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治史所以明变。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代历史变动的根本原因,是由移民引出的北方"胡汉"问题与南方"侨旧"问题。《东晋南朝侨州郡县与侨流人口研究》探讨了东晋南朝侨州郡县的产生背景、成立原因、沿革变迁、地理分布、相关制度与影响,例证了利用侨州郡县复原侨流人口的方法或路径,开辟了研究十六国北朝侨州郡县与侨流人口的园地;凡此,便为解决东晋南朝史的"侨旧"问题打下了基础,也为探讨十六国北朝史的"胡汉"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合纵与连横     
公元前五世纪二十年代,战国时代开始,周王国虽然堕落到跟一个普通封国一样大小,但仍然荀延残喘地据守洛阳,不过已再没有人瞧它一眼。大批弱小的封国被消灭—被强大的封国一口下肚。到了公元前四世纪,强大的封国追随楚王国之后,陆续改称王国,国君也改称国王,提高到跟周王国、楚王国平等地位。各王国之间,一面称兄道弟,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史●三省六部制【概念解析】三省六部制始于隋朝,隋文帝建国后,综合汉魏、两晋和南朝中央职官的设置,建三省六部,以加强中央集权。三省指内史省(唐时改为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内史省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并颁发诏令,是决策机构;门下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  相似文献   

4.
南朝国婚形态是东晋的继续和发展。门阀制度和人物风尚对南朝国婚影响甚大。南朝国婚和东晋时期一样重视门第等级和人物才能品性等素质,但南朝国婚婚选倾向荫华势弱之族和清虚退让之士。南朝国婚门第观与人物观的变化反映了门阀制度和门阀士族走向衰微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5.
从西晋灭亡至南北朝始建这段历史,南方为东晋,北方则称为五胡十六国。但事实上当时的政权不只十六个,活跃在中国北方的也并非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北方古老的民族——丁零在汉魏西晋时期不断内迁,十六国时期活跃在中原地区的历史舞台上,建立了翟魏政权,北朝前期为反  相似文献   

6.
王闿运的拟古,只是学习汉魏至南朝诗的诗法,纯为艺术形式的摹拟,与内容无关.柳亚子、胡适、林庚白斥责他摹仿古人的情感与意境,完全不符合事实.他摹拟汉魏诗法的“以词掩意,托物寄兴”和南朝诗法的“婉而多思”;他的诗作就是对这些诗法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西汉诸侯王之财权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侯王有封国,是封君中最有权势的。他的财政虽然分别由相、内史、司农与少府具体管理,但其财权却掌握在自己手里。本文仅就这个问题作些考述,以此对“西汉诸侯王无独立财权”之论示以商榷。 一、诸侯王的财政职掌 西汉初期,诸侯王在财政上有以下一些职掌: (一)有租赋收入权。 《史记·五宗世家》引司马迁曰:“高祖时诸侯皆赋”。徐广注:“国所出有皆入于王也”。所谓“赋”,当然是指人头税,包括算赋、口赋。就是在景帝中五年以后,诸侯王不复治国,也决不是“独得食租税”,仍有收赋之权。《汉书·帝纪》中关于中央减免郡国租赋的九个诏令(后文将详细分析),就是最好的说明。  相似文献   

8.
吴楚七国之乱与西汉诸侯王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发生在景帝三年(前154)的吴楚七国之乱,是西汉规模最大的一次诸侯王国叛乱。这次叛乱,是王国分权势力与中央集权矛盾激化的产物。由于诸侯王与皇室亲疏关系的不同,利害关系的差异,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相互之间的矛盾,导致诸侯王国在叛乱中的重大分化。吴楚七国失败后,景帝对王国制度进行改革,诸侯王国的性质和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西汉诸侯王国从此衰落下去。  相似文献   

9.
江郞才尽     
“江郎才尽”这一掌故,源于南朝诗人江淹。江淹(公元444—505年),南朝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民权东)人。曾连续在宋、齐、梁三代为官。历任庐陵内史、御史中丞、紫金光禄大夫等。诗歌创作尤长于拟古,对六朝文坛绮丽之风有所摆脱。所著抒情短赋《恨赋》、《别赋》等,集中表达了社会地位低微者的情感与心理状态,为六朝文学名篇。由于他曾被封为“醴陵侯”,所以他的诗文集称  相似文献   

