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具有密切关系。社会适应可以解剖为社会适应的心理机制、心理结构和心理功能三个方面。分析社会适应的三个方面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可以回答三个问题:个体的社会适应是怎样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什么样的社会适应心理素质能够为心理健康提供保证?从社会适应角度看,心理健康的内在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关于心理健康的形成机制、保证条件和评价标准问题。  相似文献   

2.
大学新生适应问题是社会、学校、家长以及学生本人颇为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新生是否能够快速地适应新环境对他们的四年大学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大学新生面对新环境所遇到的适应问题以及表现,提出相对的应对策略,以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职学生适应性障碍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学生处于心理发展与完善的关键期,从中学到大学的转换过程中容易出现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的不适应,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心理反应,甚至出现适应性障碍。高职学生适应障碍的主要表现为:学习适应性障碍;生活适应性障碍;人际交往障碍。通过分析高职学生适应性障碍,提出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大学新生尽快适应高校生活是一个普遍问题。农村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引起我们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反思。农村中学普遍存在着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模式单一等问题。农村中学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和人际交往能力,为高校输送合格的生源。  相似文献   

5.
"90后"学生极具个性,他们从高中步入大学,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引发了大学适应方面的许多问题。通过分析新生大学适应的心理问题,探讨了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及早适应大学生活,提高心理素质,更好地适应高校生活和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促进学生积极适应生活,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基本出发点之一。由于生活观念、生活习惯、生活技能等方面问题,不少学生出现了生活适应障碍。调查表明,目前中学生存在的生活适应障碍在类型上增多,发生频率上增高。这不仅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进一步影响到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其健全发展。因此,学会生活,就要注意解决生活适应障碍。本文就中学生存在的生活适应障碍的类型及其成因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在学习、就业过程中暴露出许多心理适应问题,通过对50例有关适应问题心理咨询个案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适应问题主要集中在人际适应(17例)、自我意识(9例)、学习适应(9例)、性心理适应(7例)、生活环境适应(5例)、就业心理适应(3例)等方面。同时,个案呈现的心理问题存在着很大的共同性,如思维的敏感性、情绪管理能力、自我意识等等。  相似文献   

8.
来疆中亚留学生在文化适应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论文以问卷调查辅以访谈的方式,从语言、环境和生活、心理以及学习适应四个角度分析了中亚留学生来华的文化适应性。结论表明中亚留学生在文化适应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心理和学习适应,其次是环境和生活适应,最后是语言适应,由此,教育者应当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中亚留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所在地的生活和学习。  相似文献   

9.
大学新生适应障碍与适应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新生入学后面临心理适应、环境适应和学习适应等适应问题,部分大学新生产生了适应障碍。造成大学新生适应障碍的因素既有高校和中学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有大学新生认识和个性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高校必须开展大学新生适应教育,以促进大学新生列好地适应高校学习生活并尽快成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内蒙古阿拉善盟孪井滩生态移民为调查对象.从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互关系方面展开调查。结果显示,移民社会适应总体处于中上水平,不同收入水平移民在生活适应、生产适应有着显著性差异,贫困户适应水平低于富裕户,与中等户无差异。移民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都居于中上水平,贫困户与富裕户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都有着显著差异,贫困户匆中等户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差异。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生活适应是小学生心理素质结构中适应维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但长期以来,一直都为人们所忽视。父母包办生活,教师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或主要标准。这种教育的弊端造成今天很多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角色适应能力、挫折承受能力等基本生活能力低下,这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关于现代教育“四大支柱”(即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与人共处)所反映的生活适应方面的要求相差甚远,这无论如何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与思考。一、生活适应的含义所谓生活适应是指个体在日常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时,能够…  相似文献   

12.
普查工具:采用教育部编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进行普查.普查结果:①共筛查出7.65%(399名)新生,5.56%(27名)的研究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倾向.主要存在强迫症状,抑郁,自卑,焦虑.②3.7%的新生适应能力很差,在人际交往,学习、择业及生活满意度上适应能力差.③13.56%的新生承受压力比较大.主要压力源为家庭、生活事件、个人发展及社会交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农业院校新生入学适应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个性特征关系。方法:运用UPI、SCL-90、16PF以及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对青岛农业大学800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农业院校新生入学面临的主要适应问题表现在职业选择、学习适应以及环境认同三方面;(2)男生比女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城镇往届生比农村往届生适应情况好;(3)UPI总分和SCL-90抑郁因子对新生的适应性有明显的预测作用;(4)人格因素中的稳定性、敢为性、兴奋性对新生适应水平的预测作用最大。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人格因素对其入学适应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步人大学,面临着从中学生活到大学生活的急剧转折。由于青年初期独立性的不完全、社会阅历浅,过于理想化等特点,有些学生明显表现出适应困难,影响健康、学习和生活。做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加强对大学生过渡适应阶段的心理健康指导,以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树立明确的生活目标,从而为他们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大一新生由高中进入大学学习,所处的生活及学习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有部分学生出现不明显的不适应,新生能否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学习方法和人际关系,是社会、学校、班主任、家长极度关注的问题。正确、及时指导新生适应大学生活,不仅能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转折点,还能为以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从新生出现的问题、面临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和提出相应对策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大学新生适应问题与适应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大学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折,大学新生在适应这一转变过程中会在心理适应、学习适应、生活自理适应、学生管理方式适应、人际适应等方面产生诸多困难和问题。高校应切实加强新生适应教育工作,帮助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大学新生适应量表(FARS)和大学生人格测验量表(UPI),对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究适应困扰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18.1%,专科生的检出率高于本科生,女生的检出率高于男生;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新生在学习方法困扰无显著差异,在适应性困扰及资源利用、独立生活、职业目标和人际关系上的困扰存在显著的差异(F=5.63131.691,P<0.0531.691,P<0.050.01);心理健康水平与在适应性困扰及资源利用、独立生活、职业目标和人际关系的困扰存在显著的相关(r=0.2450.01);心理健康水平与在适应性困扰及资源利用、独立生活、职业目标和人际关系的困扰存在显著的相关(r=0.2450.524,P<0.01);心理健康水平对新生适应性、资源利用困扰、独立生活困扰、人际关系困扰具有预测性(F=20.440.524,P<0.01);心理健康水平对新生适应性、资源利用困扰、独立生活困扰、人际关系困扰具有预测性(F=20.44120.97,R2=0.06120.97,R2=0.060.28)。心理健康水平对新生的适应性、资源利用困扰、独立生活困扰、职业目标困扰和人际关系困扰具有显著的预测性,是影响适应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今备受关注,其中反映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人际关系适应不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而且人际关系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因此分析产生大学生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现象的原因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斯宾诺莎说过:保持健康是做人的责任。且世界卫生组织早已对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我们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主要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发掘出生命的潜能,健康幸福的生活。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使他们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给所有的教师和家长提出了一个十分严峻的而不容乐观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从病态或异常行为、社会适应、潜能实现以及心理机能与社会适应相融合角度对心理健康和其标准的认识虽较为深入,但是缺乏整体性和客观性、真实性。从系统论和热力学熵值来看,心理健康是适应过程和适应状况的统一,是在生物、心理和社会以及主体性自我意义与价值世界的存在中多维、多层次的适应过程与状况的统一。心理健康等级则是适应过程和熵状态的辩证变化的具体表现,从适应状态中的负熵与正熵的对比中可以更加客观和真实地了解心理健康状况的等级。积极趋向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测度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