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本文运用语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我国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者对英语非宾格动词泛被动化的状况,结果表明泛被动化失误在非宾格动词的习得过程中相当普遍,但对非作格动词的习得并不存在类似的泛被动化;可转换类非宾格动词较之不可转换类非宾格动词可能要给学习者带来更大的习得难度。  相似文献   

2.
张超 《考试周刊》2013,(32):76-77
不及物动词具有不同的句法特点,英语的某些特殊构式具有非宾格和非作格性。结合构式语法中的构式压制现象,研究发现there构式的动词具有非宾格性,同源宾语构式的动词具有非作格性,这两个构式特有的句法语义特点,是对不及物动词的非宾格和非作格性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3.
非宾格动词理论研究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非宾格性假说”,不及物动词可以再细分为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许多学者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多种角度的理论探讨。文章以英语和汉语中的非宾格动词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语言中非宾格动词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以及不同学者提出的句法和语义诊断式问题,探讨这些诊断式是否能够较好地区分不同语言中的非宾格动词与非作格动词,并在总结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汉语移动样态动词动趋结构存在多语序显性非宾格句子,该种现象与英语、日语的移动样态动词非宾格交替现象类似,可基于非宾格轻动词GO做统一的句法生成分析。汉语移动样态动词动趋结构呈现三种不同语序的显性非宾格句子,是由于轻动词GO在汉语中既有无语音的零形式,也有具体的语音实现形式造成。本文的分析确保了多语序显性非宾格现象的结构统一性,可以较好地解释相关事实,同时,从汉语研究为轻动词GO的假设提供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5.
先秦趋向动词的句法表现复杂,其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是否必须带处所宾语;二是是否有使动交替形式。根据这两方面的表现以及非宾格动词的判断式,趋向动词中的一部分可归为非宾格动词,一部分归入及物动词或非作格动词,少数动词还可以两属。先秦趋向动词并不是典型的非宾格动词语义类,影响非宾格性的主要因素为客体论元在语义上是接近施事还是接近受事。  相似文献   

6.
非宾格动词是一种特殊的不及物动词类别,是英语语法模型描写的一个范畴。首先就非宾格动词的语言特征作了简单的描述和刻画;接着以作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为参照对象,对非宾格动词具有不同于一般的不及物动词的各种语言表现进行了阐述;最后通过典型语例的分析,揭示了非宾格动词自身的非宾格属性和在语义表征与句法形态两个方面存在的不一致关系。  相似文献   

7.
根据“非宾格性假说”,不及物动词可以再细分为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许多学者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多种角度的理论探讨。本文介绍了不同学者提出的句法和语义诊断式问题。  相似文献   

8.
汉英非宾格动词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艳玲 《文教资料》2006,(32):172-173
非宾格理论把不及物动词分为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这已成为许多语言学家的共识。现代汉语中非宾格现象主要表现在:显性非宾格动词(surfaceunaccusativity),带地点存现句,不及物和使役交替句。英语中也存在对应的非宾格现象。本文简要地比较了两种语言中的非宾格现象。  相似文献   

9.
自从"非宾格假说"提出以来,非宾格动词就成为了理论语言学和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而非宾格动词被动化现象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许多学者从不同的层面对非宾格动词的被动化现象提出了各种理论解释和假说,其中有代表性的理论包括母语迁移假说、及物化假说、名词短语移位标记假说、非宾格陷阱假说等.但是大部分研究都是使用实验环境下收集的诱导性数据,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英语方位倒装句推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独地利用句法范畴内的格理论,词汇层面的动词的非宾格性,语用层面的焦点理论只能对英语方位倒装现象作出部分解释;因此只有将句法、词汇和语用三结合起来,才能对这种特殊句式的推导作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作格结构是一个句法和语义之间关系特殊的构式,属于英语语法模型描写的一个范畴。通过对英语作格结构语言特征简单地概述,基于其所表现的特殊语言现象,以句法和语义这两个层面为切入点,对相关具有代表性的语料进行了详细分析。解释了作格结构派生句式生成机制和动词非使役化后句式的非宾格性,并揭示了作格结构句法形式与语义表征之间存在的不一致关系。  相似文献   

12.
英语心理使役动词的被动结构,即v-ed句式是英语二语习得的一个难点。本文就英语心理使役动词的分类,语义及其主、被动句论元的颠倒匹配,“半被动语态”结构,英语心理使役动词v-ed分词与相应介词的搭配关系等方面对英语心理使役动词的被动结构进行了句法特性探讨。  相似文献   

13.
深层语义关系与表层句法结构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语言研究的焦点,本文以汉语的非宾格动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的对立现象及其深层成因,并结合语言类型学的研究成果就非宾格动词的界定问题讨论了汉语非宾格动词的诊断式,最后本文尝试运用构式语法理论提出了本文的观点,即带地点的存现句不能作为非宾格动词的诊断式。  相似文献   

14.
邵伟国 《台州学院学报》2005,27(5):29-31,35
英语介词被动句经历了从"直接被动"到介词被动、复杂介词被动和短语介词被动等主要发展阶段.能够使用介词宾语进行被动转换的有介词动词、不及物动词 介词、复杂介词动词和短语介词动词等四种动词形式,它们之间的句法功能和语义特征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英语动词不定式补语与汉语“兼语”都具有宾格性特征,在这两种句式中第一个动词授予后宾语的赋格,而这两个深层结构都给第二个谓语提供了逻辑主语。在句法层面上,两种句式具有共性。  相似文献   

16.
汉语中存在"领主属宾句"结构:非宾格动词带两个DP的结构.事实上此类结构也存在于其它语言中,具有跨语言的普遍性.此类结构是准双宾结构,是非宾格动词进入句法运算后与功能语类G所允准的传递性内主目发生关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非宾格动词的唯一论元出现在主语位置是一条语言共性,但在汉语中却表现出独特的个性特征,即:唯一论元可以做宾语,且主语为其领有者,句式表达意外义。这是由于汉语的非宾格动词其实就是动补结构中表状态变化的补语成分,因而汉语的非宾格句具有上述三个特性。借鉴及物性理论并立足于构式视角探讨这一句式的生成机制,认为汉语的非宾格句是一种事态句,是通过逆及物化操作而产生的句法后果。其句式义可概括为:某物(宾语)自发性的变化对其领有者(主语)产生出乎意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非宾格动词认知原为二元动词,但在非宾格构式形成过程中其原有的域外论元受到转喻迁移而消失,只剩下惟一论元作深层宾语。最终非宾格动词表现为不及物性。非宾格动词的“不及物性”与其“惟一论元是深层宾语”是辩证统一、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9.
文章旨在论述词汇表对于大学英语学习者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语法项目的学习产生怎样的影响。实验部分我们采取的是前后测控制组设计,针对的语法项目是英语中的非宾格动词。来自铜陵学院非英语专业二年级50名英语学习者参与了实验。他们分别被纳入有词汇表辅助组(25)和无词汇表辅助组(25),词汇表是以汉英翻译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前后测采用的是非宾格动词判断测试,阅读理解部分以单项选择题作为其测评依据。结果显示,词汇表确实可以促进该语法部分的学习,但是对于阅读理解能力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主动形式被动意义”的研究引向深入。章描述了英语中与之有关的常见句型并将之分类;讨论了这些句型中所包含的动词的共性特征——非宾格动词;并分析其内在的认知原理——EICM 中涉及自发动作,表达中动语态,其中的关联是自然关联:语言的形式与意义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