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丹红 《神州学人》2009,(12):10-13
尽管是一位理论科学家,但在近一个世纪的岁月里,他的命运与中国和世界的政治风云密切相关;如今,他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还在继续  相似文献   

2.
德国科学家巴特劳特是一个爱较真儿的人,他特别喜欢中国古代文人周敦颐《爱莲说》中的名句“出淤泥而不染”。  相似文献   

3.
蒲白 《师道》2006,(12):5-7
2002年,秋天的北京。45辆专车,警车开道,往人民大会堂驰去。45辆专车上,坐着的是参加首届中国科学家论坛的800位专家学者。这次科学家论坛的规格之高,是建国以来少有的。然而,让人惊讶的是,在这些闪光的名字之中,竟然还有一位普通的中学地理教师,他的名字叫倪洪祥,现在供职于张  相似文献   

4.
竺可桢是卓越的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科学事业的领导人之一,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他在历史气候学、历史天文学、历史地震学、中国自然科学史等学术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在他的领导下,中国科学院创办了"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使我国的自然国学研究走上了建制化的道路。在他的身上具有很崇高的科学精神,但他是人不是神,他的学术研究不可能摆脱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他曾提出过"中国古代无科学"的观点,这是一种过分把西方近代科学中的实验基础本质化的观念。另外,西方科学的还原论思维特点,也限制了他对中国古代科学体系能够作出更高的认识。他奠基、开创和领导的"发掘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事业,其宗旨不是为了传统而研究传统,更大的目的是古为今用,即开发中国科学传统的现代科技创新功能,这种开拓性贡献是无人能比的。为了继承他的精神,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在保持几十年来的分科传统的同时,还要开拓综合性研究,以发掘中国传统科学中的宝贵矿藏,促进和实现全人类的现代科学创新。  相似文献   

5.
在争取获得诺贝尔奖的特殊的冲刺比赛中,上帝看到有那么多国家的科学家均有所收获,而唯独缺少中国科学家席位的时候,上帝想,也许是中国人在这方面的潜质太差了,于是,他把曾径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泰戈尔、物理学奖的爱因斯坦、化学奖和物理学奖的居里夫人等三人降生中国,并希望他们三人能够帮助中国实现获得诺贝尔奖的梦想。泰戈尔出生在一个很是富裕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家有名私营企业的老总。他们家正式只有五个人,却拥有三座豪华别墅、七辆高级轿车。泰戈尔从小即受到家人特别的宠爱,他想要的东西没有得不到的,就是天上的星星他的家人也会想法给他摘下来。却没想他小小年纪就有了太多的坏习惯,整天就知道个不务正业地  相似文献   

6.
正在张存浩的一生中,能够与他的科研成就相提并论的,就是他为人才队伍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了。从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培养出一批科研技术骨干,到出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力主建立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张存浩在自己漫长的科学生涯中,培养与发现了不计其数的科学家,这一批人在数十年的成长中,也逐渐成为中国科技的核心力量。  相似文献   

7.
竺可桢教授是二十世纪中国科学家、教育家的楷模,贡献卓著,品德也极为感人.他一生工作涉及许多学术领域,而对气象学与地理学用力最多.  相似文献   

8.
国家荣誉     
一位农民育种专家,平时挽着裤腿一根筋似地扎在田间地头,风雨无阻,“一穗子麦”是他最好的名片。 四代科学家,80多年只为写一部书,这部名为《中国植物志》的巨著.耗尽了几辈人的心血,也成就了永久的光荣。  相似文献   

9.
近日,美国科学家斯蒂文·奥尔森宣称,现在地球上的65亿人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就生活在几千年前,确切地说是生活在几千年前的东亚,在中国。这个结论是通过一系列的数学计算得出的。从1999年开始,就有一些科学家用数学方法研究人类祖先的问题。根据奥尔森和其他科学家的研究显示,追溯到2000年到5000年前就有一个人是现在所有活在地球上的人的祖先。奥尔森说:“这个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他的后代蔓延到了全世界,最后他就成了所有人的祖先。”根据奥尔森的计算结果,这个人很可能是东亚人。他的后代逐渐遍布了全世界各个角落,直到现在,每个人都…  相似文献   

