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的史诗一直处于被忽略的状态 ,这主要是因为我们以西方的史诗概念来衡量东方农业民族的史诗。史诗本应是一个民族历史的诗体叙述。对于东方农业民族而言 ,农业史是史诗的重要内容 ,土家族的《摆手歌》提供了东方农业民族史诗的范例。据此 ,《诗经》中讲述周人的起源史、农事史、迁徙史、西周开国史的叙事诗 ,是周人史诗的主体部份 ,相关的颂神诗则是史诗的副歌。周族的史诗并非只有已经被人们认识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为数不多的几篇 ,《七月》、《周颂》、《大雅》及《小雅》中的部分颂神诗是周人祭祀祖先、演唱祖先史迹的诗歌 ,是周人史诗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各民族的史诗创作往往体现出不同的民族审美倾向,要想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学和文化特质,该民族的远古史诗为我们提供了最为明晰的透视视角。本文拟就从蒙古族史诗的二元特征入手,从原始宗教与人文宗教的共存、虚实结合的艺术描写手法、人物塑造上的二元特征入手,阐释与比较蒙古族史诗的文化特征和文学审美的独特走向。  相似文献   

3.
英雄史诗《库布兰德》是一部古老的英雄史诗,具有鲜明的克普恰克部族特征。它不仅传承于哈萨克族民间,而且广泛流传于土耳其、乌孜(兹)别克、塔塔尔(鞑靼)、阿塞拜疆等突厥语族的大部分民族之中。现传承于阿尔泰语系或突厥语民族中的许多英雄史诗,原来都是传承于某一氏族或部族的部族史诗。  相似文献   

4.
传统史诗观念过于强调结构宏大和口传性丈学特点,使得人们长期以来认为汉民族没有史诗,其实从《诗经·大雅》中所收录的《生民》等诗歌看,如果我们加以口传式的还原,他们是周民族自上古以来口耳相传的史诗殆无疑义。只不过这一口传史诗因为民族的早熟文化以及由此带来的仪式化功能原因,使其过早地书面化、雅化、仪式化、简略化了而已。  相似文献   

5.
《诗经》中的史诗以关系民族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表现内容,其艺术美达到较高的实现,主要表现在史诗结构、叙事手段、形象塑造、节奏韵律等方面。同时,《诗经》史诗具有明显的民族特征,反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理想和价值取向,具有宝贵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传统认为华夏民族没有史诗,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部典型的支民族的史诗也就反映了整个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诗经》“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反映了周民族兴起的历史情况,可称作是周民族的史诗。  相似文献   

7.
彝族是云南二十二种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由于地域辽阔,居住分散,支系繁多,解放前彝族社会发展的极不平衡,这样使得彝族民间文学具有丰富多采、绚丽多姿的特点。就奕族史诗而言,目前已经搜集整理、发表出版的就有《梅葛》、《查姆》、《阿细的先基》、《勒俄特衣》、《阿鲁举热》等五种。本文就我搜集《梅葛》中了解的一些情况,侧重从彝族民俗的角度,对史诗《梅葛》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丛书第一批出版七部著作。其中任钦·道尔吉和郎樱主编的《阿尔泰语系民族叙事文学与萨满文化》一书选录了我国学者有关阿尔泰语系诸民族中流传的英雄史诗的研究论文三十余篇。这些论文从不同角度论述了《玛纳斯》、《江格尔》、《格斯尔》、《阿勒帕米斯》、《阔布兰德》、《乌古斯》等史诗与萨满文化及各民族历史传统的关系,反映了我国史诗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研究所组织翻译的《蒙古人民的英雄史诗》,系前苏联学者谢·尤涅和留多夫有关蒙古民族史诗研究的力作。该书为国外学者研究我国少数民族史诗的代表性著作。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62):11-12
英雄史诗《玛纳斯》是吉尔吉斯人世代心口相传的民族口头文学珍品。它不仅是一部反映吉尔吉斯族抵抗外族侵略、保全民族生存、捍卫民族尊严的宏大民族抗争史,更是后人研究吉尔吉斯历史、民族、文学、社会和政治思想的宝贵史料。  相似文献   

10.
景颇族史诗神话对景颇族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景颇族民族认同的重要标识之一。景颇族史诗神话所包含的共同的族源神话、集体记忆、宗教、生活习俗等都是民族认同的基础要素。  相似文献   

11.
<正>中世纪英雄史诗最初只在民间口头流传,后来才由教会神职人员用文字写定。早期的英雄史诗大多反映氏族社会末期生活,歌颂部落英雄为民除害、为民造福的事迹,如盎格鲁-撒克逊族的《贝奥武甫》和芬兰的《卡列瓦拉》。中后期的英雄史诗是封建国家形成时期的产物,史诗的主人公都是体现忠君、爱国、护教思想的英雄形  相似文献   

