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词汇是某一语言中的单词或单词的等价物(如习语)的总汇,它是语言的三个要素之一,所以一直倍受语言学家的重视。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1972)说过,“没有语法,人们可以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词汇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反映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和文化的各个方面,如历史、神话、宗教、文学、艺术、政治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词汇是语言三个要素中和文化关系最密切的,“正确了解词汇意义必须以很好地掌握目的语文化为前提。”[3]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中传授英语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连动式是汉语所特有的一种句法。与现代汉语一样,古汉语连动式,是句子的谓语连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包括它的宾语),来表示同一主语的连续行为。这几个连续的行为,从意义上看无主次之分,从时间上说有先后之别,它们之间常常有目的或因果的关系.古汉语连动式的动词之间,有的不用连词,有的用连词“而”、“以”等。例如:①项庄拔剑起舞。(《鸿门宴》)②卒买鱼烹食,得鲁腹中书。(《陈涉世家》)③公入而赋。(《郑伯克段于鄢》)④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论语·述而》)例①例②不用连词。例①“拔剑”与“起舞”间先后相承,例②“烹食”是“买鱼”的目的。例③例④用连  相似文献   

3.
汉字是在悠悠数千年中贮存中国烹食文化信息的一个宝库,汉字的原始构形理据、形音义的发展脉络、分化孽乳的轨迹和个体字符的存亡史,都成为中国烹食文化的确证.本文以“鼎”字为例,从汉字字形字音字义各方面来探究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4.
广西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饮食探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人类的饮食文化发端于新石器时代。广西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贝丘型遗址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考古学和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探讨广西贝丘遗址中的饮食结构和烹食方法,特别是早期陶烹在饮食中的重要意义,表明史前生活在广西的古人类已经创造了丰富的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5.
合阳方言中的“四字格”、“使感结构”、“人品词”等特殊词汇现象可以反映出该方言的词汇和语法特点,同时还可以透视其地域文化特征,对研究当地民俗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结构模式、语义特点和地域文化特征的角度对以上几类特殊词汇现象作了描写和考察。  相似文献   

6.
外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在目的语社会中得体地行事并与其人民交际所必需的文化理解能力、态度和交际技能。”要达到这一要求,单靠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模式是行不通的。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必须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实施文化导入。那么,如何进行文化导入教学?笔者以为“差异比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中西两种语言在各层面异同的比较,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及掌握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在文化导入教学中,“差异比较”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通过词汇意义进行差异比较。词汇一般具有三重意义:词汇意义(lexicalm eaning)、结构意义(st…  相似文献   

7.
负载文化的语言形式是多层次的,包括音、句、篇、体等。同时也是多方位的,包括内涵、风格、情感、联想等。词是语言中具有意义的、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单位。词汇有其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和联想意义(associative meaning)。概念意义是词意的核心。它直接地、明确地表示所指对象,所以概念意义又称“所指意义(referential meaning)”。词汇的联想意义可从英国语言学家利奇(Geoffrey Leech)的《语义学》(Semantics)中得到解释。利奇认为,联想意义是一个概括性术语(summary term)。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文体意义(stylist…  相似文献   

8.
李文波 《职教论坛》2003,(16):35-35
一、词义转换及引伸法鉴于目前学校焊接,安装,财秘及计算机等专业都采用同一种教材,在教授某些词汇时,可针对不同的专业将词汇意义进行转换或引伸。1.焊接和安装专业可将课本中“cut”(原义为“切割,剪掉”)一词转换成其工程意义“切割”,再通过添加前后缀引伸出“cutter”(切割机)和“undercut”(咬边)等工程名词。再如教授“joint”(原义为“联合的”)一词时,可顺便向学生讲述其在焊接上的意义———“焊缝”。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support”(教材意义为“支持”),而工程意义为“支架”;“fix”(教材意义为“缚紧”),添加后fixture”为“…  相似文献   

9.
曹大家,其中“家”读g0(姑),不读家庭的“家”。东汉班昭,续修《汉书》,“大家”是古代对有学问的妇女的尊称姐己,其中“姐”读dd(达),不读“旦”。殷纷王的宠妃。樊龄期,其中“羚”读wo(乌)。战国时秦将,后逃于燕。后界,其中“界”读尹(义)。传说中夏代东夷族酋长。曾射九日,流传“后界射日”的故事。呼韩邪,其中“那”读y户(爷),不读邪气的“邪”。西汉甸奴人单于,王昭君的丈夫。李惶,其中“惶”读伙听(亏),不读“厘”。战国时政治家。哪食其,“丽卜食其”读l)(利)y}(异)J}(济),不读哪 shl(食)q丁(其)。秦汉之际陈留高阳乡人,后被齐王烹…  相似文献   

