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却向幼儿园提出疑问:为什么不教孩子拼音、认字?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样的要求确实违背了幼儿教育的规律。幼儿园究竟应该教什么呢?本文综合各方面的教育观点全面看素质教育,认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促进幼儿素质全面发展必须要从音乐教育抓起,我们应该培养孩子成为具有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赵新怀 《湖南教育》2002,(10):47-47
“探疑—反思”教学的基本环节是:设计疑问—学生探讨—教师导拨—精讲范例—巩固反思。在这几个环节中,要注意趣味性、完美性、艺术性、社会性、应用性及系统性,整个教学过程要做到愉教愉学。设计疑问。疑问的设计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1、要符合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合情合理,能启迪学生心智,科学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讨的全过程。2、要遵循认识规律,从简到繁,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经历探讨过程。如,教学多边形内角和时,设问:①四边形内角和为多少度?与边数4有何关系?②五边形内角和为多少…  相似文献   

3.
现在很多学校都进行新课程改革,为什么要进行新课程改革呢?很多家长不理解,误认为减轻了老师的负担。甚至一些教师也有困惑,总觉的现在的学生素质反而下降了,而且越来越难教。难道是新课改本身存在问题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我们要深刻理解什么是新课程?新课程的标准又是什么?这些疑问都需要我们好好思考与研究。下面,我结合实践。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存存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课改实验已几年了,不少教师提出了一些疑问:我怎么现在不会教语文课了?难道我过去的方法都过时了吗?有的教师处于一种迷茫、无助状态;有的教师虽然了解一些新课程的理论,但在实际教学中不知道如何去落实。  相似文献   

5.
教数学就是教学生会思维,会数学思维。思维是人的理性认识过程。数学思维是指人关于数学对象的理性认识过程,更广义、更具体地说是应用数学工具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设问就是用疑问的形式提出问题,明知故问,以引起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数学教学中的设问就是教师在备课时设计要提出哪些问题?先提问什么?后提问什么?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有些人说建造高楼大厦要设计,建筑某项工程要设计,提问也要事先设计么?是的。楼房要建造得既美观大方,坚固耐用,又节约开支需要设计;教书育人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6.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认识,能为教师的课堂讲授打下基础。叶圣陶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教师可以因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而变满堂灌、倾盆大雨为启发式,在求精求深上下功夫。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往往会发现这样那样的疑问,从而激发他解答疑问的欲望和兴趣。这种疑问无论是通过他自己的探索解决还是教师的讲授解决,都可以起增强记忆、加深理解的作用。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边活动的统一。按照外因与内因辩证关系的观点,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提问的艺术     
提问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疑问和惊奇是激发儿童产生学习的精神动力,特别是以动激趣。动手操作,可为学生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如教7的组成,小朋友拿出7根小棒,教师提问:“把7根小棒摆成两堆,有多少种不同的摆法?”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开动脑筋,迅速动手摆起来。几分钟后,学生回答,教师有序地板书。这样,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儿童由动作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加深对7的组成的理解。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学会提问题是学习中极重要的一种方法。大科学家爱因斯坦…  相似文献   

8.
我认为,单纯的语言知识可以教、可以考,但精神修养、审美情趣可以教、可以考吗?   语文课的问题就在于只剩下了“教”和“考”,只是有的重考轻教,有的重教轻考,相比之下后者已是进步了,结果是越教学生的兴趣越少,越考学生的语文素养越差。为了学生,也为了语文,我们需要重建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打破并不难,但重建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要去思考,更重要的是要去尝试。 一、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建,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务实与务虚的问题。考试成绩好,当然会皆大欢喜,这是实实在在可见的…  相似文献   

