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语是中国古代文化浓宿后的精品,它在保留了古代汉语痕迹的同时,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学好成语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化知识的捷径。 成语中的天文历法 古人根据日月星宿的位置来判定岁时节候。太阳正中时叫“日中”,将近日中叫“隅中”,太  相似文献   

2.
成语文化有“成语的文化”和“文化的成语”两种内涵。前者是指“成语化了的文化”即以成语为载体的各类文化;就其外延而言,只有那些被凝练到成语中成为成语意义内容的那些文化元素,才是所谓成语文化。后者是指“成语这种文化”或“作为文化的成语”,它是语言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外延是与成语的外延相当的。从价值论的角度说,任何有价值的成语文化研究,必须是合乎研究目标的求真原则、研究任务的求善原则、研究成果的求美原则。  相似文献   

3.
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多数初中生朋友对成语的学习仅仅停留在理解词义及用词造句上。其实作为一种记录古代生活、反映历史发展文化的小小四字成语,包含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成语中有宗教政事,有战争智慧,有名人趣事,有风物俗情,有人生哲理,有山川景色。学习成语时,尽可以纵横挖掘、探求它蕴含的文化奥妙。下面以几组成语为例,探究它所反映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婚恋俗情及中国古代妇女的婚姻命运。第一组: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指腹为婚“门当户对”反映出古代男婚女嫁讲究的是门户相当,朱门与朱门联姻,…  相似文献   

4.
成语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不少成语都折射出诸多的文化意义。很多成语与史实有关。如“归马放牛”本指武王伐纣后将征战用的牛马放归于华山的南坡和桃林的原野上的故事,“死灰复燃”原出西汉韩安国的故事,等等。有的成语与古代器物有关。如传说大禹铸九鼎,象征天下九州,象征国家,是极为重要的东西,故后人在说到某人的意见很重要时,用“一言九鼎”来形容。烹饪食物时,鼎下烈火燃烧,鼎内热水沸腾,有一种旺盛、热烈的气氛,于是就有了“人声鼎沸”、“鼎鼎大名”等成语。有的成语与度量衡有关。如“不同寻常”、“退避三舍”中的“寻常”、“三舍…  相似文献   

5.
成语在不断发展变化,成语词典应该把成语意义的发展变化反映出来。《中国成语大辞典》对“花枝招展”、“指手划脚”两个成语的早期义没有注意到,对“出其不意”等八个成语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的意义也有所忽略。漏收的义项应该补入。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它受到文化的影响,语言反映文化.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不尽相同,在语言上就会反映出这些差异.而成语是语言的精髓,因此它们更集中、更独特地反映了各民族之间的不同.本文将主要讨论成语的特点,英汉成语之间的差异以及在成语翻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不可望词生义的日语成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丽 《铜仁学院学报》2008,10(4):104-106
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在现代日语成语中可以看到大量汉语成语的“影子”,这就往往使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在学习、研究日语成语时陷入“望词生义”的误区。本文从日语成语的概念、来源分析了日语成语特有的意义,进而帮助我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日本民族。  相似文献   

8.
成语绝大部分源于古代,它保留了一些古汉语特殊的句式。(1)倒装句这是古汉语中常见的特殊语序的句式,在成语中多有反映,下面列举成语分述之。①宾语前置“时不我待”这个成语由于是一个否定句式,在古汉语中,代词宾语“我”前置于动词“特”之前,  相似文献   

9.
成语的语言文化特质可概括为四个方面:成语是语言文化的精华;成语是语言文化的“活化石”;成语是语言文化的全息元;成语是一种巨大的可以开发利用的语言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0.
成语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目前的成语教学没有很好地体现成语教学应有的特点和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需要为其加一点文化的“料”。一、成语教学的现状及成因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之花”,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是对青少年进行...  相似文献   

11.
以邯郸为中心的赵国赵地成语典故高度浓缩了赵文化的内涵、精神、特质和风格,是赵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株奇葩。本文从先秦赵国成语典故中选取了“安然无恙”、“董狐直笔”、“完璧归赵”、“刎颈之交”四个颇具典型意义且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成语典故作了文化内涵和文化精神的解读。  相似文献   

12.
成语语义与所有汉语词义一样,都是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必然导致这种“反映”和“主观评价”产生相应的变化,自然也就造成了成语语义的演变,这主要表现在成语理性义的演变和感情色彩义的演变两方面。人们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成语构成成分意义的变化、成语结构形式的特点以及结构形式的变化都是导致成语语义演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成语是汉语言文化的一部分,反映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从一年级下册起,在每个单元练习里均安排了”读读背背”板块,其中一部分就是“熟记成语”,旨在丰富学生的成语积累. 成语来自于人们的经典语言,积淀了祖先的聪明才智,它内涵丰富,寓意深刻.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性和形象性,教师不能仅从概念上向学生解释成语含义;也不能给成语下一个定义,让学生死记硬背.如果学生只是单纯积累而没有应用成语,很快就会回生甚至遗忘,这也就没有了学习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一种语言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本民族文化的影响.汉语四字格成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因而深深地打上了本民族的烙印.文章分析了汉语四字格成语与俄英成语之阅在地理环境及宗教信仰差异、动植物、数字和颜色意义方面的文化差异,并在“信”、“顺”和“功能对等”为翻译标准的基础上,讨论了汉语四字格成语的不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成语内容广泛,以衣着服饰为例,许多成语反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服饰的发展和穿着礼俗的变化。如成语“衣冠楚楚”表示服饰整齐漂亮,由诗经中的“衣裳楚楚”演变而来。“衣裳”在今天来说,泛指衣服,但在古代上衣称“衣”,下衣称“裳”(即裙),到了汉代又出现了“胫衣”(裤),这种穿着形式成了服饰的规范,如果颠倒着穿,就不合礼制。成语“颠倒衣裳”就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信息的载体。汉语成语更是汉民族文化的精华,最富有汉民族的文化特征。“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看似简简单单的一条成语,却蕴涵着元宵节日的“放灯”习俗、语言文字的“避讳”风气、“放火”有罪的价值观念和“官民对立”的社会现象等极其丰富的民族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7.
成语与文化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成语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而丰富的文化又对成语的产生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在是无法将两者分开来讨论。本文仅从“成语对文化的体现”这一方面,来谈一些拙见。  相似文献   

18.
成语是语言的精华,是“浓缩的文化”。英汉成语的文化内涵比较研究,在跨文化交际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性。本文以比较语言学的理论对比分析了成语在中西文化的内涵和差异,英汉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然环境,历史发展,生活习俗等方面各具特色,不同的民族文化语言具有不同文化特色的成语,成语承载了大量的民族文化内涵,折射出了中西语言文化中的内在相同规律和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9.
一般来说,英语和汉语成语包括:固定词组的普通说法、谚语、惯用语词组、俚语、寓言和暗指等等。成语基本上来自民间,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的文化特征、生活经验和民族特性。不同语言的成语特点既受到其民族文化特征的影响,又影响其民族文化。英汉习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王宁 《考试周刊》2009,(35):40-41
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在翻译时,译者应确切、深刻、完整地理解每一个成语的本意和引申义,不能只从字面上望文生义。本文旨在探讨汉语成语英译时可用的方法和技巧.将汉语成语所承载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最大限度地传译给外国读者.以便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正确使用成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