10.
以十六国至高昌王国时期的出土书为重点,兼及吐鲁番同时期古墓葬出土的丝织物,探讨了十六国以来高昌丝织业大发展的原因。对其特殊的时代机遇作了揭示,对作为丝织业发展基础的广大蚕桑织造户的状况及其与官府的关系作了研究。同时对高昌本地制作波斯锦等“胡锦”外销产品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魏晋时期,儒学式微,维系传统思潮的势力变弱,老庄思想对魏晋人影响渐深,魏晋女子得以暂时摆脱传统思想的禁锢,她们的个体意识开始觉醒,社会地位得到提高。《世说新语》中的女性才华出众、智慧超群、胆识过人,有个性,有真情,追求自然平等,彰显了魏晋时期女性新气象。  相似文献   

12.
上计制度在魏晋仍然存在,并继续发挥着考课地方官员的作用。从上计吏之选派、上计之内容、上计与考课之关系以及上计之主管部门等方面来考察,可看出魏晋时期的上计制度与两汉有相承关系。马端临所云魏晋“州郡无上计事”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史》是王仲荦先生毕生从事这一历史时期研究和教学的结晶。该著作贯彻了魏晋封建论的观点,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阶段,其经济文化成就为隋唐时代打下了坚定基础。同时,结构严谨,体例新颖也是该著作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代,天文星占对政治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历代统治者对天文星占给予了极大的重视,经常把它作为一种重要的统治手段在政治生活中运用。魏晋南北朝时期,天文星占不仅为改朝换代制造社会舆论,而且参议朝政、约束皇权,在君臣斗争中发挥着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5.
魏晋时期是上古汉语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时贤前彦对此时期的音韵学已有了全面的研究与论述。大体说来,两汉音系接近上古音系,而南北朝音系接近切韵音,三国魏晋正是变更的关键时期。因此,弄清这一时期语音的发展变化,对我们研究漫长的语音发展史无疑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法律儒家化是中华法系最富特色的标志,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的重要时期。文章探究了儒家的礼治原则与魏晋南北朝刑法原则之间的关系,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系列刑法原则具有的儒家化特征,并对其成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贞节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是个乱世时代,统治阶层和精英阶层,都意识到肃严贞节观念的重要性,女子的贞节被反复强调,并出现了女子由守节到开始殉烈的趋向。隋唐时期,进一步加强礼教,妇女的道德标准进一步强化。传统的儒家伦理道德观,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并实现了由礼入律的转变,贞节观念在唐代经历了不断趋严的势头。但总体来看,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贞节观念仍比较淡薄。  相似文献   

18.
"拭""抹""擦"这三个意义相近的词活跃于历史上的不同时期,经历一个此消彼长的发展过程。先秦两汉,常用"拭"来表示"用手拿东西擦掉人或物"这一概念。"抹""擦"萌芽于汉代,直至魏晋南北朝,"拭"仍然呈现出一枝独秀之态。宋明以后,"抹""擦"在口语中基本能够"拭"相互角逐,到了清代以后"抹""擦"在口语中逐步取代了"拭"。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尚巫之风非常盛行,由此出现了很多专业巫觋,他们多不从事其他职业,而以巫术为谋生手段。由于巫风昌盛,鬼神信仰泛滥成灾,民间供奉了许多不为封建国家礼典所认可的鬼神即“淫祀”。巫觋和淫祀广泛地存在于民间社会中,对社会生活乃至政治活动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时期蝗灾述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较之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蝗灾虽然稍弱,但仍是此期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由于总体气候偏凉,尤其是冬季偏冷,连续性蝗灾发生率较低。但蝗灾的空间分布有明显的扩大。幽、冀及江南的蝗灾发生年显著增加。因《春秋》灾异观的影响,此期对蝗灾的治理仍依靠人力捕杀。但也出现了改变农业种植结构的新方法。魏晋南北朝是一乱世,战争与包括蝗灾在内的灾害链发生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