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唐代的文言小说中有大量以长安为故事发生地的作品,由于"长安"在其中往往具有或地理的、或政治的、或民俗的、或宗教的、或历史的特定文化符号意义,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长安小说".在"长安小说"中,士人命运是其焦点话题之一,它宣扬一切皆命定的思想观念,体现了都城长安政治文化背景对唐小说的深刻影响,透露出了士人的精神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2.
任梦池 《商洛学院学报》2012,26(5):38-41,47
京都赋的代表作——班固的《西都赋》和张衡的《西京赋》对长安城的叙写中,从多方面反映出中国早期城市的发展。特别是从长安险要的地理环境、绚烂辉煌的宫殿建筑、热闹繁华的商业经济、独具特色的城市娱乐生活等方面作以详尽叙述,为人们了解汉代长安城市,进而从汉赋中了解城市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云光先生《长安城里水车巷》[1]是一部成功的学者小说。小说题材填补了长安历史文化小说的选材空白。小说穿透半世纪历史风云揭示人性本质,在灾难中突现长安人不屈的精神和人道主义的相互关怀。丰富的情节、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和高雅的艺术追求,体现了这部学者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用巫术作战     
《家教世界》2013,(Z1):71
汉武帝天汉年间,长安城里疫情严重,汉武帝也未能幸免,病得奄奄一息,长居远离长安的甘泉宫中。宠臣江充一向与太子不睦,生怕汉武帝去世后,太子当权对自己不利,就对汉武帝谎称他的病是因为有人对他下了"巫蛊",也就是用巫术在害他。汉武帝信以为真,让江充成立专案组,在长安大规模调查巫蛊案。江充迅速网罗了一批来自匈奴和西域的巫师,到处搜查、捉鬼,把长安城搞得乌烟瘴气,株连陷害了数万人,其中包括卫太子和卫皇后。  相似文献   

5.
唐长安周边地区长期以来发现的墓葬极其丰富,伴随出土的墓志资料也相当多。本文主要依据墓主人住地与葬地明确的墓志资料,对唐代长安居民死后围绕长安城葬地的方位选择作一简要分析,并试析导致这种葬地选择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清明时节     
欧阳博颖 《高中生》2013,(11):55-55
清明时节雨纷纷 唐,长安。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雨水淅淅沥沥地浸润着整个长安城。郊外的小山村里,水滴溅落在狭窄的石板路上,四下飞溅,仿佛珍珠般晶莹耀眼。一路没有几个行人,只见亭台楼阁渺渺烟雨中。行至石桥,拾级而上,夹岸杏花含羞浅笑,无一不比例匀称精致,热闹了流水草木。  相似文献   

7.
秦汉时期,我国古代的风水理论初步创立,出现了"龙脉"、"王气"等风水观念。在这一风水理论的指导下,汉长安的城址确立在了颇符"龙脉"要求的龙首原上。但由于初创的风水学说并不成熟,汉长安城的中心殿——未央宫居城之西南隅,并未"取法天象"处在"象帝居"的北面位置,违背了春秋以来约定俗成的宫室营建制度,一定意义上削弱了帝居的拱卫之势,影响了帝王的至尊形象。汉长安城内部布局混乱而无规则,与传统的外形方正,内部工整对称的阳宅建造原则不符。所以,随着汉王朝的衰落和倾覆,汉长安城也随之退出了历史舞台,被规模更大、布局更合理的隋唐长安城所取代。  相似文献   

8.
正唐代诗人杜牧有一首诗《长安雪后》,描写了当时长安的雪景:"秦陵汉苑参差雪,北阙南山次第春。车马满城原上去,岂知惆怅有闲人。"传为唐代画家李思训的《京畿瑞雪图》纨扇,则更加直观、形象地描绘了长安的瑰丽雪景。纨扇,又称团扇、宫扇,因形似圆月,且多用于宫中而得名。唐代将长安城周边地区分为京县(赤县)和畿县,京城所管辖的县为赤县,  相似文献   

9.
长安忆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长安,是我心心念念的地方。渭水河畔,终南山下,灞桥送别,华山论剑,雁塔题名,晨钟暮鼓,这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历史的故事。骊山的秀美、华清宫的妩媚、碑林的瑰丽、兵马俑的雄壮,这城市每铲一抔黄土,都埋藏着沉睡千年的无价之宝。  相似文献   

