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传统媒体发展与变革的重要平台,得益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特性。本文采取了分类抽样的方法,依据传统媒体的类别,选取国内八家有代表性且微信公众号发展较成熟的媒体,试图总结传统媒体的微信公众平台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众传播广度、深度、速度、恒度等效度目标的实现,在传统媒体领域保持了深度和恒度的优势,暴露了广度和速度的劣势,而新媒体环境的形成有助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传播效度优势、劣势上的互补。因此,要促进两类媒体的融合,保障新媒体公众传播平台软、硬件条件建设,加强新媒体公众传播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构建并不断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公众传播效度的评估体系,从而实现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众传播效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正>网络技术与数字技术飞速发展,催生了新媒体领域.被称作第四媒体和第五媒体的互联网与手机,具有传播模式多元、传播速度快及传播内容多的优势特点.微信与微博等新媒介形式不断涌现,迅速普及于社会群体.手机与互联网作为具有多重功能和优势的新媒体,集图片、文字与音频等元素于一体,  相似文献   

4.
随着粤北乡镇经济的迅猛发展,借助传统媒体的纸质资讯传播业已跟不上时代步伐,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可以拓展粤北乡镇政府机构的资讯传播能力。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集中阐述新媒体平台下粤北乡镇政府机构在与上级政府、普通百姓、同级机构之间的资讯分享、沟通的现代传播策略,官方二维码的出现彰显了执政便民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在媒介融合时代,传统期刊应顺势而为,借力新媒体提升传播力。《南方人物周刊》的微信公众号是一则比较成功的媒介融合案例。从不同时期所推送的信息数量、时间点分布、内容分配等方面来看,《南方人物周刊》的微信公众号有了明显的改变与提升,但仍存在不足。因此,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要联合构建深度融合的传播体系,应注重内容为王;加强评论意识;与用户进行更及时的个性化互动;微信营销应更具精准性、人文性、艺术性。  相似文献   

6.
《滁州学院学报》2016,(6):67-69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微信公众号正逐渐成为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热门平台之一。作者基于微信用户的视角开展了调查,了解到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的目前发展状况及用户最关注的微信公众号特征,并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发展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全面到来,传统媒体必须积极探索新媒体内容的生产模式,应对新媒体带来的冲击。对于传统媒体品牌而言,微信公众平台不仅是一条推送信息内容的渠道,更是挖掘客户资源,将传统媒体的品牌优势延伸拓展到新媒体领域的一次不可多得的机遇。本文以"央视财经"微信公众号为例,运用品牌理论当中的CBBE模型,从显著性维度、判断和感觉维度、共鸣维度来打造央视财经微信公众号,促进其未来的发展,又能推动传统媒体品牌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2011年腾讯公司推出微信,大多数媒体还认为这是一款交互式社交类软件,谁也没有意识到,截止2013年1月微信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3亿,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而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更无法预料的是,微信成为了一个巨大自媒体平台,其交互式传播和传播黏性让传统媒体望尘莫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微信将成为继微博之后另外一个新媒体平台。纸媒对于新媒体既竞争又相容,其对微信的心态也比较矛盾,若摒弃这个平台,很可能在新一轮的媒体变革中处于弱势,而融合这个平台,纸媒运营自己的微信公共账号,又不知如何入手。而值得注意的是,而近两年,一些纸媒已经开始尝试运营自己的微信公众账户,在增强影响力和互动上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本文旨在梳理一些纸媒公共账号运营的特点,希望给纸媒运营微信公共账号以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面对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新媒体的不断涌现,新媒体对城市形象的传播在传播渠道、时空范围、公众的互动参与等方面比传统媒体更具优势。为此,政府应做到与时俱进,利用新媒体的比较优势更好地为传播城市形象服务。东莞市多年来饱受公众和媒体的曲解,城市形象每况愈下。虽说近年来市形象推广办公室积极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各自优势,努力树立城市形象,但未来更需建立围绕新媒体的系统机制以为东莞城市形象的传播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媒体话语地位在传播场域中逐渐增强,传统纸媒的生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通过有效融合传统纸媒与新媒体来增强传统纸媒的生命力,应该是传统纸媒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微信用户数量猛增,传统纸媒纷纷将融合重心转移至微信公众号。作为国家重要舆论阵地的党报,也尝试利用该平台,创设主流舆论场。本文选取了运营上比较有实效的厦门日报微信公众平台作为研究对象,力求总结出地方党报微信公众平台在传播内容、表达方式、传播效果等维度上的特点,希望能够给地方传统党报与新媒体融合路径的探索上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医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独具特色的疗法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为响应互联网时代的蓬勃发展,中医针灸也当与时俱进,借势新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进行传播而发展。为此,基于微信公众号的研究调查,多方面阐述中医针灸在新媒体平台上的传播效果,望能让更多的人利用和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处理好新媒体的传播弊端。  相似文献   

