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字妙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从海外归来,一到武汉,便迫不及待地到保育院去看望难童。在为难童演说时,他在黑板上写了个"春"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1939年筹办育才学校,深得我党南方局周恩来同志和董老(必武)、吴老(玉章)、邓大姐(颖超)的支持,也得到北碚地方当局卢子英先生等人的热情赞助,随即组织力量,分赴重庆远近的各个战时儿童保育院选拔学生(难童)。1939年7月20日借用北泉小学开学,旋即迁往古圣寺正式行课。  相似文献   

3.
1939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遍了大半个中国,祖国正遭到蹂蹒,儿童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为了让难童们有一个学习的地方,陶行知先生得到中共南方局的支持,在重庆北碚草街子的凤凰山上兴办了一所难童学校,这就是育才学校。它是我校的前身,被毛主席、朱德委员长和周恩来总理誉为“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先生就是第一任校长。育才学校从它建校开始到解放后,就一直受到敬爱的周总理的亲切关怀,师生们受到了巨大的鼓舞。今天,成了育才中学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了推动我们前进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4.
九一八事变后,在侵略者铁蹄的蹂躏下,我国大片国土沦陷,万千家庭流离失所,无数儿童成了无家可归的难童。因此,难童教育成了当时我国战时教育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1939年7月,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的育才学校,是一所战时难童学校。  相似文献   

5.
九一八事变后,在侵略者铁蹄的蹂躏下,我国大片国土沦陷,万千家庭流离失所,无数儿童成了无家可归的难童。因此,难童教育成了当时我国战时教育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1939年7月,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的育才学校,是一所战时难童学校。然而,它在当时全国数量众多、形式多样的难童教育机构中独树一帜,陶行知关于难童教育的思想在当时也独放异彩。  相似文献   

6.
育才荣光八十载1939年陶行知在重庆创办了一所以教养在战争中流离失所的难童为主的学校。陶行知要用生活教育之原理和方法,培养难童中之优秀儿童,使之成为抗战建国之人才。育才学校在抗战胜利之后逐渐变革壮大,其普通组留在了重庆(今重庆育才中学),专科组搬迁至上海。育才学校及其后来者几十年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众多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7.
1938年秋天,陶行知先生在重庆凤凰山古圣寺创办了一所育才学校,收容抗战烽火中的难童。为了不受国民党的控制,陶行知不要政府的经费,组织全校师生四处募捐。他宣布一条纪律,募捐所  相似文献   

8.
《华章》2007,(10)
1938年秋天,陶行知先生在重庆凤凰山古圣寺创办了一所育才学校,收容抗战烽火中的难童。为了不受国民党的控制,陶行知不要政府的经费,组织全校师生四处募捐。他宣布一条纪律,募捐所得涓  相似文献   

9.
敬告     
白丁 《学习之友》2009,(3):46-46
1938年秋天,陶行知先生在重庆凤凰山古圣寺创办了一所育才学校,收容抗战烽火中的难童。为了不受国民党的控制,陶行知不要政府的经费,组织全校师生四处募捐。他宣布一条纪律,募捐所得涓滴归公,任何人都不得借故暂借或挪用。一言既出,躬行不贷。他的上衣缝着两个大口袋,一个装公款,一个装私款。一次,他到很远的地方去募捐,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期间,南昌葆灵女中先后迁往庐山、永新、宁都、于都等地;豫章中学也先后迁往庐山、安福、兴国等地。学校在辗转迁徙,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办学,并对学生开展抗日爱国教育,值得称颂。(一)早在1932年初,葆灵女中就动员全校师生织毛衣、毛袜寄往前线,慰劳在上海坚持抗战的蔡廷锴将军所属的抗日将士。抗战初期,周兰清校长与南昌的几位知名妇女创办了江西战时儿童保育院,并派两名葆灵女中教师赴已沦陷的九江前线抢救儿童,还接受了来自浙江的9名难童和河南来的两批难童百余人。抗日战争期间,保育院先后收容难童达2000余人。时任保育院…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三九年夏天,我从歌乐山第一儿童保育院考入育才学校。当时,带队来院考试的帅昌书老师,是育才学校第一任指导部主任,同来的还有教音乐的常学镛老师,教文学的魏东明老师,一共是五位。  相似文献   