10.
唐代长安城街鼓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长安城的街鼓,具有报警和晨昏报时的双重功能。街鼓之声不仅是京城城门、皇城、宫城城门及宫门开启和关闭的标志性信号,也是百官上朝、办公的时钟,同时还是维护禁夜制度的法律依据,对长安坊市的有效管理起着积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长安街鼓不仅调节着京城生活的正常节奏,而且也规范了长安居民的城内生活和城外活动,对于维系大唐的时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京师重地,社会秩序的稳定最为重要。唐代长安外郭城的治安管理是由京兆府行政系统、里坊系统、中央管理系统三套系统多层次、全方位配合互动完成的。唐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坊市制与府兵制的崩溃等经济、政治、军事原因,长安城治安管理机构及其职能发生了变化,出现了金吾卫、市署治安职能衰退,神策军和御史台涉入管理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Ⅱ第五课有一幅名为《唐朝长安城平面图》的插图,明显可以看到.在大致包含了唐代宫城、皇城的范围上.外加部分坊.用黑线围起了一圈城墙。然而,唐代的长安城并不存在这段城墙.唐代长安城的城墙只包括皇城和宫城.并不包含周围的坊。  相似文献   

13.
唐都长安的食品贸易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的重大发展时期 ,唐初一百余年稳定的社会秩序 ,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使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唐都长安既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最大的工商业城市 ,又是汇集各国商贾的国际性大都市。本文仅就唐都长安的食品贸易市场作一探索 ,以示长安城市经济的兴旺发达。食品贸易市场的发展是和农业、手工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紧密相关的 ,尤其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的发展变化是食品贸易市场发展变化的前提和基础。关綮的《开元传信记》中记有 :“河清海晏 ,物殷俗阜……左右藏库 ,财物山积 ,不…  相似文献   

14.
杜甫与长安的关系,在杜甫与特定地域的关系中,是最重要的一个。杜甫在京城诗中展现了长安的文化景观、人文环境。同时,长安京城文化又激发了杜甫的创作激情,提高了诗歌的思想价值,这两者相映相生,使其逐渐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  相似文献   

15.
古代作家常常既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不可避免地受当时当地文化的影响,参与到该时空文化的再创造和发展之中,并与之共同辐射出去,给整个文学史以深远的影响。从分析王维关于长安的文学作品(主要是诗歌)入手,可以发现诗人不仅以其文学创作构筑了一座岁月不能剥蚀的文学长安,更以自己的全面才华提升了长安的文化品味,丰富了长安的精神世界。在此基础上,探讨长安空间地理文化与王维文学创作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展现王维笔下文学长安的迷人魅力。  相似文献   

16.
孙俊强 《初中生》2011,(Z6):111
唐代的科举考试只考一首诗,名曰"试帖诗"。写试帖诗有许多清规戒律:每句必须5个字,全诗12句(有时要求16句),还要讲究平仄、对偶、押韵等等。有一年,诗人祖咏到长安应试,题目是《终南望余雪》。祖咏潜心构思后,写下了第一句"终南阴岭秀"。终南山位于长安城南,层峦叠翠,风景秀美。夏日林木葱郁,冬天白雪皑皑。从城里南眺,只能看到山的北坡,  相似文献   

17.
城市与水的关系自古以来就是休憩相关的。隋唐长安城的建设同样也是充分利用了长安城附近的泾、渭、灞、浐、潏、交、沣、涝这八条自然河流,并在此基础上修建了龙首渠、清明渠、永安渠、黄渠四条引水渠和漕渠、漕河两条运输渠道。这样的河渠体系基本上满足了长安城内的生活用水,为风景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同时也解决了长安城的运输问题;但是由于出城的水道不足,每逢暴雨,城内外容易壅水而泛。  相似文献   

18.
唐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一个高峰期,长安作为唐代都城,佛教寺院星罗棋布,与佛教有关的活动更是丰富多彩,佛教寺院成为城市生活的舞台,朝廷在这里举行佛事活动,百姓僧众在这里举行节日庆典;同时佛教寺院也成为百姓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不论是僧人的俗讲,还是庙会中的戏场,都对百姓有吸引力,此外风景优雅的寺院还是文人游乐、集会的场所。因此与佛教寺院有关的种种活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长安的城市生活,见证了长安文明,成为不可忽视的唐代佛教文化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古筝曲《长安八景》运用丰富多彩的演奏技法,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乐曲主题内容,完美的展现了此曲诗情画意的意境,并以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塑造了《关中八景》生动的艺术形象。本文由乐段的层层递进入手,逐步揭开千年古都长安神秘的面纱展现给世人一幅优美的画卷,带领欣赏者走入古筝这一古老乐器所带给人的震撼和无限遐想。  相似文献   

20.
长安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盛唐,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安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在不同的时期,长安意象又表现出不同的文化意蕴。宋词中的长安意象,更显得萧索冷清、哀婉凄凉,从而反映出宋代的社会状况和宋人的精神风貌,寄寓词人政治失意的苦闷和对都城的怀念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渴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长安在宋代经济、政治地位的下降。以及宋人对国家、社会的某些寄托和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