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孙悟空形象原型及其宗教精神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回本《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内蕴呈现为“形”与“神”完整统一的、“一多相摄”的结构体。而传统的《西游记》研究却普遍地忽略了它的“神”直接来源自明中叶现实生活的内容。小说的创作受到了嘉靖万历年间民间秘密宗教的深刻影响,小说中唐憎师徒的形象塑造亦都是以当时活跃于市井间的民间宗教家为原型的。孙悟空的奇幻历程正是这种宗教生活的艺术表达和审美升华。孙悟空形象中蕴藏的深刻的宗教精神是明中叶民间思想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2.
宗教基本上都具有禁欲倾向。中晚明异端思想涌起,大胆肯定人欲价值和世俗生活的合理性。于是,在戏曲小说中对不危害他人的僧尼道姑的情爱行为予以宽容和同情。作品以僧尼道姑的人性,去揭露宗教禁欲主义的荒谬和愚昧。而淫僧恶尼的肆意淫乐,正是禁欲主义下的变态行为,是宗教禁欲下的情欲迷误。  相似文献   

3.
宋懋澄是晚明尺牍巨子。他对晚明尺牍小品的兴起与发展均有开山之功。从内容方面看,其尺牍小品明显体现于三个方面:宗教哲理的思辨和调适、摆脱羁绁的努力与挣扎、狂夫之狂的追摹与自恋。宋懋澄的尺牍小品,表现出独特的价值取向和审美特征,是深具“晚明习气”的文学典范。  相似文献   

4.
试论中国闽南民间宗教文化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闽南地区有着丰富而神秘的民间宗教文化,这是一种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它对该地区民众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本文拟对闽南地区民间宗教文化的基本特点作一探索,以从整体和宏观层面上理解、把握闽南民间宗教文化的地位与功能。  相似文献   

5.
晚清秘密教派大多数是从青莲教和八卦教派生出来的。步入晚清社会以后,由于近代社会的变迁,秘密教派的发展出现了相对的停滞。晚清秘密教派处于由民间秘密宗教向民间秘密结社的转变期。晚清秘密教派的活动虽然触及到一些时代主题,但从本质上看是对近代社会的一种反动。  相似文献   

6.
周国栋 《文教资料》2008,(31):68-69
晚明时期由于新的经济与新的观念的兴起,在社会生活领域出现了与前代相比较有特色的生活方式,其中最让后人诟病的便是弥漫于晚明社会的性时尚:除此之外,漫游祖国大江南北的旅游时尚也是晚明文人生活中的一大亮点.不管这两种生活方式有多么大的区别,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晚明社会生活中所出现的时尚化的新特征是对传统社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的解构.  相似文献   

7.
民间信息传播自古有之,时代不同,其方式与内容也不同.《二拍》深刻反映了晚明时期民间信息传播的特点,这一特殊时代的民间信息传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当时及后来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与全盛时期相比,中国传统的宗教———佛教和道教在明代虽然进入衰落时期,但是却呈现出另一种特征,就是宗教的世俗化倾向。从这个角度说,明代的宗教对民间世俗生活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全面、细致和深刻。这一影响充分地反映在明代民间日常生活中流露的宗教情结上,体现在明代宗教仪式、宗教场所职能的世俗化和宗教语言的生活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浙江民间宗教在中国民间宗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表现在浙江是中国民间宗教发展兴盛的省份之一;浙江对中国民间宗教发展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浙江是江南民间宗教发展的重要基地;浙江民间宗教发挥的宗教和社会保障功能,平和的活动方式展示了民间宗教发展的另外一种风貌。  相似文献   

10.
晚明小品中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明小品代表了明代中叶崛起的人本主义思潮。其突出表现是个性解放和对自由的追求。晚明小品突破传统散文“微言大义”模式 ,把主题引向人的日常生活 ,注重个体化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方式。晚明小品为后来的文学变革注入了本土文化的基因 ,成为近代以后个性解放思潮的先驱。  相似文献   

