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传输可以分为四种形态:“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一对一”是问题分解的终极,而“多对多”则是效率所追求的终极。由四种形态之间转变展开讨论,为了提高效率,网络传输应该转向“多对多”。群对群是“多对多”的另一种传输方式,或者说,是强调分群的“多对多”传输。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汉语中,“多”与“少”是一对使用频率很高的反义词,两者在句法结构上具有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主要体现在:“多”与“少”作状语的不对称;“多”/“少”作定语的不对称;“多”/“少”作谓语的不对称;“多”/“少”作补语的不对称;“多”/“少”作中心语的不对称.  相似文献   

3.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笔者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用七个字来概括:“五多一少一倾听”,“五多”是指要让学生多“读”、多“说”、多“想”、多“看”、多“表现”,“一少”是说教师要少“包办代替”,“一倾听”是指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想法。具体说,教师应这样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4.
孙鹏伟 《物理教师》2010,31(12):40-41
纵观每年高考理综国家卷试题中物理部分的压轴试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①给定“一个物体”但包含“多个过程”;②给定“多个物体”但每个物体只有“单一过程”或仅有“较少过程”;③给定“多个物体”包含“多个过程”同时具有“多个细节”.物理压轴试题通过“多个过程”、“多个物体”或“多个细节”增强试题区分度,以全面考查考生的审题、宏观把握、搜集和整理信息、综合分析、逻辑推理以及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诸多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探究性学习时,要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多“看”、多“问”、多“表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一题多用”包括“一题多叙”“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在数学教学中采用“一题多叙”“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方法,有目的、有重点地设计基本训练,有助于开拓思路,活跃思维,加强索质教育,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概数助词“来”和“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概数助词“来”和“多”,目前学界看法很不一致.本文对“来”和“多”的分布情况加以考察,比较其分布和搭配的异同.从表义辖域看,“来”的义域可以上下延伸.从语用倾向看,“多”只能表示略多,“来”既可表示略少,也可表示略多.  相似文献   

8.
一谈起文言文教学,一直以来大家都较为赞赏“三多”(即多读、多背、多记)教学法,笔者也深有同感。但一味的“读”和“记”却难免会使人厌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枯燥无味,如同嚼蜡”的感觉。笔者认为,“三多”学习法固然可行,但其中还应“多而精”、“多而准”、“多而高效”,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文言文阅读中的“读”和“猜”。  相似文献   

9.
一、学生书写错别字现象及成因分析 当前学生错别字现象普遍存在,其主要表现为: 1.笔画错误。表现为多笔画或少笔画、错笔画。如“茂盛”的“茂”中间多一点了,“染”的右上角“九”字上多一点写成“丸”,“犹豫”的“豫”字中“予”多一撇了,甚至“因为”的“因”最后一横没有了;“搜查”的“搜”字右边一竖没有竖到“又”字上……  相似文献   

10.
带“多”与“多么”字的感叹句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副词“多(多么)”赋予了句子强烈的感情色彩,使感叹句有明确的对象性,并且它们的句法位置都很灵活。但带副词“多”与“多么”字的感叹句在语义和语用上具有情感强度和交际效果的差异,句法结构方面的个性特征差异更加突出,集中表现在几种句式或结构对“多”和“多么”选择上的不同倾向性。  相似文献   

11.
“多”字的基本义是“数量大”,与“少”或“寡”相对。而在“你别多心”“你别多嘴”中是”过分的,不必要”的意思。在“他有50多岁”“大概有60多吨重”中是“零头”的意思。在“张三的为人比李四强多了”“去比不去强得多”中是“程度大”的意思。以上的“多”是用如形容词。“多”字有时也用如动词,如“这月的利润多了”“今天的人数  相似文献   

12.
王真  沈英莉 《考试周刊》2013,(77):25-26
中日两国语言中表示数量的基本形容词是“多”和“少”,但用法不同.日语里的“多”和“少”在必要时要发生形态的变化.中文里的“多”和“少”在任何情况下都无需变形.另外,中文里的“多年”一词不能直译为「多い年」.文章就中日两国中的“多”和“少”这一对基本形容词的意义、用法作比较,探究两国形容词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3.
黄廷飞 《成才之路》2012,(35):40-40
怎样理解“多读”这个概念?“多”有无限度?是不是越多越好?“多读”是指读的文章篇数多?还是遍数多?  相似文献   

14.
教育之优劣决定了“真人”的多寡。这人世间,“真人”多,则世界繁荣昌盛;“善人”多,则世界稳定和平;“官人”多,则世界动荡纷争;“恶人”多,则世界大战来临,人类面临巨大的毁灭危险。中国是一个有十三亿多人口的大国,中国的教育成功了,培养的“真人”多了,可以直接为世界和平、人类大同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当下的作文教学.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可喜之象。有的主张“多讲”,有的主张“多练”,也有的主张“多改”。总的来说,以“无拘无束”著称的“作后讲评”更受众人青睐,而“作前指导”几乎成了“呆板”“模式化”的代名词,受人冷落甚至否定。  相似文献   

16.
“许多”一词由唐五代“如许+多”结构而来,北宋时“许多”在“这样多”义项上成词,南宋时“许多”在“很多”义项上成词。《祖堂集》保存了“如许+多”结构早期而丰富的例子,对探索“许多”的成词过程功不可没。唐代诗歌的格律化要求加速了“许多”的成词。  相似文献   

17.
教学理论与实践层面、教学要素层面、教学时间与空间层面存在“一”与“多”的现象。教学中的“一”与“多”是相对的,其存在是合理的,在教学及其改革中,应辩证对待“一”与“多”。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工作要做好“导”的工作,需要做到“四多四少”:多民主,少强制;多激励,少批评;多引导,少说教;多用情,少用气。以“导”为主,辅之以“堵”,追求最佳的教育境界。  相似文献   

19.
《一贯问答》是方以智遁入佛门后的著作。该书以问答的形式阐述颇有争议的“一贯”问题 ,强调要透过争论把握“真一贯”,并根据华严宗的“一多相即”思辨将“真一贯”规定为“一是多中之一 ,多是一中之多 ;一外无多 ,多外无一”,同时围绕“格致”、“仁智”、“忠信”、“克己”诸命题 ,评论儒佛道诸家说 ,以揭示“真一贯”作为方法论原则的普遍意义 ,具有独到的思想价值和学术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0.
善待“话多”●袁先梯俗话说:“人老话多,树老根多”,这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得出的、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的至理名言。面对这“两老”、“两多”,自古以来,褒贬不一,尤其在对待“话多”上更是是非难辩,屈直难分。依笔者之见,还是善待“话多”为好。“树老根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