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师道尊严”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师生关系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比如“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把师生关系看成父子关系,而在封建社会中父子是绝对不存在平等关系的。这些封建社会的卫道士们为维护所谓“师道尊严”不惜采用各种  相似文献   

2.
“师道尊严”是一切剥削阶级教育的反动传统观念,是剥削阶级在教育领域里实行反革命专政的一件“法宝”。由于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长期鼓吹和强制推行,“师道尊严”的流毒又深又广,至今仍然是进行无产阶级教育革命的大敌之一。林彪“克己复礼”的反动纲领在教育战线的集中反映之一,就是要“复”“师道尊严”之“礼”。因此,为了痛击复辟资本主义的反动思潮,深入开展批林批孔斗争,把无产阶级教育革命进行到底,必须彻底批判“师道尊严”。  相似文献   

3.
在古代私学中,“师徒”之间存在“事师若父”“言传身教”等关系,这既体现了古代礼制社会的师道尊严,也反映了深厚的师生之谊,具有教学相长、相互砥砺的教育优势.  相似文献   

4.
谢广锋 《广东教育》2006,(7):114-115
中国历来是一个非常强调师道尊严的国家,几千年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道尊严”等都深深烙在我们骨子里。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传统主要是从老师在学生面前要严厉、学生对老师要绝对服从的角度来理解的,以为这样就可以保持老师的尊严,进而使学生产生敬畏之心。敬则服,畏则从。如此为师,便是得道。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的奴隶制是发达的奴隶制还是不发达的奴隶制?这是目前正在深入讨论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的奴隶制,是从家族奴隶制发展为宗族奴隶制,宗族奴隶制是中国发达的奴隶制形态。”“周代是宗族奴隶制的鼎盛阶段,是最发达的奴隶制”,其表现就是“周代有最发达的宗族制度”、“发达的分封制度”、“按地区分族  相似文献   

6.
黄燕 《教育与职业》2006,(36):160-161
“师道尊严”,是传统文化赋予我们的教育理念。文章提出“师道尊严”包含了“师德”、“师尊”、“师威”三个基本要素,而“师威”一直是人们质疑“师道尊严”的集中点。文章分析了“师道”要不要威严,能不能敬畏,指出“师道尊严”中所蕴含的传统伦理价值观依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来是一个非常强调师道尊严的国家,几千年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道尊严”等都深深烙在我们骨子里。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传统主要是从老师在学生面前要严厉、学生对老师要绝对服从的角度来理解的,以为这样就可以保持老师的尊严,进而使学生产生敬畏之心。敬则服,畏则从。如此为师,便是得道。面对越来越多的“不听话”的学生,为师者普遍感到“痛心”,都想扯开嗓子喊几声:“现在的孩子怎么啦.”“现在的社会怎么啦?”但是在教育学生时却不大痛惜学生,体谅学生的感受,就连语气都显得尖酸刻薄:“你这个…  相似文献   

8.
名词解释     
春秋晚期,正是奴隶制行将崩溃的剧变时代.在此变革时代,出现了“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礼崩乐坏”的局面.维持奴隶制度的顽固派孔子,极端不满这种“天下大乱”的局面,极端仇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妄图恢复日益崩溃的奴隶制度,把历史车轮拉向后退,提出了复辟奴隶制的反动纲领——“克己复礼”.有一次,针对颜渊“怎么做到‘仁’”的问话,孔子大做文章,他狂叫“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意思就是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周礼,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人就会归顺你的统治了.“礼”即“周礼”,指西周奴隶社会规定的等级制度、宗法制度.按照周礼的规定,君、  相似文献   

9.
师生关系新走向:双向式"师道尊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东娇 《教育科学》2007,23(1):60-63
教师地位、角色应该受到专业尊重与为人、治学严谨是“师道尊严”的合理内核。现代教育需要民主、平等,也需要“师道尊严”。双向式“师道尊严”是现代师生关系新走向,具有尊重、沟通、分权等特性,可称为“第三种结构”或“第三条道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来是一个非常强调师道尊严的国家,几千年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道尊严“等都深深烙在我们骨子里.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传统主要是从老师在学生面前要严厉、学生对老师要绝对服从的角度来理解的,以为这样就可以保持老师的尊严,进而使学生产生敬畏之心.敬则服,畏则从.如此为师,便是得道.……  相似文献   

11.
“师道尊严”是一个永远的话题,但我们必须知晓其内涵的演变过程。从主体到客体,古今情况皆不同。从社会到教育者本身,对“师道尊严”皆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师道尊严”并非要求受教育者绝对的服从,更非社会认为的物质馈赠。“师道尊严”鼓励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在对话关系中达到“师道尊严”与教育效果的双重实现。  相似文献   

