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当前高校特困生的心理状况非常复杂,主要体现为一种矛盾人格,导致这种矛盾人格的重要原因在于特困生所接受的贫困文化和大社会文化之间的冲突。分析这两种文化上的困境和冲突是怎样使特困生处于难以调和的内心矛盾状态,并从社会文化、社会心理等方面入手,提出一系列措施来解决特困生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特困生"精神贫困"的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由经济条件贫困引发的诸多精神上的贫困,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特困生学业的顺利完成、心理的健康发展以及人格的完善。本文通过对特困生“精神贫困”的表现特点与成因的分析,从而对高校特困生的“精神解困”工作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以期更加全面地做好特困生工作。  相似文献   

3.
《中国职工教育》2014,(14):115-116
本文从高校新形势下特困生保障体系入手,分析了现阶段高校特困生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特困生激励机制的内涵和途径。指出通过特困生自我促动激励机制的建立,在高校中建立针对性较强的特困生能力强化机构,积极实施创业救助,搭建适当的心理关怀系统,关注特困生的心理健康,强化他们在心理上的耐受能力等方面来帮助特困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塑造良好的人格,从而完成大学生涯。  相似文献   

4.
试论高校特困生和谐成长的自我保健心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中的特困生,由于受到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有文饰、焦虑、自卑、失望等负性心理。环境因素只是引起特困生心理问题的外因,归根到底,特困生的心理素质是其心理问题的内因,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特困生是他们自己“制造”出来的。只能通过个体改善认知结构、完善自我概念、培养自尊自强自主人格、合理调控情绪、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等自我调适措施,建立特困生自我心理保健体系,从而使其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艾森克(儿童)人格问卷(EPQ)对250名初一、初二学生进行调查,目的在于探讨父母教养方式的特征及教养方式与青少年人格特征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父母教养方式差异显著;(3)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的人格特征相关显著,并且能有效预测个体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6.
高校特困生作为一个极其特殊的弱势群体,心理健康问题日渐凸显.在心理自我闭锁方面呈现出"囚徒"式心理、人格偏差、外强内卑、消极的自我暗示等主要现状,并造成了认知狭隘、人格缺陷、脱离社会等严重的后果.其主要成因在于特困生的融入危机、挫败感强、自我评价失调、承载高期望值的压力、闭门学习的桎梏等.运用自我挫败教育、沉静归因分析、制订切实的奋进目标、积极的自我暗示、推倒心墙并融入社会等方法可以实现特困生的自我解禁.  相似文献   

