体现创新性、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色。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的实用性应能够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促进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及促进运动技能的掌握;促进学生对健康知识、医学常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15.
郭玉华 《科教导刊》2021,(2):98-100
课程思政是高校教书育人模式的一种创新,是高校全员立体化育人的有效途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包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价值引领是课程思政的目的.地方本科高校在价值引领上应体现地方文化、历史和经济发展成效,突出地方思政特色.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应围绕人才培养方案,设计"阶段式、课程群式、联动式"的立体化、全方位模式.通过把课程思政内容纳入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设立示范项目、建立多元化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和提升教师育人水平等途径,有效实施课程思政内容.  相似文献   

16.
地方院校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缺失、学科专业课程缺乏针对性、协同育人未贯穿培养全过程、课程内容实践性知识不足等问题。对照教师专业素质结构要素,重构教师教育课程、优化学科专业课程、建立高校教师和中学教师合作授课机制、补充实践性知识教学内容等,是优化地方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7.
“思政课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而“课程思政”代表一种课程理念,指的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融入专业课程进行讲授,两者相互区别,相互联系,辩证统一。新时代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同向同行,共同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高校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应有效挖掘其他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注意强化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意识,提高专业课教师的育人能力,并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8.
高职人文课程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职院校以行业和职业需求为主要价值取向,主要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其人文课程体系中存在着体系分散、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等问题。高职院校需要通过建立与学分制相适应的人文课程体系和合理的课程文化以及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有效地增强人文课程体系的时代性、灵活性、针对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构建新建本科院校学科群课程体系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构成,是高等学校进行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课程体系决定教学内容,直接关系着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对高等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办学水平、打造办学特色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建本科院校课程体系在课程价值、目标、内容和结构等四个方面存在问题,学科群课程体系科学性、开放性、灵活性、整体性特征要求构建学科群课程体系应处理好课程体系与学科专业、学术性与职业性、综合性与专业性、统一性与多样性之间的关系。邵阳学院在构建新建本科院校学科群课程体系方面进行了很好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体育肩负着大学生身体健康,并培养其掌握健身知识、方法,使其终身受益的重任。随着新世纪社会需求人才标准的变革,高校体育培养人才的途径和目标必然随之发生变化,实施体育健康课程是高校体育改革的趋势。为此,用辨证的、理性的、发展的观点对我国高校体育存在问题的根源进行再认识,科学构建体育健康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