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墨曾 《少年科学》2006,(9):76-78
每个人都有一副牙齿,它是我们装点口腔门面、咀嚼食物和帮助人体吸收营养的首位功臣。牙齿表面有一层白色光亮似瓷器样的物质,叫“牙釉质”。它坚硬耐磨,硬度甚至超过了钢铁。牙釉质卫士般覆盖着牙本质,而牙本质里面是空心的“牙髓腔”,其间充满丰富的神经、血管、细胞等。上下牙之间的咬合如剪子似磨盘,进餐时通过咬切辗磨咀嚼,使食物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2.
恐龙虽已从地球上消失,但在地层里留下了大量的化石。这些化石是珍贵的“历史档案”,是我们探索恐龙奥秘最重要的资料。恐龙化石的种类很多,有骨骼化石、牙齿化石、皮肤化石、木乃伊化石、脚印化石、蛋化石、粪化石、胃石、窝巢的遗迹、尾巴在地上的拖迹、胃中残余食物的化石等。  相似文献   

3.
许立和 《陕西教育》2001,(12):40-40
牙齿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器官,它是构成咀嚼器官的主要部分,也与语言、容貌和健康有密切关系。保护牙齿除了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众所周知的方法外,还有其他一些行之有效的自我保健措施。 一、剔牙 在咀嚼食物过程中,牙齿间隙里经常有食物的纤维(如韭菜、芹菜、瘦肉等),对牙齿和牙周组织都有损害,应及时剔出,最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春泥 《小学生》2010,(2):78-79
开饭的时间到了,森林里的动物们都在津津有味地享用美食。它们“咔吱”“咔吱”地咬着,这时候牙齿可派上了大用场。当然,除了吃东西外,动物们的牙齿还有很多的功能。有的用来防御,有的用来寻找食物,和我们人类平时使用的工具还有很多相似之处呢。不信,就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5.
一、甘肃地区石器时代文物考古的历史序列 (一)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最早的阶段,也是延续时间最长的阶段,时间大约从二三百万年前至一万年前.这一时代为了寻觅食物和饮水等的方便,人类一般居住在低山临河地区,多以洞穴为家.在陇原大地上埋藏有十分丰富的人类化石和文化遗存,包括早期、中期和晚期各个阶段的人类化石.  相似文献   

6.
人类对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的过度依赖所导致的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正在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这其中尤以燃煤痕量重金属和大量的温室气体CO2等非常规污染物具有更大的威胁性。因此,开展燃煤非常规污染物的控制,尤其是重金属和CO2的控制排放技术研究具有十分  相似文献   

7.
据2011年10月28日《科技日报》消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1年10月24日于美国纽约发布的一份报告展示了72种齿鲸类动物的生存现状。报告指出,过去十年间,齿鲸的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人类活动正对这些动物产生日益严重的伤害。例如,有50种齿鲸直接受到人类猎杀和捕捞活动的影响;有13种齿鲸因人类的海洋捕捞活动造成其食物链受损而面临食物短缺的威胁;有48种齿鲸受到重金属、有  相似文献   

8.
能源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在过去的200多年中,建立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基础上的能源体系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然而,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的同时,也越来越感受到大规模使用化石燃料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资源日益枯竭,环境不断恶化.  相似文献   

9.
三明市铅锌矿污染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及其形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明市实际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种类、含量以及重金属的形态分布情况。重金属全量微波消解结果表明,污染土壤舍有Zn、Pb、Cu、Cr、Ni等5种重金属,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Zn〉Pb〉Cu〉Cr〉Ni,其含量分别为4564、1587、737、46、12mg/kg,其中Zn、Pb和Cu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限值。形态分析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Zn以水溶态和可氧化态为主,Pb主要以可还原态为主,Cu以可氧化态为主,Cr和Ni主要以残渣态为主。Zn和Ni的不稳定态含量较高,具有潜在的环境影响能力,在土壤利用时应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的人类活动,包括采矿活动、工业、城市化和农业种植,导致大量重金属释放到水生环境中,河湖沉积物受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沉积物中的微生物在河湖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重金属等污染物的降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环境条件变化,微生物的丰度、多样性和结构的变化能够反映沉积物的金属污染状况.沉积物中重金属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通过对河湖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对微生物丰度、多样性、群落结构作用机理进行综述,提出了河湖沉积物中重金属来源、危害、迁移转化等影响因素及相关机制,分析了沉积物中常见重金属对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生存差异的影响和对微生物的毒性作用机制,为今后在河湖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