10.
根据“(欦)”“食”二字的甲文字形所体现的原初构形的意图,可以探讨它们所贮存的上古先民餐饮及其相关文化的内涵.甲文(欦)反映的是远古人们饮用水浆的场景,饮用的方式是一种舔(欦).甲文(欦)是由两个构件(或者称字素)构成,表示一盛有充足饭食的器皿——簋,有“集众米而成食”的词义特征.“(欦)”“食”二字体现了中国古代深厚的农耕文明、器物文化、酒文化和餐饮文化.  相似文献   

11.
在古代和现代汉语中,表达"教师"含义的词汇很多,如师氏、保氏、师、师儒、师傅、先生、夫子、老师、博士、教授、助教、教谕、西席、讲师、教习、教员等等。但现代汉语的通称"教师"一词,却成型确定较晚,经历了从"师氏"到"教师"的漫长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说“腿”     
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对"腿"的语义场以及其词义发展脉络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分析,认为从语义场的角度说,"腿"包含"人腿"、"动物腿"、"器物腿"、"火腿"四个子语义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则"股"、"胫"、"脚"等共14个词曾在历代典籍中有过"腿"义。  相似文献   

13.
现象学范式符号学强调身体(感性),而非言语(理性),作为意义产生中心的价值,具体到文学文本解读,身述体对人述体的超越,也即激情对理性的超越,便构建出一个更为完美、更具张力的意义结构空间.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中主人公柯希莫的一生:"离家出走"(确立自主关系)→"杀野猫"(自为的个体→"爱邻人","寻求爱情"(追逐理想>)→"升入天空"(弃绝大地),始终符合激情结构,即(行动,激情,行动),在他的每一次身份转变中,身述体都是意义产生的中心.这导致个体本真、自由的存在,也正是激情的力量所在.  相似文献   

14.
元曲的口语化程度非常高,是研究近代汉语词汇的绝好语料。本文考释元曲中"得命无毛"、"填注"、"细车儿"、"冲渎"、"干盐"、"共话"、"自跌自推"、"杀取"、"生发"、"交别"、"料敌"等11个词语,可补《汉语大词典》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周玉 《海外英语》2012,(1):279-281
Based on semantic theories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explains the different meanings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 "shang"(上) in five Chinese phrases-"shang ji"(上级),"shang mian"(上面),"shang fang"(上访),"shang xue"(上学) and "shang ban"(上班).The author tries to analyze the usages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 "shang" through vivid examples.In the end she categorizes the usages and meanings of the morpheme "shang"(上).  相似文献   

16.
中西方学者对中国战略文化的解读体现出深刻的不同。作者在对比分析之后指出,中国战略文化建立在“仁”、“礼”、“德”、“和”等传统基础观念之上,道德主义、非战思想与现实主义一道构成了中国战略文化的思想基础。19世纪中期之后,中国战略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进一步强调了重力、尚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毅然改变了过时的战略判断,将其战略思维从战争与革命的框架之中解放出来,纳入到和平与发展的新轨道之上。作者总结指出,在当前的国际、国内情势之下,如何在道德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构建成熟的合作型战略文化堪称构建中国大战略的核心前提。  相似文献   

17.
中国美学理论的核心范畴“性情”、“灵性”和“情性”对译者的审美认知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译者对待中国文化史和道家思想的认知和接受,可通过异化策略在译文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宇文所安深受中国诗学的影响,在译诗中显示了忠实于中国美学意蕴的诗性认知能力和开放的审美胸怀。  相似文献   

18.
结合古代文献,考察54个常用的沭阳(潼阳)方言词语,如" "、"麻叉"、"待承"、"膯膯"、"相道"等。重点记录这些方言词语的音义,至于本字,偶作简略考证。  相似文献   

19.
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要学好语言,就必须深入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文化含义,因此,教师需要在语言教育过程中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然而,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各环节还未系统地开展文化教学。对于英语词汇教学而言,通过文化的融入可以促进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及应用,进而提高词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日本的大学评估及其论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大学评估经历了自我评估、外部评估和认证评估三个阶段,与此同时,在日本学界围绕着大学评估也是论争不断,这些论争主要围绕着"为什么评估"(目的论)、"由谁评估"(主体论)、"评估什么"(对象论)、"如何评估"(方法论)来展开.认识日本大学评估的发展及其论争,无疑对我们深入思考中国的大学评估具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