12.
简谈史诗     
史诗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叙事体长诗,记叙了各民族有关天地生成、人类起源的传说,以及关于民族迁徙、民族战争等重大事件,史诗是一个民族的开拓者们的创业史和远古的生活史。国外的史诗主要是英雄史诗,中国各民族的史诗,按传承和流布的地域、历史民族地理区域和经济文化类型可分为南北两大系统。北方民族主要以长篇英雄史诗见长,南方民族的史诗则以创世史诗为主,还有一些反映民族迁徙的史诗和部落战争的英雄史诗。  相似文献   

13.
简谈史诗     
史诗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叙事体长诗,记叙了各民族有关天地生成、人类起源的传说,以及关于民族迁徙、民族战争等重大事件,史诗是一个民族的开拓者们的创业史和远古的生活史。国外的史诗主要是英雄史诗,中国各民族的史诗,按传承和流布的地域、历史民族地理区域和经济文化类型可分为南北两大系统。北方民族主要以长篇英雄史诗见长,南方民族的史诗则以创世史诗为主,还有一些反映民族迁徙的史诗和部落战争的英雄史诗。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蒙古族史诗《江格尔》与西方史诗《伊利亚特》题材与母题的比较发现在两部史诗中都存在大量战争、婚姻与结义的故事。通过分析比较两部史诗战争、婚姻、结义这三个共同的叙事题材与母题,说明两个民族生活内容、生活方式上具有许多一致性;两个完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史诗能具有这种相似性,主要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以及一些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很相似。  相似文献   

15.
《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是印度古典文学史上不可逾越的巅峰。印度两大史诗幸福观的形成与印度婆罗门教系统化和列国争霸的宗教社会背景息息相关。在史诗中,“法、利、欲、解脱”是古代印度人的四大目的。以遵循正法、拥有财富、满足爱欲、寻求解脱为人生目标,充分体现了印度民族的幸福观:既“求今世永安乐”,又“求不朽的天堂”。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史一直处于被忽略的状态,这主要是因为我们以西方的史要领来衡量东方农业民族的史我诗本一个民族历史的诗体叙述。对于东方农业民族而言,农业史是史诗的重要内容,土家族的《摆手歌》提供了东方农业民族史诗的范例。据此,《诗经》中讲述周人的起源史、农事史、迁徒史、西周开国史的叙事是周人史诗的主体部份相关的颂神诗则是史诗的副歌。周放的史诗并非只有已经被人们认识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相似文献   

17.
神话英雄史诗《江格尔》展示着蒙古民族的审美理想和个体生存状态。史诗的既成审美对象是以一种感性直观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美学观念,这种原初的美学观带有明显的神话思维特征。《江格尔》具有东方审美观的特质。东方审美“同情观”的哲学认识论基础是原始宗教的“万物有灵观”。史诗《江格尔》原始审美表征表现为:萨满思维、生命为美、物我同一等。  相似文献   

18.
英雄史诗《玛纳斯》是一部反映吉尔吉斯族抵抗外族侵略、保全民族生存、捍卫民族尊严的宏大民族抗争史。它表达的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精神和捍卫民族尊严、渴望民族统一的主题与独立后吉尔吉斯斯坦倡导的反对民族分裂、传播民族自我认同和吉尔吉斯一体化的思想和政策相吻合。因此,上至国家立法,下至民间宣传,为弘扬"玛纳斯"精神做出巨大努力。  相似文献   

19.
《诗经·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篇是中国上古史诗的代表作。它们运用比较生动而具体的表现方法,反映了重大的历史事件,塑造了著名的英雄人物。不同程度地表现了首尾完备、层次清晰、前后照应、结构完整、简洁明了等艺术特征。这与中国上古时代亚细亚生产方式所导致的农业相对发达而城市经济不典型、社会分工不精细、未能形成作为文化消费群体的市民阶层有关,是置根于中华民族在上古时代的生活实践及由此而形成的精神气质中的。  相似文献   

20.
史诗是彝族人民重要的历史文化载体和精神文明源泉,在彝族人民现实生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地位和历史地位。比较诗学是一种属于比较文学研究理论方法的视角和研究范畴,具有跨语言、跨民族或跨国家、跨学科和跨文化等特征。结合西方口头诗学、叙事学和比较诗学等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全面对彝族史诗叙事程式的研究。叙事程式贯穿于每部彝族史诗叙事传统中,是彝族史诗演述过程中重要的叙事模式,是一种史诗内在的叙事机制和叙事传统,具有一定的文化意蕴和叙事价值。因此文章以比较诗学的视角探讨彝族史诗叙事程式类型、史诗叙事程式特征、史诗叙事程式内涵和史诗叙事程式价值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