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具体表现为对经典艺术的颠覆,对传统审美的颠覆,使高雅艺术与大众文化之间的界限模糊,以至被消解了。平面化和无深度的大众文化沉溺于折衷主义与符号混合之繁杂的时尚中,复制品、拼贴等作品以及反讽、戏谑的手段充斥市场,对文化的调侃和“无深度”状态感到欢欣鼓舞。艺术产生的审美特征被轻松地解构,艺术创造的本质特征成为一种重复。这些现象成为后现代艺术的基本缺陷。  相似文献   

2.
西方的文化原创活动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彻底终结,原创时代一去不返。进入后现代社会之后,艺术的使命并非原创,而是对原创性经典进行戏仿、反讽、颠覆与解构。作为后发国家,  相似文献   

3.
随着后现代社会文化的兴起和日常生活结构的裂变,散文作家的时空体验和散文时空结构都发生了变化.台湾后现代散文时空形式表现为差异的、多元的、解构的与未完成的多种特征,巷弄意象更是呈现出多重象征系统.其中差异空间是台湾后现代散文空间诗学的重要创生点.  相似文献   

4.
写于上世纪70年代的《鹿鼎记》是金庸的封笔之作,也是武侠小说的另类。在后现代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重读《鹿鼎记》惊奇地发现其隐含的后现代文本特征。《鹿鼎记》在实质上完成了对江湖世界和侠义精神的解构,具有明显的颠覆性。在武侠的外衣下,缝合历史史实和民间传说,充满了对历史的戏拟。而其戏谑狂欢化的表达方式,更具有明显的后现代文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方英文是陕西文坛的一个异数,陕西文学的务实厚重,反衬出方英文的浪漫轻灵。从《落红》对现实的反叛和解构,到《后花园》对精神家园的寻求和重建,以及作家独到的反讽式叙述,都表现出对当下后现代文化精神特征的有效把握和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小说进入多种语言并存的时代后,小说家纷纷表现出对叙述的强烈关注,反讽也成为了当代小说的重要艺术特征之一。严歌苓以中国大陆20世纪30-80年代历史为题材的"中国记忆"小说,运用视角反讽的技巧,通过视角转换、儿童视角的运用和第三人称限制视角叙事的采用,使得叙事发生错位,产生反讽意味,并以此实现对权威历史的解构和人性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语境下"狼"形象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异彩纷呈的后现代语境下,作为食肉动物的“狼”频频出现于艺术领域。该形象改变了传统文化中单一的文化内涵,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从残忍、贪婪、狡诈的代名词到人类内在精神依托的艺术文化符号;从为人忽视的可憎形象到消费社会倍受欢迎的文化亮点;从主体理性桎梏的对象到艺术解构的对象。  相似文献   

8.
使用动漫艺术对经典童话进行再生产,是伴随20世纪后期经典消费浪潮而出现的一种典型的文化艺术现象,动漫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它有特定的内涵及现代特性,动漫艺术作为一种大众消费文化,它又解构消解了经典童话原有的审美特征和深度意义。它糅合了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童话艺术,是童话的艺术新宠。它解构经典童话的再生产,促进经典童话的艺术再创造,开拓出了一个美丽的大众的童话世界。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是一个多义"能指"。人们大致在三个层面上使用"后现代"一词:美学风格/后现代主义艺术、历史分期/后现代社会、思维方式/后现代批判理论。1980年代中国开始接受后现代主义艺术和后现代批判理论,1990年代中国社会开始出现后现代社会的某些特征。"后现代"在中国的意义是不同的。后现代主义艺术已逐渐丧失其反抗性,后现代社会也初露弊端,但作为思维方式的后现代批判理论却可以给予我们一种方法的启迪,在中国的全球化进程中生产出一种反思型的话语。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期电影后现代性策略,主要采取拼贴与挪用、变形与戏仿、反讽与游戏等手法,从而达到解构经典和戏弄权威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