12.
姚吟月 《文教资料》2020,(1):100-102
当前,各行业政务服务新媒体,在推进政务公开、加强舆论引导、深化媒体融合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江苏水利微信公众号运营三年以来,逐渐走出一条"内容为王、形式创新、营销助力"的特色发展之路。本文从标题制作、选题策划、形式创新三方面,总结梳理江苏水利微信公众号的编辑实务,着重分析案例传播实效,并对政务服务新媒体编辑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二维码时代,文学期刊的生存之路举步维艰.微信公众平台以其多样的功能和传播优势为文学期刊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诗刊社》微信公众号在内容设置、编辑策略、传播影响、审美效果等方面有其独特性和优势,为文学期刊利用新媒体实现自身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在以微信公众号、头条号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背景下,为了充分挖掘官方微信公众号在信息传播领域的优势和潜力,进一步发挥其在公办高职高专院校信息传播、形象展示、思想引领等方面的作用,在对福建省泉州市的5所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建设运营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保障和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引进和培育专业运营人员、提高微信文章阅读量三个方面着手优化改进的高职高专官方微信公众号运营策略。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广告艺术形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广告是一种全新的媒体广告传播形式,它综合了报刊、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的特点,以新颖的构成方式,多种信息传播方式和亲切的人机界面,成为现今传播媒体中的集大成者.相对于传统媒体,互联网广告有许多优势.  相似文献   

16.
微信公众号已经成为高校进行信息推送的重要媒体,而推送的内容是否能够有效地进行传播取决于用户的持续关注度,学生作为高校微信公众号用户的主力军,在扩大学校影响力上发挥着巨大作用;从学生视角研究高校微信公众号的运行策略,有助于公众号运营者明确发布信息的特性,从而吸引学生关注,提升微信公众号在学生中的影响力;通过对江苏省高校微信公众号发展现状、学生持续关注影响因素等探索学生视角下高校微信公众号的运行策略。  相似文献   

17.
多渠道,全媒体,加强舆论宣传阵地建设 在新媒体的对比下,不能说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等传统校园媒体就是落后的信息传播方式,只是因为媒体本身的属性不同,决定着他们在传播信息时拥有不同的优势和特点。新媒体,快速、便捷、交互性强;传统媒体,严谨、权威、信息量大。把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结合运用,各取所长,拓展信息传播途径,立体全方位地服务校园舆论宣传工作,才是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共存之道。  相似文献   

18.
高校德育是我国学校德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对象是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大学生.在新媒体的影响下,高校德育教学呈现出渠道多样化、内容丰富化、形式新颖化等特点,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广大高校学生接受度较高的平台之一,给高校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心理健康带来了一定影响.因此,高校合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将其优势与学生德育工作相融合,是实现高校学生德育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与保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全球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针对突发新闻事件的快速报道成为各国媒体的竞争焦点,在新媒体环境下都呈现出崭新的报道样式。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能够秉持优势,但也多少表现出一些力不从心,与此同时,新媒体正以其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蔓延到各个领域,它在逐步与传统媒体相互融合、联合报道。这一切都依托于三网融合这一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电视等多种新型媒体展现了其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作为"第五媒体"的优势,这使得手机媒体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有着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征。同时,以网络和移动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迅速,改变着传统的国际传播格局,并和传统媒体相互融合,使得国际新闻传播主体呈现多元化的态势。面对三网融合时代下新媒体多渠道的信息集合趋势,国内国际媒体如何利用机遇来迎接挑战,在增强新闻传播力度的同时,又能避免新闻盲点的产生,成为了此次论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传统媒体对于文化认同建立的影响较以往大大减少,新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开始成为构建文化统一性的重要力量。由于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在跨文化传播中,文化认同表现出较明显的碎片化特征。本文以中国日报网旗下微信公众平台中国日报网双语新闻为例,从发展、受众心理以及媒介优势三个方面,就在当下的媒介环境中如何更好的发挥社交媒体作用,在跨文化传播中建立起新时代的文化认同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