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要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等方面的描写,而能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最具表现力的要数心理活动的描写。 好的小说作品,从不简单地描写人物的行动,而在人物的心理发掘上,却是狠下功夫的,因为任何行为动作都源于心灵,因此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才会给读  相似文献   

2.
曾杰 《考试周刊》2012,(46):21-22
伊迪丝·华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纯真年代》是其代表作,描写19世纪70年代末至20世纪初即老纽约时代中个人与纽约社会之间的矛盾与抗争,反映了在冲破旧文化束缚、创造新文化的转变时期上流社会成员面临的各种社会矛盾,揭示了老纽约时期上流社会的偏执,通过对人物的心理状态变化过程的描写,深刻而透彻地剖析了当时美国人的人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心理描写具有一种有别于西方文学作品心理描写的民族特征,这就是情绪化心理描写,它表现了长期以来民族文化积淀所形成的深厚的民族特性。关于这一特征在审美创造中的具体体现,本文则从投射性、暗示性、动态性等关键点上着重把握。同时,还具体论证了民族传统的思维模式、审美传统对中国古代诗歌这一基本特征的形成所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英国文学史上的乡土叙事从古英语文学时期就开始了。到了维多利亚时期,出现了很多乡土叙事小说,盖斯凯尔夫人·乔治·艾略特、托马斯·哈代等作家纷纷在作品中描写乡村景观,表达对田园牧歌时代的怀恋。乡土叙事在维多利亚时期是一个普遍的叙事形式,有其内在的特点和规律,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心理机制。诗心和童心的紧密联系是作家书写乡土记忆的原因之一。此外,对现代性的质疑和批判是另一动因。  相似文献   

5.
作为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两位作家,卡夫卡和福楼拜通过深入细致地观察,在不同程度上发现了社会生活的真相。客观事物,如环境、景物、人际关系、权力、建筑物等等,它们正一步步逼近人的身心,而人在客观力量面前愈来愈弱小,愈来愈边缘化。卡夫卡和福楼拜秉持客观性立场,用冷峻、繁复、细致的艺术描写,为我们展现了客观性的物质对主体性的人的侵入,深刻揭示了人向物质的退却和人的全面异化。福楼拜试图在物质面前保持自己作为人的独立性与完整性,卡夫卡则无奈地放弃了独立性,并解构了人的完整性的神话。  相似文献   

6.
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活动的描写。在记叙类的文章中,它是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重要手段。人物心理描写的具体手法很多,但概括地说有两种:直接心理描写  相似文献   

7.
动态手书分析是通过对手书物理特点进行分析,来了解书写者的心理和行为方式。文章从手书与生理心理的关系、手书运动的客观性和动态性对动态手书分析的科学性进行了系统探讨;从手书运动的稳定性和独特性,以及汉字手书的特点探讨了动态手书分析的可行性。揭示出动态手书分析是一种客观科学可行的心理鉴别方式,是值得我国心理学工作者们研究和探索的领域。  相似文献   

