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新时代赋予劳动教育以新的内涵,对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的现状探究是创新发展新时代中职劳动教育的基础。基于劳动教育内涵,主要采用问卷、访谈调查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现状及效果,描绘现阶段中职劳动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探索改善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中职生具备良好的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但劳动价值观有待提升;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不符合学生发展期望;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的内外部支持不足限制了其发展。研究提出营造新时代劳动教育文化、建立健全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加大劳动教育资源投入和专业指导等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2.
笔者通过对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调研,梳理了劳动教育的概念,总结并分析了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的现状和中职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存在的优势,提出了劳动教育实施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劳动活动课程化是学校课程运行的一种特殊形式,劳动课程化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将家庭、学校、社会中碎片化的劳动活动资源整合为科学系统的学校课程,在学校教学中实现劳动教育的目标。中小学劳动活动课程化是实现劳动教育育人价值的必然要求,是保障劳动课程科学性和序列性的应然体现,是促进劳动课程常态化的实然路径。基于学校课程体系要素间的关系,可从理念目标、学习领域、课程模块、实施评价等四个层面对劳动课程体系进行建构,为劳动教育课程化的开发提供有力的支撑。中小学劳动活动课程化的实施路径包括:基于校训引领劳动特色课程体系建设,整合课程资源确定劳动课程教学内容,把握劳动教育内涵科学构建课程模块,开展劳动课程实施与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劳动教育近几年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热议话题之一,但目前大中小学各学段仍未搭建起系统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不少学校、教师对如何有效开展劳动教育仍缺乏深入研究与普遍共识,这是当前制约劳动教育顺利推进的瓶颈所在.人教版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手册在研发过程中,从劳动教育的培养目标、内容领域与实施途径以及劳动文化内涵等角度对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提出建议,同时从文化的角度深挖劳动教育的文化内涵,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职学校IT类专业领域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诸多问题,是造成其毕业生就业不畅的最主要原因,反观北大青鸟ACCP、ATA等知名IT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却成为培训市场的亮点.其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合实际的课程体系,有力的教育服务保障体系值得中职学校借鉴,而中职学校与他们实施课程置换就是其中最好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6.
中职教育以培养合格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中职学生要逐步理解和认同社会规范和制度,成为社会合格成员,这使得中职学生社会化教育迫在眉睫.受学生自身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认知偏差等因素影响,中职学生社会化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中职学校要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改革中职课程体系、强化通识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中职学生社会化教育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从1958年开始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坚持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时期,学校构建劳动教育体系的措施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构建以"立身修心"为总体目标,以"修德、明理、尚学、生才"为教育基本元素的课程体系;二是促进学科融合,强化劳动教育;三是实施家庭和学校相结合的劳动习惯养成教育;四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五是坚持开展劳动技术教育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应世根 《职教论坛》2005,(33):10-12
目前中职学校IT类专业领域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诸多问题,是造成其毕业生就业不畅的最主要原因,反观北大青鸟ACCP、ATA等知名IT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却成为培训市场的亮点.其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合实际的课程体系,有力的教育服务保障体系值得中职学校借鉴,而中职学校与他们实施课程置换就是其中最好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9.
在新时代下,劳动教育不仅要起到提升学生素质之功效,更要发挥培育学生正确社会观、道德观之作用。在当前的中职学校劳动教育中,存在日常教育和劳动教育剥离,专业学习和劳动教育不匹配等问题,这些问题对劳动教育育人作用的良好发挥造成了制约,为此需要结合新时代下的劳动教育要求,对中职学校劳动教育开展进行深入的探究,实现劳动教育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劳动教育是我国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支撑。中小学应把握劳动教育育人要求,基于当地教育资源,构建劳动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参照劳动教育总体目标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设立学校特色课程目标;选择适宜课程内容,确立核心课程并搭建多学科支撑的课程结构,延展校外课程,衡量不同劳动教育内容的比例关系;为课程实施提供师资、物资及安全保障;将课程评估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注重引导学生作为劳动主体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定期评估课程效果,使课程保持动态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