9.
蒋晓萍 《广西教育》2013,(45):70-71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分数乘法的教学内容被划分三课时进行。分数乘法(二)的内容就一句话:分数与整数相乘可以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学生如何理解这个意义呢?是通过告知迁移还是其他途径?笔者认为,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对知识意义的理解,一定要从算理上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10.
<正>每次教学《小数点搬家》,总会有不少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小数点一直都在个位和十分位之间没有动,为什么叫小数点搬家呢?”当遇到这样的问题,教师往往会模模糊糊地带过去,因为这一规律学生之后都会用。但面对学生一次次的质疑,我开始思考:为什么学生看不出小数点在移动?学生的疑问是不是蕴含着他们对知识独特的理解?这样的理解有没有价值呢?带着这些疑问,我对《小数点搬家》这节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一、编写预习提纲,指导学员课前预习教师在强调预习重要性的同时,要教给学员一些预习的方法。例如,教学员在教材上划各种标记符号。如在概念下划“”;在重要论述下划“”;在要点下划“”;在关键词句下点“”;在精辟句子后打“!!!”;在需要认真考虑或理解的地方打一个“?”;在对其观点、论据或逻辑的正确性存在疑问的地方打“??”,使学员在课前便对教材的内容心中有数,以便询问,以便探讨。二、运用“教、促、放”法,培养学员自学习惯教,就是教师在上新课之前,对学员先讲新课程的学习目的、要求和意义,提出能贯穿新课章…  相似文献   

12.
把宝宝从产院接回家,一系列的疑问也跟着来了:要怎么布置宝宝的房间?给他穿多少合适?一天喂几次奶?……这些琐碎的事情,你都要面对!  相似文献   

13.
“何施之为”注释究竟何意新疆/乔正明《之战》里有这么一个注释:[秦则无礼,何施之为]秦国就是无礼,为什么要报答它呢?为,表示疑问语气。何施,宾语,前置以加强语气。之,助词。这个注释对“何施之为”的说法实在令人不可理解。“为,表示疑问语气”,这是说,...  相似文献   

14.
有趣的实验     
今天,科学课上,曹老师拿着白馒头问:“大家知道馒头是怎么做成的吗?”这一问,大家的心里都立刻充满了疑问,难道,这节课是要来教我们制作馒头吗?猜对了,这节课就要做馒头。  相似文献   

15.
<正>《找次品》的学习中,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是:怎样理解“保证”和“至少”?为什么要分三堆?为什么要尽可能平均分?教学中可以利用图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找次品”的原理。一、定位原理——觅“题眼”1.出示题组(1)有3瓶钙片,其中一瓶少了3片(次品),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吗?(2)9个零件里有1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假如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保证一定能找出次品?  相似文献   

16.
<正>一、释疑:如何理解英语新课标中的“教—学—评”一致性要理解英语新课标中的“教—学—评”一致性,就要弄清“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怎么评”四个核心问题,才能分析并建立教、学、评相互间的关联,设计并实施目标、活动、评价相统一的教学。教什么?根据新课标要求,研判教材里有什么,学生还缺什么以及需要拓展什么,精准裁定教学内容,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7.
田华 《青年教师》2006,(4):53-54
也许是职业的缘故,初到英国我时常问自己:英国教育和中国教育到底有什么区别呢?由于有了这样的疑问,在接下来的一年访问学习中,我特别留心英国的基础教育,以及中英两国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差异,我在暗暗地搜寻着答案。  相似文献   

18.
王斌 《教师》2011,(21):22-23
教师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专家,以口语表达为主,系统而概括地解说自己对具体课程的理解、所作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即说课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要这样教?它是近年来幼儿园普遍用于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实现全面提高园所教育教  相似文献   

19.
《新作文》2002,(Z3)
【构思】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疑问层出不穷,答案丰富多彩,并以冰融化后是水,也可以是“春”为例,后面的答案突破常规,更有创意。然后作者从认识论的高度进行透彻的理性分析,论述了答案不同的原因。呼吁人们要大胆求异,勇于创新。文章内容深刻透彻,推理有独到之处。在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上,疑问总是层出不穷的。小时候的我,最先接触的书籍便是《十万个为什么?》。那是不是一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呢?不,绝对不是这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许多问题都有着几个不一样的答案。前段日子,我曾经看到过一幅漫画,名叫“谁对?谁错…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中,我发现好多需要记忆的内容,由于没有理解的依托,成了学生知识储备中的盲点。那么怎样才能有力地扫除这些盲点呢?下面教你几招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