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是在清政府的推动下进行的一次社会改革,发生于十九世纪六十到九十年代.洋务运动涉及的改革内容广泛,包括了经济、军事、教育文化等.在近代史上,洋务运动的开展对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当时引起了世界关注.但是,洋务运动最终还是失败了,没能从根本上挽救中国.洋务运动开辟了中国近代化答大门,这一场历时三十多年的改革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洋务运动中的洋务派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兴办学校等事业,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颜炳罡先生撰文认为"戊戌变法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逻辑起点",否认了"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肇端".这一认识和观点值得商榷.实际上,从"现代化"本身的涵义看,其主要标志是工业化,其进程主要表现为社会的转型,即由封建专制下的小农社会向近代民主制下的工商社会的转型.而洋务运动所掀起的工业化浪潮恰恰推进了这一社会的转化进程,因此,洋务运动可以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逻辑起点.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是前后相续,旨在使中国走向现代化道路的两大历史事件.戊戌变法只是继承和发展了洋务运动已经开启的现代化事业,可以作为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逻辑起点,不能作为整个意义上的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3.
一、课堂设计指导思想: 1.人教版新编教材《中国历史》第三册的“洋务运动”一课和统编教材“洋务运动”一课,在教材编排上,有很大变化。统编教材的章目是《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把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相联系。新编教材的课题是《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把政局变动与洋务运动相联系。怎样的编排更好,可以进一步研究,。但新教材是从一个新角度去分析这一段历史。把握好这一点,是讲好这节课的关键之一。 2.中国近代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中国各阶级各阶层寻求富强道路的探索史。洋务运动是这一  相似文献   

4.
一、选择题中国近代企业兴起于洋务运动时期,根据你对近代企业的理解和有关洋务运动的史实,回答1~5题: 1.鸦片战争后,中国境内出现的最早的近代企业由A.汉族官僚创办B.外国资本家创办  相似文献   

5.
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然而,洋务运动没能推进中国近代化继续前进,最后以中日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而宣告破产。本文将从当时中国文化环境的主、客观两个方面,论证中国传统文化因素是如何影响洋务运动并最终导致洋务运动夭折的。  相似文献   

6.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工业近代化、军事近代化和文化教育近代化,与此同时,洋务运动也推动了中国的交通近代化和通信近代化,对中国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产生  相似文献   

7.
史学界关于洋务运动的分期问题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不少同志是把1884年至1885年中法战争作为划分洋务运动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笔者认为,这并不完全符合事物本身的实际情况,而以1883年发生在上海并波及全国的金融危机作为划分洋务运动不同发展阶段的界限较为合适.因为在这个时期,洋务运动的发展前后发生了一定质的变化.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对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影响重大,而且对日本、朝鲜以及远东政局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一、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1.甲午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从19世纪60年代起,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清政府内部出现了以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然而,甲午战争惨败,用事实证明了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也宣告了标榜“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破产。2.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是中日双方签订…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学术界围绕着洋务运动的有关问题展开了争论,诸如对洋务运动的产生;洋务运动的阶级基础;洋务运动的性质作用;洋务运动的分期演变;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洋务运动的产生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关系;洋务运动军用企业的性质作用;洋务民用企业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洋务派海军建设的目的作用;洋务运动的最终结局等等都存在有各种不同的意见。为了使大家更好地学习、研究这段历史,我就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作一些介绍: 一、洋务运动的产生及性质长期以来,不少论者认为:所谓洋务运动(或称“同光新政”),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  相似文献   

10.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至1911年清帝逊位约70个年头,是为晚清时期,占近代中国109年历程的近三分之二,又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近代化过渡的开端时期和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晚清政府,以洋务运动为国策,并与洋务运动相始终。因此,洋务运动的兴衰成败,同晚清政局息息相关。本文拟将这一时期的晚清政局,划分成洋务运动前、洋务运动中和洋务运动后三个阶段加以论述,而以洋务运动中为中心。  相似文献   

11.
韦光 《化学教学》2012,(8):69-72
通过对洋务运动时期有关化学书籍的翻译及化学人才的培养等史实的整理,初步探究了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化学教育所起的促进作用,论述了洋务运动时期中国近代化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洋务运动从经济上说,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求富"和"求强"的运动.这个至今争议很多的运动成为19世纪世界经济近代化潮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它最终没能使中国经济走向近代化.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导致了洋务运动最终失败的一些原因.  相似文献   

13.
洋务运动从1861年开始,至1895年结束,几乎占中国近代史一半时间。它是中国近代史上重大问题之一,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关系到当时中国社会向何处去的大事。中日甲午战争是日本通过朝鲜侵略中国的战争。清政府战败后,被迫签订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一、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及洋务运动的目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即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为根本目的;“西学为用”即以学习和运用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技术作为手段,来维护封建主义的“体”。洋务运动的目的和手段是矛盾的,这对矛盾是洋务运动最后破产的根  相似文献   

14.
洋务运动是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开端,而晚清法律近代化则是作为中国社会近代化一部分的中国法律近代化的起点,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洋务运动为晚清法律近代化提供了物质基础、人才支持,而且洋务派是晚清法律近代化的倡导者和支持者,其指导思想"中体西用"思想也是清末法制变革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洋务运动也称“同光新政”,因为经历了同治,光绪两朝。洋务派提出的“新政”口号,实质上是为了维持其封建统治,但洋务运动作为一个历史时期,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近代历史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总计有80年,洋务运动却占了将近一半的时间。在洋务运动中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变化都是明显的。“如果说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那么洋务运动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相似文献   

16.
洋务运动是中国迈向近代化的开始,中国近代化的民族报业就出现在这一时期。中国民族报业的近代化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近代民族报业的产生是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社会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代民族报业的出现不仅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而且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作为洋务派的重要领袖,李鸿章在推动洋务运动的过程中尽心尽力.洋务教育活动在洋务运动中占有很大比重,李鸿章主张改革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堂,派留学生出国留学,等等.这一系列教育活动与实践,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不仅仅表现在经济上,其对中国近代思想启蒙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这个运动开展的本身有力地冲击了封建保守势力和保守观念;同时,随着西方文明成果的引入,人们对西方文明的态度和传统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洋务运动开始,中国通过创办新式学堂和选派留学生,培养了大批新型知识分子.他们是推动中国近代思想启蒙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相似文献   

19.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仅关系到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关系到新旧阶级的分化、产生,而且对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变化,对后来的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杜石然、林庆元、郭金彬合著的《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科技》一书,以科学史的新视角,较系统地深人阐述了洋务运动时期近代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理论的引入及作为引入这些近代文明成果的重要途径——洋务教育。本书与一般洋务运动史的论述不同,它是以洋务运动时期近代科技在中国传播、应用为主线,围绕这一主线,作者深入论述了它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运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对洋务运动时期的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相互影响作了较为系统细致的考察与探索,并从  相似文献   

20.
六月十八日至二十一日,湘潭大学徐泰来同志应邀来我校历史科讲学。他专门讲了洋务运动问题。他介绍了目前我国研究洋务运动的情况及国内外对洋务运动研究的关注。他认为,国内外对洋务运动研究关注的原因,主要有二:1、洋务运动研究涉及到我国当前推行的实事求是的路线和对外开放政策,能否实事求是地处理现实问题和评价历史问题;2、洋务运动研究涉及中国近代史原有体系的改造或新建。他着重阐述了中国近代史原有体系的特点。一是以农民革命为主题的所谓“三次革命高潮”;二是以中国人民大众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矛盾代替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作为中国近代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