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波普尔的世界3和虚拟世界——兼与张之沧先生商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波普尔提出的三个世界理论是哲学本体论在上世纪的一个重要进展,但自从计算机网络技术所产生的虚拟世界出现以后,人们对虚拟世界能否用世界3来说明产生了意见分岐,张之沧先生认为虚拟世界是继世界3之后的世界4。本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并认为可以从人对生存体验的角度,把世界分为现实世界、虚拟世界和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出发,着重讨论了波普尔关于心身关系和人类精神现象的基本观点,并强调指出突现进化论方案对于解决心身问题的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一经提出就引起巨大反响,我国学者对之也有激烈争论。在新的技术和理论背景下,为“三个世界”理论的合理性提供新的证据,旨在论证三个世界的合理性及三个世界的相互关系理论,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世界3理论。  相似文献   

4.
脑——精神问题或身心问题,自古以来,一直与人们对世界本原的基本看法相联系,不是物质,就是精神,二者必居其一。本世纪七十年代,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主要代表人之一卡尔·波普尔(RarI R PoPper),在他的突现进化论中,系统地提出了“世界1、2、3”理论,即物质状态、精神状态和客观知识三个世界,它标志着批判理性主义本体论的建立。因此,深入剖析“世界1、2、3”理论,对于了解波普尔的全部哲学思想体系以及研究科学哲学中的新问题,都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5.
英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波普尔曾提出一个享誉世界的学说,这就是“世界3”的理论.他将整个世界一分为三,即世界1——客观物质世界;世界2——主体心灵世界;世界3——人类文化世界.波普尔指出,作为主体的人,不仅生活在世界1之中,更重要的是生活在世界3之中,即生活在一个文化世界之中.世界3虽然是人的创造,但它又是超人类的,它超越于它的创造者.它作为客观的知识体系,作为先在的文化传统,作为自主的人文精神,“对我们任何人的影响,甚至对最有独创性的思想家的影响,大大超过我们之中任何所能作出的对它的影响.”本文即根据波普尔的这一学说,对我国传统文化对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及其艺术行为的巨大影响作一些检视.  相似文献   

6.
卡尔·波普尔认为,除数学知识和逻辑学知识外,一切知识,尤其是科学知识都是猜测的、可错的.这是波普尔可错论思想的核心.文章一从历史角度探讨了波普尔对历史上关于知识确定无误论的批判;二从逻辑角度探讨波普尔可错论思想与其 "三个世界" 理 的关系,此外,还简略的分析了其可错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波普尔三个世界理论的核心是世界3理论,世界3理论与柏拉图的理念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相比较,是进步的和革命的,因为它"看"到了"现实性"的人.马克思主义总体观从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系统性把握中"恢复"了"现实性"的人.二者的区别其实就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这也就是现代西方科学哲学与"科学的哲学"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8.
数学美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哲学层面探讨数学美,以期对数学美的哲学基础问题作出解答.认为:数学美是一种自由价值,模式是它的形式载体,模式蕴载着序,序反映了模式的自由价值.此外,还用波普尔“世界3”理论对数学美作出简单而又明确的解答.  相似文献   

9.
脑-精神问题或身心问题,自古以来,一直与人们对世界本原的基本看法相联系,不是物质,就是精神,二者必居其一。本世记七十年代,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主要代表人之一卡尔·波普尔(kαγIR·poppeγ),在他的突现进化论中,系统地提出了“世界1、2、3”理论、即物质状态、精神状态和客观知识三个世界,它标志着批判理性主义本体论的建立。因此,深入剖析“世界1、2,3”理论,对于了解波普尔的全部哲学思想体系以及研究科学哲学中的新问题,都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10.
一、(12分,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2题。按照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的看法,可以将我们所处的世界划分为三个世界:第一世界是所谓的物理世界,第二世界即精神或心灵世界,第三世界指既有的文化世界。事实上,遮蔽了第二世界,其他二者就成了互不相干的自在世界。因此,有关问题可以着眼于主体进行阐释。历史发展至今天,人们进行学术创新首先必须从掌握第三世界的相关知识开始。不熟悉已有的相关文化成果,企求创新必然要流于虚妄和空疏,即使思维富有创造力,提出的所谓“新见”可能早已是旧闻,徒劳而无功。我们需要在综…  相似文献   