12.
建构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师生关系的历史回顾 由于我国教育脱胎于漫长的封建教育,师道尊严思想源远流长。古代教师的社会地位至高至尊,在人伦关系上将师与亲并列尊为“五伦”,即天地君亲师,从而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师道尊严、事师如父的父子型传统师生关系。这一关系和理念滥觞于先秦儒道等各派思想家的论述,后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教育家以道德说教的形式加以确认,成为师生关系的普遍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3.
师者之境界     
教师是对社会上从事教育职业的人的称呼。不称从事教的人为教者或教民,而在教后面置“师”字称为“教师”,以与普通的“人”或“民”区分开,是整个社会对教者特意的、专属的尊称。“师道尊严”与“王道尊严”和“父道尊严”并列为三大尊严,而“师道尊严”的产生并不具有先天的社会条件,而是建立在“师者”具有知识丰富、精神高贵、智慧宽广深厚和风范优雅适度的前提下。同样作为师者,存在着教学能力上的层次之分,由低到高可以形象地划分为东西境界、房子境界、院子境界、田野境界、正反境界等五个层次。师者应该在做人、认识、教育三方面提高自己,以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尽量地上升到高层次的境界,以对得起“师”的尊称。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马克思论古代亚洲社会经济形态与家长制家庭公社问题》①中指出,“马克思阐明了如下事实:在理论上,农奴制与奴隶制的历史起点相同,即同时起始于剩余劳动的出现;在历史事实上,农奴制与奴隶制同时产生于同一个社会形式,即父家长制的家庭公社。古代亚洲主要是印度,同样也存在着奴隶制和封建农奴制这不同社会经济形态的演进,只不  相似文献   

15.
多少年来,我们在“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下,把自己高高在上、居高临下地当作皇帝,当作“精神领袖”、“道德完人”,而把学生当作“德育臣民”、“德育病人”,脱离了学生,还自以为是、自呜得意地给学生讲了不少“正确的废话”,语重心长、对牛弹琴地给学生说了不少“正确的空话”,而学生漫不经心地听,内心没一点儿触动,甚至会产生对立情绪。  相似文献   

16.
说起师道尊严,粗通文墨的中国人莫不略知一二。比较文雅的说法,如“天,地,君,亲,师”,师道的神圣性等同于天之道、地之德、君之威、亲之恩,违逆师道的结果只能是神人共愤。比较通俗的说法,如“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师父之不同于师付,原因正在于师道植根于中国初级社会并得到后来日益强化的家长制度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有论者在报刊上撰文重提师道尊严,我举双手赞成。师道尊严是传统教育中最具生命力的“亮点”之一,应该薪火相传,与时俱进。身处全社会尊师重教早已形成风气、教师的社会地位早已得到全社会公认、教师待遇实际上也比以往有显著提高这样一种时代大背景之下,重提师道尊严,意味着什么呢?重提师道尊严,意味着有些地方师道不那么尊严了。造成师道不那么尊严的原因主要在什么地方呢?看看教育界的情况,人们不难得出自己的结论。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教师自己的方面说,这是师道的主体要求。现在有些教育工作者“传道授…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传统教育历来有“师道尊严”的观念,其主要的负面影响在于学生往往缺乏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崇尚真理的品格。知识经济及信息时代的来临,要求我们必须给“师道尊严”注入新的内容,赋予“师道尊严”新的内涵。只有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壁垒,才能实践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9.
建构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师生关系的历史回顾由于我国教育脱胎于漫长的封建教育,师道尊严思想源远流长。古代教师的社会地位至高至尊,在人伦关系上将师与亲并列尊为“五伦”,即天地君亲师,从而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师道尊严、事师如父的父子型传统师生关系。这一关系和理念滥觞于先秦儒道等各派思想家的论述,后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教育家以道德说教的形式加以确认,成为师生关系的普遍行为准则。20世纪初赫尔巴特的“三中心”在我国教育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再加上我国建国后一直学习苏联教育模式,而苏联奉行的是高度的中央集权。所以我国教育不可避免地带…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师道尊严”作为封建专制师生关系的典型特征,“文革”中还对它大批特批,以致于其消极影响深延至今。一谈到建立现代学校的师生关系,必要触及“师道尊严”这一“祸根”。那么,“师道尊严”是否是封建的师生关系的特征呢?回答应当是否定的,而且还应把它作为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师道尊严”语出《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由此可以看出,“师道尊严”实则是“师严道尊”或“尊严师道”,从根本上是讲“师”与“道”,即教师与文化的关系,再以此推衍到教师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