11.
晚明是中国古代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商业异常繁荣,社会思潮活跃,是古代社会商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伴随着晚明社会商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晚明社会的变迁,而首当其冲的要算思想变迁。新"四民观"和"工商皆本"思想接连出现,促使大量人员加入商人群体,文人学士的加入使晚明社会的从商风气日重,导致晚明社会的商业化和世俗化,人们欲望的极度膨胀,社会生活走向糜烂,促使晚明社会在极不正常的情况下转型,这也是晚明社会走向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晚明文人结社之风盛行,士人以文会友、诗酒酬唱,形成了一种时代风气和社会潮流。考证潘之恒在各地的结社活动,可以了解晚明文人的生活风貌、精神状态以及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晚明以来佛教在社会救济事业远不如唐宋以前,除了政府政策的立意、乡绅势力的积极涉人与新兴民间宗教的相继参与,及频仍的战乱局限了佛教的社会救济能力外,如闽南地区某些寺僧受雇于宗族家庙(寺),担任提供宗教服务的神职人员,代为执掌祭拜家族先人的祭祀工作,流为家族之附庸。而这层雇用与依附的关系,似乎也隐藏着明清时期寺僧难以独立承担社会救济的另一个值得探讨的要素。透过闽南地区的几部家谱资料,就寺僧与家族在社会救济方面的推动与互动关系,进行更具体的观察。  相似文献   

14.
晚明社会政治腐朽,科举停滞,大量士人仕途受阻,科举生活成本大大提高。生活物质来源问题困扰着身无他技的士人群体。其中,一部分生员依靠廪粮、廪膳银或学田等维持生活,但这仅是士人中很少一部分人能够享受的特别待遇。大部分士人的生活物资,或依靠自谋生计,或依靠家庭、家族、友人相助,晚明士人生活物资来源的多样化趋势,反映了晚明社会的政治、经济、伦理等深层问题。  相似文献   

15.
邓君  周武庆 《文教资料》2006,(33):183-184
民间宗教就是在中国封建社会流行于社会底层不为政府认可的多种宗教的统称,明清民间宗教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反映当时社会的本质,是其社会最真实的反映。研究这些民间宗教的起源和发展,可以最大程度地研读当时社会的最为本质的面貌。国内外学者对明清时期的民间宗教研究已越来越引起重视,视角业已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本文拟从明清民间宗教中各个民间教门的研究,明清民间宗教与民众运动,明清民间宗教与国家政权等几个方面来了解明清时期民间宗教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乡评是晚明民间舆论的一种形式,反映乡里社会的群体共识和道德期许,因兼具公论批判的性质与评断是非的功能,成为晚明乡宦借以维持威望的舆论资源。乡宦一方面主动趋附乡评,通过救荒、慈善、基建等行为实现与乡评之间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随着晚明乡评的不断尖锐化,乡宦陷入恶评的漩涡中,他们因畏于乡评而杜门自守,与乡民的关系也不断恶化,以至酿成大规模的民变。最终晚明乡评参与并推动了地方社会权力阶层的力量转变,生员阶层代乡宦而起,但也造成了地方社会秩序的紊乱。  相似文献   

17.
人类在社会生活、生存与斗争中产生了原始崇拜、原始宗教和原始艺术。原始艺术与祭祀行为渐渐衍化为民俗。民间美术不仅是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宗教文化服务,并借助宗教的世袭领地取得自身的发展。宗教艺术与民间美术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晚明文人结社之风盛行,士人以文会友、诗酒酬唱,形成了一种时代风气和社会潮流.考证潘之恒在各地的结社活动,可以了解晚明文人的生活风貌、精神状态以及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长物志》与《陶庵梦忆》为中国古代晚明时期史料笔记的代表作。从文震亨到张岱,从物质生活中的物品选取鉴赏到精神文化生活中的娱乐、交游、节庆、风俗,晚明士人阶层的文化生活图景跃然呈现。诸如此类作品,乃作者心怀忧苦,希求文化得以承续长久之作。书中以逸写忧、以乐写苦的话语模式,是晚明士人特有的文化心理使然。  相似文献   

20.
民间宗教是存在于社会下层的一种民间结社组织。作为一种亚文化,它受到历代统治者君临天下、文化一统的排斥和压制。尽管如此,它仍为社会中的下层民众所共杨,成为他们满足空虚的精神生活的一种补充。本文要探讨的问题是:民间宗教这种亚文化群体,其内部是一种什么形式的结构来保持它的发展延续?维持这种结构的基础和手段是什么?这种结构对民间宗教本身和社会有何影响?民间宗教作为一个稳定的紧密型社会群体,它内部有一套稳定的社会结构,来保证这种组织的正常运行。下面我们以民间宗教最活跃的明清时期为切入点,以当时最有影响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