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在不同文化语境下,"月亮"这一文学意象展现着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意象内涵和多姿的意象形态。从比较文学角度出发,借助"异同比较法"来重新解析"月亮"意象背后隐藏的深层次的文化语境的差异,意在更好地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以来,宋志明提出"五个向度"的构想,将现代新儒学研究从"述"的层面转向"论"的视阈。基于现代性向度、全球化向度、本体论向度、价值论向度、民族精神向度的深度考察,他从宏观上廓清了新儒学的理论特质和整体风貌。总的来说,"五个向度"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标志着新儒学研究的新展开。  相似文献   

3.
"五四"以来的中国现当代小说对欧美文学思潮的借鉴是积极的、主动地吸纳,"有意味地模仿"。文学作品中隐含的国家民族主义的权力话语欲望,使西方文学中作为主体的个性意识在中国现当代小说中被民族意识所遮蔽,现实主义成为主要思潮。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借鉴,是现当代小说现实主义主潮中的一种变奏,它的消长起伏隐喻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欧美文学思潮渗入的阶段性特征,展示着20世纪中国文学在开放语境中的自我丰富与文化断裂。  相似文献   

4.
李明刚 《科教导刊》2021,(3):150-152
"新文科"背景下的《海洋文学》可以探索"读海-思海-写海"的三步曲教学模式.通过挖掘中国本土海洋文化资源构建海洋文学研究的中国话语,通过中外比较研究打开海洋文学研究的世界视野,通过"文学-史学-地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还原海洋文学的历史本真,通过新媒体融入的多元创新教学激发学生的海洋意识,通过问题导向和素养提升着力培养满足新时代需要的海洋类人才.  相似文献   