8.
大凡高明的作家,都很少单纯地去描写景物,总是善于通过对某一景物的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映衬人物的精神状态,表现主题。但又因作家各自的经历、气质、所处的心境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意图、表达主题思想的不同,而使同一景物在不同作家的作品中显示各自不同的特点和美感。下面是《荷塘月色》中对荷叶、荷花的描写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是一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富有探索性、创造性和纵深性的小说史专著;该论著在“现代性”视点的透视下,清晰地揭示出诸多文学思潮和现象在转型期的本质特征和历史作用;同时注重对作家心态和变化心理的重视,并努力发掘作家主体的文化心理对文学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陀思妥耶夫斯基和郁达夫两位作家在描绘人物的内心裂变,渲泻潜意识,通过环境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等方面表现出了一致性。而陀氏多以震撼人心的事件、用“再现”的手法展示人物心理;郁达夫则以貌似平常的事件、用“表现”的手法展示人物的心理,在这些方面两位作家又表现出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劳伦斯是二十世纪英国文学史上一位天才的作家,是一个敢于标新立异的伟大作家。他的小说中的心理描写不同于传统文学中的心理描写,也不同于现代派文学中的心理描写。他的小说中的心理描写是一种非理性的心理描写,我们甚至可以说非理性心理描写是劳伦斯的独创。 一 文学的心理描写在文学史上很早就已开始,《荷马史诗》和古希腊罗马悲剧作为西方最早的文学作品,其中就有了心理描写。在欧里庇得斯的名剧《美狄亚》中,美狄亚杀子前的独白,就表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妻子爱子怜子又不得不杀子的复杂的二重化心理。但这些心理描写在文学史上没有获得独立的地位。文学作品真正深入到人物心理世界的是托尔斯泰。在他之前的作家如司汤达、巴尔扎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地域文学的现代性书写为研究落脚点,对地域文学的概念、研究现状、中国地域文学现代性书写的发展历程和特征进行梳理,为文章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背景。以文本细读的研究方式对《唇典》现代性视角下的地域叙述艺术特征进行归纳,从小说的三层叙事空间、两重叙事视角、叙事语言和叙事主题等方面分析作家刘庆在地域宗教文学创作中的现代性书写,同时指出小说创作中的不足。最后将刘庆的创作置于作家创作整体、东北地域文学创作现实以及中国文学现代化发展的整体历程中,揭示其作品在东北地域文学史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学不但是社会、历史的一面镜子,更是人的心灵的一面镜子,要揭示人物内在的精神世界,固然从外部的描写可以达到,但直接剖析、展示人物隐秘的内心活动更是重要的手段。所以,对于典型性格的刻划来说,心理描写是非常关键的。作家的心理分析方法与他的美学观有密切的联系。心理分析法往往是美学观点的一种具体体现,屠格涅夫作品中的心理描写,也是他审美观点的反映,他对作家应如何刻划人物心理,是有他自己的看法的。他认为:“诗人必须是一个心理学家,但却是一个隐蔽的心理学家;他必须知道并感觉现象的根源,但只描写这些现象本身,…  相似文献   

14.
生活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沈从文与芥川龙之介是中、日两国最具代表性的近现代作家之一。时代的剧变使生活在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期的两位作家对"现代性"有较深的本质性感受。反映在文学中,沈从文与芥川龙之介文学均表现了较多的"现代性"特征。对沈从文与芥川龙之介的文学创作"现代性"进行比较分析,是深入了解和把握中、日两国近现代作家的文学共性的重要钥匙。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和苏童虽然不是同一时代的作家,但是他们在描写女性形象方面堪称文学界的两朵奇葩。两人皆不约而同的用犀利的笔锋揭示了被社会扭曲的女性,着重描写了她们性格的丑陋。但是由于张爱玲和苏童性别的差异,两个人在描写女性形象也各有其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大众文化时代的到来,文化的平面性、娱乐性和多元混杂性特征日益明显。在此背景下,大众文化取代精英文化暗含的是审美现代性对启蒙现代性的悄然置换。“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内涵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知识分子角色的变化提示我们:审美现代性不仅是对大众文化的某种认同,而且还是对大众文化负面影响的必要提醒和揭示。  相似文献   

17.
在《子夜》中,茅盾以其独特的视角,将政治性、忠实性、现代性及网络性融为一体。《子夜》是一部政治色彩浓郁的小说,它不仅描绘了城市、农村各种政治势力的较量,而且揭示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及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子夜》忠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现实生活和时代面貌;《子夜》的题材选择、人物塑造、场景描写都具有明显的现代性;在情节、结构上具有网络性特色。  相似文献   

18.
台湾现代派小说以强化人物心理描写为其重要特征。描写人类存在的基本困境、写变态、病态心理,揭示“流浪的中国人”的独特心态,是构成台湾现代派小说心理描写的主要内容。这些小说对心理描写都力求从侧面、多角度、多层次,以显示人物心态的多面性与复杂性,台湾现代派小说的心理描写主要有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台湾现代派小说以强化人物心理描写为其重要特征。描写人类存在的基本困境、写变态、病态心理、揭示“流浪的中国人”的独特心态,是构成台湾现代派小说心理描写的主要内容。这些小说对心理描写都力求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以显示人物心态的多面性与复杂性,台湾现代派小说的心理描写主要有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柯·巴巴是当代世界现实主义绘画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其晚年作品以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和个性化的语言见长,意象特征明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他的艺术在传统与现代,在当代现实主义与现代性之间达到了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