12.
1938年秋天,陶行知先生在重庆凤凰山古圣寺创办了一所育才学校,收容抗战烽火中的难童。为了不受国民党的控制,陶行知不要政府的经费,组织全校师生四处募捐。他宣布一条纪律,募捐所得涓滴归公,任何人都不得借故暂借或挪用。一言既出,躬行不逮。  相似文献   

13.
北京育才学校的前身是徐特立先生担任第一任校长、有“马背摇篮”美誉的延安保育院小学。经过近70年的发展,育才学校现已成为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在校学生4000多人的重点学校、全国名校。我1977年进入育才学校,1987年担任育才学校副校长,主管小学部的行政工作。通过十几年的办学实践与探索,形成了一套涵盖小学教育各方面的、行之有效的办学思想和组织系统,确立了“发展综合素质的教育思想,专家学者指导的科研理念,创新实干优化的领导集体,讲全面扬优长的办学模式,出名师聘优师的队伍建设,德能智能互促的教学质量,近程远程结合的网…  相似文献   

14.
秃头钢笔     
钢笔坏了,能修的修,不能修的,换一支新的,这是很平常的事。陶行知却不是这样,他所用的钢笔是早已落了笔夹,另配了笔套,写起来很粗很粗的秃头笔,但他不肯买新的。有人劝他换一支,他说:“秃头钢笔照样能写字。买支新的要不少钱,这点钱还是省下来办教育吧!”大任小学戚校长想送陶行知一支笔,怕他不收便想出了一个办法。有一天,陶行知来大任小学演讲,戚校长说:“您对育才学校三百个难童那么好,令我十分敬佩,我以后也要用您的精神办学校,关心每一个无人关心的穷孩子。”陶行知十分高兴找到了同道。戚校长说:“为了我们共同的心愿,我们交换一下钢…  相似文献   

15.
作为音乐家,他曾用两个钟头就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谱出了家喻户晓的曲子《快乐的女战士》。作为音乐教育家,其门下众多弟子已成长为当今音乐界翘楚,如王立平、赵季平、叶小纲、徐沛东、王黎光。如今92岁的他,依然伏在钢琴边潜心创作。1939年,重庆保育院一个不满11岁的小男孩,站在板凳上动情高歌了一曲《松花江上》,从此被选入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正式踏上音乐之路。  相似文献   

16.
1940年,中国遍地战火,日寇的铁蹄踏遍大江南北。陶行知为战时儿童保育院的难童们讲话。这些孩子在战争中失去了父母,年龄都很小。陶先生说:“我为大家拆一个字。”他掏出一张纸片,是大家都认识的字:中国的“中”。难童们高声喊道:“中、中、中!”陶先生把“中”字歪倒了,变成了“中”,他说:“如果中国躺下睡觉了,哪还有精气神?”他又说,“不但睡觉,还在睡中自己的胳膊打自己的腿,互相殴打,最后腿、手都打断了,‘中’字变成了什么?”他抽出了一个“日”字,“中国要昏睡,又在昏睡中打内战,必定变成这个‘日’字,中国就变成日本的殖民地。我们…  相似文献   

17.
在育才学校     
育才学校,顾名思义,是一所培养人才的学校。陶行知先生是全国闻名的教育家,和一般教育家不一样,他虽然留美归来,但思想进步,是同情共产党的,同周恩来、阳翰笙等人来往非常密切,和民主进步人士团结友好。他办的这所学校当时吸收了初中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学生,这些学生绝大部分都是全面抗战爆发以后流离失所,从江苏、安徽、湖北等地逃往重庆的难童,也有一些当地贫困家庭的孩子。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陶行知先生在四川合川县境内创办了育才学校,学生都是从战时儿童保育院选来的有各种才能的幼苗。他要求把他们训练成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同时规定教师和小孩要做社会调查,参加生产劳动,把孩子们锻炼成为用脑又用手的劳动者。为此他写了一首打油诗:  相似文献   

19.
苏文静 《陕西教育》2013,(11):61-61
1944年,重庆风凰山古圣年中,孤儿难童“盛装”舞蹈,绽开笑脸——避难于古寺的育才学校,用智慧和美的启迪浇灌出一片苍翠馥郁,而将这片断垣颓壁改造成乐园的人,正是陶行知。  相似文献   

20.
六点十五分,我的同桌童彼央来了。童彼央是个脸色苍白、郁郁寡欢的男孩子。他脑袋很聪明,是我们班的学习尖子,每天早上他都是第一个进教室复习功课。可现在他拉不开教室的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