5.
《大海如镜——英美海洋小说研究》在井然的历史脉络下,采用以点带面的方法,对英美海洋小说中的经典文本展开细读,并对其发展的三个时期作了精到的铺叙,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可谓国内海洋文学研究的新锐之作。全书以大海为“镜”,折射人性的丰富性和文体的多样性;以国家为“船”,阐释英美国家建构过程中个人、民族与国家之间复杂的商议、博弈和互动。该书超越了传统的纯文学研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聚焦了文学叙事与身份认同的关系,不仅通过文本细读析出了现代性主体身份与民族国家建构之间的紧张关系,还从文化研究的视角和方法切入,进行了历史语境的还原,为海洋文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知识分子进一步加深对新政权的政治认同、坚持党的领导是在当时中国语境下的必然逻辑和最终结果。它不仅有建国初期特定的民族语境,还有国内外局势的革命语境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展的建设语境。此外,包括意识形态统一过程中的文化语境。深入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政治认同过程发生的重要思想事件,需要将其放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历史语境中,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话语境下,民族文化在保持与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坚守民族文化的个性与特色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对外放开眼光,海纳百川,吸纳与融汇外来文化的优秀的成分,将其纳入自己的文化框架并转化为本民族的新质新成分,更新创造,优化与强化本民族文化与文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商洛学院学报》2017,(5):73-76
辜鸿铭是一个"内中外洋"的文化混血儿。在文化危机深重的社会环境下,他采用西方话语承担起作为一个文人的责任与使命。纵观其一生的思想文化活动,他始终在这样的一条文化道路上进行抗辩:追寻个体身份认同,重塑民族文化自信,探索人类文明走向。尽管他将建立社会文化秩序的期望一厢情愿地寄托到儒家道德文明之上带有乌托邦色彩,但置于整体历史语境下可以从他独特的话语形式中看到其思想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9.
重点从布朗族的历史源流、语言与文学、所有制形态与社会发展、民间音乐艺术、婚姻家庭、民间信仰、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等方面梳理了近10年来布朗族研究的新动向。在总结研究呈现新特点的基础上,理性思考了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旨在为学界提供一个"人口较少民族"较为全面的学术动态。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西方中心主义的特征还十分鲜明,文化的全球性还未进入多元文化并存共生的文化生态环境下,既有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对立、本土文化与殖民文化的对抗,又有异质文化间的误读,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不同民族文化和文学又相互融合、吸纳与激荡。中国文学在全球性多元文化格局中的地位与身份的重新确立,首先要以一种真正的全球化视野和高度来审视和界定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在全球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学中的现实地位和身份,中国文学应对文化全球性的挑战的策略,一是要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找寻中国文学的传统和中国艺术精神,并实现其现代性的转换;二是重铸和张扬中华民族精神,赋予民族文学活的灵魂,形成具有现代性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使民族文学以鲜明的民族文化立场和身份赢得自己在全球文学整体格局中的位置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在当代世界历史研究领域已经产生重大影响的史学理论流派,全球史观反对历史编纂与叙述中的"欧洲中心论",主张以"全球普适的历史话语系统"书写人类历史;反对线性的历史发展观与文化、文明之间的单向交流,主张探索不同文化与文明之间的"横向联系",注重解析不同文化与文明之间影响的形式与交流的内容;反对单纯地以"民族国家"作为历史叙事单位,主张以"全球"作为历史研究单位.援引全球史观的理论主旨,并结合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发展的现实,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的未来发展需要在三个方面进行尝试,即超越"欧洲中心论",彰显不同地域与民族国家教育史的具体价值;强化全球意识,加强教育交流史研究;更新外国教育史学科叙事单位,展示教育史自身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12.
国学不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也不是哲学、史学、文学,更不是宗教、意识形态。它的研究领域仅仅局限在学术文化的范围之内。它的性质,是全球化、现代化语境下民族传统文化的系统更新;它的内涵,是外来文明冲击下民族国家的生存诉求,近现代转型时期民族社会的秩序诉求,全球化与现代化双重挤压下民族文化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对于少数民族的关照愈加浓烈,并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开创了璀璨的文明世界。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在人民的辛勤劳作与创造智慧中,形成了丰富的文化生态体系,文学创作不断发展,作品更是浩如烟海,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是长期以来,有关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多集中在其存在价值及形态的独特探讨上,缺乏整体上的客观、全面认知,影响了其在更大范围内大众价值肯定,文学教育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视角。本文基于对少数民族文学价值构成的解析,将之置于文学教育语境下进行了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4.
本尼迪克特在她的《菊与刀》中指出日本文化是不同于欧美"罪感文化"的"耻感文化"。Verschueren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本文在顺应论理论框架下对《菊与刀》中的"耻感文化"进行了语境顺应性的分析。通过分析耻感文化背景下的日本人在交际过程中是如何对交际语境进行动态顺应并作出相应的语言选择,进一步探讨了语言的选择与文化语境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尧熬尔是突厥语和蒙古语族群融合的群体,亚欧大草原视阈下,"腾格里主义"是尧熬尔人的根,亚欧大草原是其文化传承发展的空间。我们的研究应把尧熬尔人纳入内亚民族共同的历史范畴中,在亚欧大草原的广阔舞台中比较审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从"历史"与"逻辑"两个视角梳理语境构成:"历史"语境侧重于建构语境内在、稳定的部分,"逻辑"语境则由静及动,侧重于外在、动态的部分。兼顾两者,从而全面把握语境构成。在此基础上,思考语境研究中的两个问题:一,将语境分为表达语境和接受语境是否合适;二,认知语境的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17.
陈铨在抗战时期提倡构建民族文学,是在抗战特定的历史语境、陈铨自身受中西方文化影响下文化背景共同形成的。他倡导民族文学运动,强调"国家至上、民族至上"试图用文学的力量来重新建构有"力"的民族精神、推崇"英雄";这种民族精神,在他的文学批评观念也直接的显现出,他的思想虽然含有一定的激进成分,但试在特定时代下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海洋文学的研究正逐渐走向深入,但是与之相应的海洋文学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实践却尚未起步。语言文学携带着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任,起着传承民族文化、塑造人格构造精神的重要作用。在国家海洋战略下重新发掘与利用我国海洋文学作品的审美资源,分享西方海洋文学作品的丰厚传统,并将两者加以结合,重视和研究海洋文学课程体系的系统建设与全面实践,为我国海洋文化观的建构提供强大的话语和审美资源。  相似文献   

19.
<十七年文学的时代性思考>是一部富有开拓性的文学研究专著.她以文学发展的历史客观事实为依据,将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作为考察"十七年文学"的基本视角,在历史的政治逻辑、文化法则相连通的语境中对研究客体作开放性的把握与思考,从而使"文学性"含量不高的"十七年文学"话语实践获得了空前的丰富性.作者摒弃了庸俗社会学、政治学的批评观念和模式,而立足于历史文化、民族心理的角度对"十七年文学"进行时代性反思,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批评观的同时,积极、合理地吸纳了包括新历史主义在内的多种先进的文学理论,既破除了陈旧的文学观念和思维模式,又避免了新的狭隘和偏执,成功地完成了双重超越和突破.  相似文献   

20.
文化研究是一种高度语境化活动.它要求从特定的具体的社会、历史、民族或政治等语境出发,对文学作品及其中的文化现象做出解读.美国黑人作家独特的生存方式使美国黑人文本呈现出一种和美国文学既相象又不同的"混杂性"特征与"双重声音".针对这种特征,只有运用文化研究的语境化理论,在关注文本的同时,将黑人文本置于其特定的语境之中进行解读,才能在文本中达到对黑人实际体验的正确理解,并从中透视出黑人文本解释的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