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历史材料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历史老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多种能力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促进学生的"学"上,从而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考对能力考查的偏重,中学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更加重视。那么,在高中实际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一些探索,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笔者认为,高中生历史学习能力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必须明确地坚持从高一年级开始,而决不能等到高三,  相似文献   

3.
高中历史开放型习题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新颁布的高中历史教学新大纲,特别强调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提出在历史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励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并在大纲最后附录22个研究性学习课题。上海市中学历史二期课改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是以历史学科结构为基础的中外历史比较专题史。  相似文献   

4.
正经过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笔者发现,高中的历史教学质量要想提高,要想达到师生共同的理想水平,关键步骤不能少,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使之热爱历史,讲究学习效率,注重书本知识与现实相结合,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关键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时随便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历史主要是讲什么?"学生们很快就会讲出:历史课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著名的战役、盛世与治世、条款与协定、历史上的国  相似文献   

5.
于美英 《成才之路》2012,(7):13-I0008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根据历史新课标的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为前提,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以"充分的自主学习、有效的合作学习和适当的探究学习"为基本策略,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努力提高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作者结合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的教学,谈谈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李剑红 《文教资料》2007,18(18):136-137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人认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以下四条途径来进行:一、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二、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调动学生自主参与;三、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四、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7.
历史是高中学习中的基础课程,也是一门人文社会学科,学习历史不仅仅只在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本文就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式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唐俊国 《教师》2011,(31):52-53
新课程改革总体目标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的方法,全面培养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就历史学科而言,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自主学习历史和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能力和健全的人格,则是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灵魂所在。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历史科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如何提高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在《全日制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稿)中,将研究性课程列为高中必修课。研究性学习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不失为教学改革的一种新方法、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体现在学习理解、实践应用、迁移创新所包含的各个能力要素上。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是中考历史命题的目标,必须围绕能力培养目标命制相关试题,让试题成为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重要资源。初中历史教学应优化能力培养的整体设计与过程,突出能力培养的学科特色与价值取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相似文献   

11.
在《全日制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稿)中,将研究性课程列为高中必修课。研究性学习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不失为教学改革的一种新方法、新途径。首先,要将教材内容的研究性学习贯彻到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把教学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和掌握历史的脉络上,让学生在学习中质疑、探究和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点燃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一、采用研究性学习学习课本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将课本内容进行了调整,引导学…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历史教材丰富多彩的内容信息为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提供了物质基础,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动学生思维机器,培养学生能力,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和教育教学质量。在高中从事多年历史教学工作,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连起码的阅读能力都不具备,严重影响历史课堂教学质量。阅读是学生从事学习的最基本活动,是研究性学习的基  相似文献   

13.
赵小红 《小学生》2013,(7):71-71
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在高中文科历史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学习潜能开发出来,是不断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在教育面向现代化,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今天,改  相似文献   

14.
杜平 《文教资料》2010,(1):133-135
当代教育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只有通过对高中理科学生的全面了解,进行多雏度教育:端正心态,明确学习目的;形式与内容都要重视:注重情景创设与课堂氛围,研究语言艺术,提高识记效果:在互动学习中指导学生提高元认知能力,平等互动.多种教学形式并用,提高学生的成就意识等,才能提高高中理科历史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所谓:"古学今用"历史作为了解过去,发展自身的一种手段,对学生的自身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将帮助学生探索伟大的中华文明,了解世界各个国家的兴衰,学习勤劳勇敢的古人,将这些转化为自身的能量,增强自己的素养和能力。目前传统的高中历史学习过于注重学生的知识点积累,忽略了学生自身消化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机械化严重,缺乏创新性和引导性。信息环境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将促使学生更加近距离的认识历史,感受历史,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能力。  相似文献   

16.
理性思维能力是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独立思考能力。高中阶段是培养理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历史学科具有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独特学科优势。为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观念,增强培养学生理性恩维能力的意识;设置理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有意识地发掘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内容;结合历史研究方法的特点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转变教学方式并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为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平台。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9,(82):125-126
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引入史学阅读,既能推动历史教师专业发展、又能拓宽学生历史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文中分析高中历史课堂上史学阅读的作用,分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与问题,给出基于史学阅读下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实现全面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任务,促进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8.
高中历史课"综合导向教学"指打通各学科严格的壁垒,借助相关学科知识和社会热点、焦点事件,建立历史与现实的联系,用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跳出历史来学习,用综合的视角探究问题,提升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在开放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创造性历史思维。  相似文献   

19.
在历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但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历史资料、提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还能使学生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观念。本文笔者结合历史教学实践对信息技术和历史教学的有机结合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则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有的学者也称阅读为“学习之母”、“智慧之源”。可见,阅读能力无疑是学生最基础的学习能力,观察、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和运用都以阅读活动为载体,并以阅读能力为基础,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运用密不可分。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加强对学生历史学科阅读能力的培养,以期奠定各种学习能力的基础,实现各种学习能力的提高。下面,笔者谈谈在高中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阅读能力的一些看法和做法。一、培养历史学科阅读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除了本文开头所述阅读能力是各种学习能力的基础这个因素外,笔者认为还有以下几个因素:1、从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看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来临,在历史课程目标中特别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