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好的音乐多了,喜欢音乐的人多了,但是“听不懂”音乐的人也多了。人们一方面喜欢音乐,一方面又为“听不懂”音乐而困惑。音乐究竟能不能“听懂”?音乐究竟“叙述”了些什么?这是音乐这门艺术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音乐材料的非自然性、非语义性和非具象性使得音乐艺术不像其它艺术那样客易“听懂”。人们试图通过文学的形式去诠释它,但是力不从心。既然音乐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我们就要尊重它;既然音乐是供人们欣赏的,我们就可以充分享用它;既然音乐“什么都没有说”,我们就不存在“听懂”与“听不懂”。  相似文献   

2.
探索音乐心理培养音乐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必须教会学生怎样学。以心理学为依据,“注意”音乐听觉的训练,是培养音乐能力的基础:“统觉”的积累,使音乐知识的学习变得轻松、容易,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音乐能力;评价,则是提升音乐能力的有效渠道。本透过以上三个角度,探索运用心理学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论述“音乐与欣赏”的三个重要环节:1、认识音乐,阐述音乐的性质以及理解音乐形象的六个要点;2、欣赏音乐的步骤,即从感性欣赏、情感欣赏到理性欣赏;3、欣赏音乐的具体方法,主要阐述欣赏音乐的根本在于认真学习音乐,追求高稚艺术,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4.
胡仕彪 《小学生》2011,(6):50-50
音乐艺术既是一种声音艺术,同时也是一种表演的艺术。音乐学习的教育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活动过程。因此,“重视音乐实践活动”是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引领学生走进音乐,使师生共同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享受美的活动,从而获得深刻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5.
张红 《云南教育》2001,(19):39-40
音乐课不仅能给学生美的享受,还能丰富想象,陶冶情操,启迪智慧。音乐教学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音乐教学中,我注意抓好以下工作。一、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催化剂。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在音乐教学中,我针对学生对声响具有强烈好奇心的特点,利用音乐作品中强弱分明、缓急交错的节奏,抑扬起伏、悦耳动听的旋律,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不断提高欣赏…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著名美学家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一书中指出:“音乐是情感生活的摹写。”“情感、生命、运动和情绪,组成了音乐的意义。”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学家贝内特·雷默认为:音乐是人类内在情感的外在符号表现,因此音乐教育的本质就是情感教育。我国《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指出“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音乐鉴赏中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能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音乐美。如何在音乐鉴赏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获得音乐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7.
曲高更应和者众——高雅音乐普及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敢 《教育文汇》2005,(12):4-6
如果你在大中小学校园随访学生,问什么是通俗音乐?我想,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出个大概,并且能举出一大串通俗歌星的名字和通俗歌曲的名称。但是如果你要问他什么是高雅音乐,能说出个子丑寅卯的就微乎其微了。这也不足为怪。因为,当今的广播、电视、舞台乃至音像出版物中,几乎处于垄断地位的是通俗音乐;而理应稳坐“大雅之堂”的高雅音乐却“龟缩”在一个小小的角落里。高雅音乐处于这种窘迫的境地,不能不说是艺术的悲哀,教育的悲哀,民族的悲哀。  相似文献   

8.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艺术教育现状有别于普通高等院校。要对高职非音乐专业学生进行有效的艺术普及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需要做到尊重个性,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授之以渔”,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灵活备课,因材施教;合理利用多媒体;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的首要特征是“听”。没有学生主体投入的听,就不可能有审美体验的产生,就不可能有学生个性的张扬。回归音乐听觉本质,将发展学生的听觉贯穿于音乐教学全部活动之中,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和创造音乐,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实现学生个性张扬的根本途径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执教者课后思考:1.用宽松的学习环境吸引学生,融入学习氛围。2.有效利用各种活动,激发学习兴趣。3.发挥小组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4.采用激励评价方式,给予学生自我实现的肯定。■评介者总体感受:1.把学生融入音乐活动中去学习音乐,这对“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很有好处。2.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以学生的生活为着眼点,既能面向全体学生,又符合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3.注意了“课标”提到的“提倡学科综合”。本课既有音乐与舞蹈、表演等姊妹艺术的综合,还有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比如要求说完整的…  相似文献   

11.
校园音乐是学校育人的重要内容,其寓教于乐的独特功能是别的知识技能学科所无法替代的。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教育、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大量流行歌曲充斥校园,“追星”高潮迭起,校园音乐环境受到极度污染。笔者了解到:一方面,流行歌曲以其通俗性的特点,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受到艺术商品化的炒作,容易获得青少年学生的欢迎;另一方面,学校的音乐课不能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音乐需要,校园里流行歌曲的不健康因素,已经不同程度地给学生带来一些消极影响,进而侵入学生健康心灵,危及校园精神文明。作为学校的音乐教师,要直面校园音…  相似文献   

12.
所谓“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就是教师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这一以“活动单为学案,活动为载体,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模式,与《音乐课程标准》倡导的“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殊途同归。本文试以《草原赞歌》一课为例,从“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三个教学流程“创设情境一实施活动一检测反馈”着手,对如何运用“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开展音乐教学活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学科。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首先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一个高尚的人。”新课标也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一项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一种由音响构成的听觉艺术,它是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一把钥匙;音乐形象是音乐的艺术形象,在音乐艺术教育中是一个关键因素,必须注重发挥它在艺术教育中的作用。同时,要注意把艺术教育的目标定位干熏陶学生高尚情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上来。  相似文献   

15.
音乐作为人类最主要的精神食粮,人们之所以需要它,是因为它能够给人以愉悦、以享受,能使人在精神上产生愉悦与美感。可以说,审美愉悦性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正因为音乐具有愉悦性,人们才有可能在心情舒畅的前提下去主动参与音乐审美活动。所以说保持学生良好的心境,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愉悦,这既是音乐教学获得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也是音乐教育的目的之一。当学生处于愉悦状态的时候,最有利于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使“学习是一种艰苦劳动”披上一层乐于主动接受的色彩。这种变“苦学”为“乐学”的状况,最适于在音乐教学中体现,这就是所谓的“乐(音乐)即是乐(快乐)”的道理。  相似文献   

16.
培养音乐表演学生个体良好的实践意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是21世纪高职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要使命,而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形成是离不开实践课程的。艺术实践课程是高职音乐表演专业教学计划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针对高职音乐表演专业艺术实践课程的现状,提出了“制定切实可行的大纲”、“拓宽艺术实践的途径”、“建立综合评价制度”等强化艺术实践课程的建设对策,为学生终身享受音乐、学习音乐、传授音乐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论音乐教学中的“适用性”原则王荣凯关键词音乐教学;适用性原则随着我国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艺术中专学校也出现了多种办学形式和多种培养层次的专业教学班。特别是带有委培和自费求读性质的专业教学班,按其培训目标,势必在教学中突出“适用性”原则,才有针对性。那...  相似文献   

18.
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体验和理解艺术的一种实践活动。人们可以通过音乐欣赏课,广泛“读乐”与艺术实践活动,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与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美育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的价值愈显重要。址海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试行稿)》指出“音乐课程是以音乐艺术为载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审美体验价值是艺术课程价值中的根本性价值。中学阶段审美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说过:“音乐是最情感的艺术。”一节优秀的音乐课应该使学生和作品产生强烈的情感冲撞一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架起情感的桥梁.形成一个“设情、激情、动情”的过程,用艺术手段启发、开拓学生的感情世界,培养学生心灵感应和投入体验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