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作为一种“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朋辈咨询提高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在发挥朋辈咨询作用的过程中,要以“适合学生发展需要”为第一要务,将“以生为本、生命至上”作为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以生为本”是一种价值取向,当我们将“以生为本”作为教育的价值选择时,教育便具有了创造人的价值意义。以生为本,就是通过充分体察和放大学生身上的人格、性情和理想等方面的优点,来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贯穿“以生为本”的思想,可以使教育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邝邦洪教授指出:“以生为本是高校办学理念的核心。”这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很有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的重要意义,把以生为本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核心,坚持科学的原则,勇于创新,善于创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儒家人本思想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建立中要求教育目标确定应该一切以大学生为本;“修仁”思想提示我们教育内容的选择上要重视培养学生“仁德”思想和懂得“忠恕之道”;“修身养性统一论”的思想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方法指导;“神形合一”的思想启发我们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以生为本”是“以人为本”思想在现代教育中的具体体现,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理念,新时期高校发展必须转变观念,坚持“以生为本”。在《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实践中,贯彻“以生为本”是高校“两课”教学的重大改革。本文主要论述了《毛泽东思想概论》“以人为本”的特征和在教学中转化为“以生为本”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教育评价价值观决定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领域之一。新时期.我国存在两种鲜明的学生评价价值观:“以分为本”的学生评价价值观和“以生为本”的学生评价价值观。本文在深入分析“以分为本”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要树立“以生为本”的学生评价价值观.并提出了学生评价如何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相似文献   

7.
我国中小学校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二十多年,虽在诸多方面成效显著,但仍任重道远。俞国良教授提出,新时代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紧紧抓住“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牛鼻子”,实施“两点一线”的战略,即以中小学生的道德认知为“突破点”、人格发展为“着力点”,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或课程内容建设为“生命线”。本期访谈将邀请俞国良教授分享“两点一线”战略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8.
陈介孚 《考试周刊》2012,(30):146-146
生本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生物课堂中做到以生为本,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造“以生为本”的课堂环境:树立开放的教学目标——体现“以生为本”的价值观:运用生本教育的教学方法——调控“以生为本”的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生本理念的认识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的关照下,职业教育“以生为本”的探索应包含三个层面,即“以生为本”的职业教育行政理念、“以生为本”的职业教育教育理念和“以生为本”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以及与之相应的实践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辅导员在工作理念上要重视"以生为本",并且要掌握相关的学生个体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技巧能力,切实保障同学们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三全育人"是新时代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大学生成长现状及发展需求是探讨"三全育人"实践路径的基本前提。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对自我及专业的认知不够全面,学习生活现状不太满意,成长发展需求呈现多样化。"三全育人"的实践路径可以从"全员树立学生发展为本新理念、全方位构建资源深度融合新平台、全过程建立教学多维联动新机制"三个方面进行,以打造大学生成长需求服务新体系,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2.
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对培育大学生良好的社会心态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培养"90后"大学生的良好社会心态首先需要明晰社会心态的科学内涵,在思想意识上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培育"90后"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为基础从心理学的视野对"90后"大学生社会心态存在的问题进行解读,结合理论与教学实践,从了解世情国情、解决心理疑惑,坚定理想信念、填补心里空虚,提供人文关怀、抚慰心理无助,加强心理疏导、缓解心理焦虑等四个方面帮助"90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于关注知识价值、教师理性权威与面向未来的教育,而忽视个体经验价值、学生的反思力量与面向当下的教育意义,以致心理健康教育遭遇瓶颈。“经验重构”对提升个体经验价值、彰显“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提升学生的主体精神,丰富学生的个体经验以及加强“经验重构”的自我训练,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从心理逆境和网络成瘾看大学生逆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面临的心理逆境层出不穷,与之相应的应对方式却令人堪忧。有的采取一种极端的自伤或伤人的方式;有的终日陷入“无聊”、“郁闷”的旋涡不能自拔;随着网络的普及,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从网络中寻求压力释放的途径而形成网络成瘾。面对这样的现实,对大学生实施逆商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要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高校教育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党团建设、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16.
受到大学生自身因素和学校外在条件的影响,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培养出现困境。在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路径选择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是落脚点,提升学生幸福感、获得感是起始点,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作用是中介点,发挥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力是着力点。四点协同发力,真正培养出能够完成“两个一百年”伟业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7.
冲突是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但其负面作用并非无解。将冲突作为教育素材,可有效挖掘学生真正的意愿,明晰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进而为心理健康教育人员提供精准、有效的心理辅导参考依据。以冲突教育为视野,对冲突的教育价值进行深层次的解构。基于心理学视角对大学生冲突行为进行归因分析。基于冲突的教育价值和冲突行为的产生原因,确认基于冲突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开设心理咨询渠道,探究冲突的原因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定向心理建设,肯定学生对事物的辩证思维,弱化冲突中针对“人”的不良影响;开展团体情绪训练,提升学生情绪把控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降低冲突的产生频率。  相似文献   

18.
根据教育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要求,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培养学生健康观念和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学生健康素养,积极响应开展“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的倡导,研究创新在高校引入课下“校园APP健身跑”与大学生体育课相融合,以多样化体育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兴趣,以多元化评分体系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锻炼的积极性,目的在于大力发展大学生自主锻炼意识,提高身体健康素质,逐步养成健康第一的理念。辽宁几所高校共同合作,通过文献法、调查法、数理分析研究法等相互比较认证,发现参加“校园APP健身跑”学生的体质有了显著的变化,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的优秀率、达标率提高明显,学生已基本适应了自觉慢跑锻炼的健康生活习惯,“校园APP健身跑”融入大学生体育课的教学模式实践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9.
道家文化蕴涵着丰富的哲理思想,对人的心理健康调适具有显著作用。老子的“无为”和庄子的“逍遥”道理对人们的思想有很深的启发。针对当前很多大学生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建议把道家文化列入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系,由辅导员和专任教师研究、宣扬优秀道家文化,以缓解大学生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的广泛使用给人类带来巨大进步,同时也产生了不少负面作用。大学生是互联网使用的主力军,大学生"宅"现象就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这一现象对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在分析"宅"现象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教育者应从创新教育模式、完善思政工作者素质结构、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丰富校园文化等方面深入思考并正确对待大学生的"宅"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