10.
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上海人,明末杰出的科学家。1604年考中进士,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徐光启是最早将西方科学知识介绍给中国的科学家。1600年,他在南京结识了西方传教士利玛窦、熊三拔等人,开始接触  相似文献   

11.
顾骏 《上海教育》2014,(30):51-51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评选来了又过去了,国人翘首以望,却再次落空,虽有四位华裔科学家被提名候选,其中两位还有内地教育背景,但最终还是与奖项擦肩而过,反倒是日裔科学家三人上榜。如此结果让不少中国人喟然长叹。  相似文献   

12.
欧阳自远是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历时11年,把中国人的探月梦想变为现实。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发起中国探月工程的科学家,是从我们脚下的大地上开启科研生涯的。1935年10月9日,欧阳自远出生于江西吉安的一个医药世家,他自小颠沛流离,在抗战获得胜利后,才随父母定居永新县。1952年,欧阳自远高中毕业,他毅然决然地报考了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立志"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  相似文献   

13.
就差几微米     
2010年10月5日,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获奖者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这对师徒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在于,他们找到了“史上最薄和最强”的石墨烯材料。就在52岁的海姆和36岁的诺沃肖洛夫收获意外惊喜的时刻,有一个中国人却在扼腕叹息,因为他与这次诺贝尔奖失之交臂的距离,仅仅在几微米之间。  相似文献   

14.
2004年5月17日,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光临北京教育学院,与干部师生代表200余人欢聚一堂。杨先生80高龄亲临教师培训现场,凭借他数十年海内外丰富的教育和研究经历,为大家带来了他对中美教育差异的哲学思考和对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的展望。杨振宁先生认为,中国经济能够有今天的发展,教育功不可没,特别是中小学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具有长远的历史意义,作为一名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应该为此感到特别欣慰。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奖励》2005,(3):19-20
高士其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科普作家、教育家,也是人类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残疾人,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高士其是中国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也是一位伟大的科学传播者,半个世纪以来,他在全身瘫痪的情况下,毕生致力于把科学交给人民和教育青少年,撰写了数百万字的科普作品,并领导着近2000万人的科学普及工作队伍。高士其逝世后,中共中央组织部确追认他为"中华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16.
人物:钱学森     
2009年10月31日,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北京去世,享年98岁。钱学森,浙江杭州人,他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是为新中国的成长作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中影响最大和功勋最为卓著的科学家,是新中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17.
<正>他是最早提出研制中国自制无人机的科学家,他师从冯·卡门(TheodoreVonKarman)教授,与钱学森为同门室友,良师和益友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就是范绪箕,上海交通大学原校长,中国著名力学家、航空科学家。当中国多种世界先进水平的"无人机"集体亮相珠海航展时,中外媒体纷纷询问这位被称为中国"无人机之父"的科学家有何感想,范绪箕感慨地回答:"这是我一生的理想之一,我非常高兴地看到理想在变成现实。"2015年11月21日,范老先生在上  相似文献   

18.
2006年6月28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全国青联主办的第六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在京揭晓,10位在各个领域颇有建树的青年科学家获此殊荣,其中一位就是本文的主人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所长。对他来说,这只是众多荣誉中的一个,尽管这位年轻的所长现在只有41岁,但是他不斐的业绩足以让人为之一震。  相似文献   

19.
墨子与《墨经》──中国古代科学家故事之四陈通鑫在战国时代,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墨翟(翟音di,约公元前468年──公元前376年)。他是鲁国人,后人尊称他为墨子。墨子有许多学生,形成了一派。墨子和他领导的学派被人称作“墨家”。“墨家”的思想和政...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个朋友携子到新加坡读书。他儿子参加了新加坡教育部组织的智力测试,成绩非常好,教育部允许他的孩子报考最好的11所中学。这种做法,在中国恐怕是行不通的。中国人相信的是人在智力上平等,每个人都能做伟人、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等等,只要后天努力。通过一项智力测验,就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这在中国人看来是很可笑的。但是,新加坡的做法真的可笑吗?新加坡承认人有不同的智商,因而有不同的潜能。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