11.
波普尔在<客观知识>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其中"世界3"是指客观知识的世界,它具有客观性和自主性,引导科学知识的增长.拉卡托斯认为"科学研究纲领"存在着自主性,同样引导着科学的发展.对比"世界3"和"科学研究纲领"的自主性,可以发现二者在解决对科学知识增长问题上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着相异性.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波普尔的心理学观点;波普尔认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是伪科学;休谟对“归纳问题”的心理学解释也是错误的;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过程是“尝试和错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波普尔将赫拉克利特当作历史主义早期理论家之一,他对历史主义的批判即是从赫拉克利特开始。波普尔将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思想归结为两个主观点"宇宙的变化和隐藏的命运",却不从哲学史发展角度来分析这两个观点,完全曲解了赫拉克利特辩证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波普尔提出证伪学说,并认为应该用此学说取代归纳法而作为科学推理的方法。这一转变在科学哲学的历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重大意义。众多学者认为波普尔的方法悄悄地将归纳法从后门重新请了进来。文章正是要反对这一论点,并尝试证明波普尔的方法是彻底的演绎法,在理论上是能站得住脚的。与此同时,指出了此研究进路必须要面对的主要难题。最后,笔者从认识论的角度切入,分析波普尔对休谟问题的理解的深层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5.
元宇宙的兴起凸显哲学二元认识论的一个缺陷——把“媒介”排除在人类认知之外。柏拉图“洞穴隐喻”可能是最早的元宇宙雏形,20世纪媒介开始进入哲学研究的范畴,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和媒介环境学说为解释互联网哲学本质,解读媒介技术与物理世界、与人类认知的关系提供了富有洞见的理论框架。本文依据“三个世界”框架,从媒介技术与物理世界、人的认知的关系,讨论了元宇宙、平行世界、数字分身等概念的含义。进而从媒介技术自身演进的视角,分析了数字媒介技术的修辞特征。由于游戏、VR技术带来了一种用“活”的表达方式呈现“活”的知识的新修辞手段,将推动学术研究出现一场“范式”革命。  相似文献   

16.
波普尔历史本体论的核心是反“历史主义”,本质是唯心主义的。在历史本体论上,波普尔批判了“历史主义”关于历史存在规律、历史可以预言的观点,他认为:社会历史现象不能重复;社会历史现象存在的趋向并非规律。波普尔历史本体论的哲学基础是“第三世界”理论,其特点是客观性和自主性。  相似文献   

17.
卡尔·波普尔(Karl R Popper)是20世纪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其学说曾引起世界学术界轰动,对当代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关于中国学界早期引介波普尔学说的科学思想史研究中,一直延续着大量的模糊说法,对于波普尔学说引介入中国的时间、路径、领域和影响等问题尚缺乏了解。查找到的文献证据表明:第一,在时间上,波普尔学说进入中国始于"文革"之前,而不是"文革"之后、改革之初;第二,在数量上,"文革"前至少有近20篇文章引介波普尔学说,并非"仅有几篇";第三,波普尔哲学的核心内容"分界问题"和"证伪主义"早在1959年就被完整地介绍到中国;第四,波普尔学说最初进入中国学界的领域是历史哲学而不是西方哲学;第五,波普尔学说最初在中国是作为反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反面教材进行批判的对象。  相似文献   

18.
分界问题是科学的划界问题,归纳问题是归纳推理的正确性问题。波普尔在重新思考和分析这两个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以“证伪主义”和“科学知识增长”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哲学思想。所以,分界问题和归纳问题成为波普尔科学哲学思想的基础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19.
波普尔反“历史决定论”思想曾在国内学界引起广泛争论。本另辟蹊径,结合时代背景,从分析波普尔的个人性格、学术性格及其学术思想形成的经历入手,解释了其反“历史决定论”思想的根源所在,并对这一思想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20.
波普尔的科学哲学一直是我国理论界关注的焦点,证伪主义的方法为大家所熟知。本文介绍波普尔“真理观”的形成过程,他的逼真性陈述定义、对于真理的度量方法,以及部分学者对波普尔的真理观评价,最后分析对波普尔逼真性真理观的四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