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郝栓虎 《考试周刊》2007,(22):112-113
我们党在新时期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为我国农村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课题,特别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农村的和谐是关系全国和谐的关键。那么,新农村中的和谐文化建设如何,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本文就和谐文化建设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建设和谐文化,是我们党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大的思想道德力量.本文在分析三门峡市和谐文化建设现状基础上,提出了该市和谐文化进一步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无论在新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重视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  相似文献   

5.
列宁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开创者,他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不仅阐明了进行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也提出了如何搞好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这些思想反映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般规律,对当前我国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仍具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要求我们必须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其各项任务和具体要求,必须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当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等教育的改革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社会主义的办学性质,为青年的成长成才服务。并以改革、发展、创新的精神,不断开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在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时刻关注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他从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特征出发,阐发了一系列具有远见卓识的新思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开篇。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使我们走出了忽视生产力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误区,成为中国追赶世界的开始,更重要的是为中国人民树立起了新的宏伟目标。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战略方针,说明中国的现代化必须在社会主义的地基上进行,必须避免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的弊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相结合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一个伟大创造,这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改革是一场革命”的道理,更进一步认识到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途径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基本任务,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改革在未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先进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思想道德建设则是一个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实现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注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便为中国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思想上政治上的保证。高等教育更应当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这一规律性,为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新的历史性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时代赋予教育传承创新、引领文化的历史使命,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最高要求。教育从诞生起就流淌着文化的血液,理应成为主流文化的传承者、先进文化的创新者、社会主义的引领者,积极融入和带动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第一,以公民教育传承主流文化。文化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精神生产,是最需要教育传承的领域。教育是为人之学,而文化则是教育的核心灵魂,文化事业是民族的事业。教育的重要职责在于保留、传承、弘扬优秀文化,通过文化育人,把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成为社会的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工人文化宫是党和国家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工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文化宫自其诞生至今,一直为党的文化事业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14.
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元化与多样性问题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化指导。在当前,关键是着眼于新的实践,用邓小平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文化建设中的现实问题。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并不排斥精神文化生活的多样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多样性的基本目标是实现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5.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凝聚和激励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保证。落实文化建设的方略部署,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科学建构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以马列主义、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古为今用”,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坚持“洋为中用”,汲取外国文化精萃。  相似文献   

16.
库少辉 《华章》2007,(12):254-254
十七大报告中,"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为了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农村获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我们必须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来解决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迫切任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也要切实贯彻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自身活力,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大学作为知识的集中地,是保存、传承、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力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就要把文化建设作为教  相似文献   

19.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各个行业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赋予了教育事业更加崇高、艰巨的使命。全省教育系统必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实质,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大力培育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20.
学校文化建设,首先要明确发展方向,注重文化的精神属性和教育功能,注重学校文化建设所产生的社会效益。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明确了我国当代和未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方向。党的十八大号召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所有这些,都对教育内涵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