7.
对列入学校特困生库的453名学生,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UPI人格量表和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发现我校特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为27.89%,远远高于江苏省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19.2%,也高于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24.0%,我校的特困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国内常模,也低于我校学生总体水平.说明对特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也是急需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高职特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人格状况以及制定相应的教育对策,采用分层随机取样法,自重庆5所高职院校中选取不同年级特困生630名,以SCL-90和16PF为工具,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一)与全国常模相比,特困学生SCL-90在多项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二)女生SCL-90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焦虑、阳性项目数、精神病性上明显高于男生;(三)特困学生16种人格特征有几个因素表现非常明显,表现出高兴奋性、高敢为性、高忧虑性、低稳定性、低怀疑性。高职特困生的心理健康及相关因素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对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350名学生家庭生活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贫困生占抽查学生总数的42%,特困生占抽查学生总数的33%;女特困生比例略高于男特困生;来自农村的贫困学生比例是来自城镇贫困学生的3倍。极少数贫困学生家庭贫困是由于家庭各种不幸、父母身体不好或年龄过大造成,大部分是由于家庭处在贫困地区、家庭人口较多、父母的文化程度低、父母是农民或是下岗工人。我院78%的特困生学习刻苦;83%的特困生生活俭朴;96%的特困生心理素质好;97%的特困生同学关系比较融洽;76%特困生性格内向;83%的特困生情绪稳定;76%的特困有过自卑感,其中只有9%的特困生的自卑感源于家庭贫困;64%的特困生准备考研;25%的特困生在谈恋爱。从以下几方面解决特困生问题:(1)变无偿资助为有偿服务,无偿资助与有偿服务相结合;(2)鼓励学生自己联系勤工助学岗位;(3)制定特困生奖励条例,鼓励特困生努力学习;(4)鼓励特困生向社会提供智能型有偿服务;(5)做好特困生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和应对方式量表对211名农村初中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的现状及在性别、父母外出时间等变量上的差异情况。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在人格特征的内外向、神经质,应对方式的自责、求助、退避等因子上与非留守儿童存在显著差异;男留守儿童的精神质、解决问题、自责等因子远远高于女留守儿童,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在父母外出时间上,人格特征中的内外向特质有显著变化。在教育中,教育者应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并根据性别、父母外出时间等因素给学生以适当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本运用卡氏16PF对264名师范学生的人格进行了测验。结果表明师范生人格发展总体呈正态分布,处于正常水平;不同性别学生A、M、Q4三项人格指标差异显;不同年级学生人格发展表现出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卡特尔编制的16PF问卷作为测量工具,对技工学校学生和普通中学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聪慧性、有恒性和自律性等人格特征上,技工学校学生明显高于普通中学学生;在世故性和忧虑性等人格特征上,二者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验(16PF)对泸州市高职大学生进行个性心理检测,并对其结果从各年级大专学生16种人格特质测验的平均值与标准差、次元人格因素分析、男生与女生的人格特质比较、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人格特质比较、城市与农村学生的人格特质比较等几方面进行初步分析..研究结果将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塑造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创造性是高级专门人才的核心素质。采用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的个性问卷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量表(16PF)对大学新生进行创造性人格测试,并筛选出与创造性有关的人格特质项进行分析,以探究当代大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特质,分析其形成原因,为高校选择和确定大学生创造性人格培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人格教育相结合,将心理学中的人格理论融入课程教学,可促进高职学生人格完善。本研究采用卡特尔16PF量表对本校上大学生健康人格心理学的学生进行研究,并且在课程结束后对这些同学进行追踪调查,结果显示,健康人格心理学课程对于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选取廊坊师范学院和河北工业大学的部分学生为调查对象,选用罗特的《人际信任量表(ITS)》、《卡特尔十六项人格因素测验(16PF》和肖计划的《应对方式量表》为研究工具,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人际信任度总体偏高,人际信任无显著的性别、年级、生源地差异;人际信任与怀疑性和紧张性人格特质有显著正相关,而与稳定性、有恒性、幻想性呈显著负相关;人际信任与合理化挫折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自责、退避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卡特尔16PF人格测验量表,对洛阳师院和郑州大学共519名大学生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试,结果显示:(1)所测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均处于正常水平;(2)两类大学的大学生相比较,在16种人格因素和8种次级因素上,少数个别因素有差异,其余均未达到显著水平;(3)男女性别之间作差异分析,人格特征显示出较大差异;(4)总体上有5.8%的学生心理不健康,其中高师生比例高于综合性院校.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Cattell的16PF测验为研究工具,调查和了解中小学领导干部胜任特征模型与人格特质的匹配度。结论:各个级别在各项人格特质方面均有匹配、低配和高配的状况。建议为中小学领导干部创建二者匹配档案,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加强对主要领导的心理监控。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初任警官的人格特点和心理健康状况,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卡特尔16种人格问卷(16PF)、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新疆招收的785名初任警官进行了心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新疆初任警官心理健康水平良好,并有较好的人格特征。这一测试结果为新疆公安机关今后开展心理健康训练工作提供了科学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父母养育方式与大学生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其子女人格特质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和卡特尔16项人格特质问卷(16PF)两种方式对146名大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发现:1)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如严厉惩罚、拒绝否认、过分干涉,与被试的稳定性、有恒性、敢为性、自律性呈显著负相关,与敏感性、忧虑性、紧张性呈显著正相关.2)父母良性教养方式,如温暖、理解、平等,与被试兴奋性、稳定性、敢为性呈显著正相关,与敏感性、世故性呈显著负相关.这一结果说明父母养育方式对其子女人格特质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