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包含着许多深邃的天人和谐观、人本观、生态道德观等内容,它们分别体现了现代社会所崇尚的人文精神、道德理性、人格追求、和合理想。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现代管理可以从中得到有益启示和借鉴。弘扬“和合”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自我身心内外和谐,是现代管理的至高追求。打开和合思想的文化宝库,现代管理可以从中得到有益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传统儒家学派中和的思想可以说是和合文化的重要源头。"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能够反映和合文化的本质,而不仅限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国与国、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殷商时代是我国上古时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在三代历史中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从历史文献记载和甲骨文及商代考古资料中,可以看到商代的明君圣王为寻求和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当时,追求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家族的和谐,构建与周边方国部族的和谐,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我国和合文化的源头。  相似文献   

3.
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两千多年来,无论在界定人与自然还是人与社会,乃至对外关系层面,“和合”文化都规导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至今仍对我国的内政外交及纷繁复杂的世界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张恨水的“和谐”文化思想主要是以审美文化学和审美社会学为主体建构起来的,包括对国家与民族、人与社会、人与家庭等多方面的民族精神思考和人文人性探寻。他从国家与民族、人与社会、人与家庭等方面进行审视,所呈现的是一种对社会“和谐”、民族“和谐”和家庭“和谐”的文化追寻。而张恨水的“和谐”文化思想还包括他的“和谐”文学观和在文学创作上所追求的“新旧合璧”、雅俗和谐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5.
“自由观”是萨特“人学”哲学的核心,萨特“自由观”的实质是主观唯心主义。分析萨特自由观的实质及其内在矛盾,不仅能充分认识到其主观唯心主义的实质和消极作用,而更主要的是只有通过对“困惑”的充分认识,才能抓住矛盾、认识缺陷,使我们从中得到有益的、丰富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诸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理论和“和谐”观念是和谐社会理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7.
崔园萍 《文教资料》2006,(25):64-65
“和合”是中华民族独创的一个哲学概念、文化概念。在“和合”文化中深深蕴含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平等融洽、合作互利等理念。大学作为实施高等教育的社会组织,应该坚守“和而不同”的文化自觉精神,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西南联大就是在“和合”文化思想指导下一个成功实现合作办学的例子,对我们今天仍有很大启示。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追求一种和谐与统一,既包括人与自然又包括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统一。这种和谐统一的思想启示着我们保护环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世界和平与稳定,同时现代人又继承并超越了这种思想,可持续发展战略、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和平与发展的两大主题都是对该思想的借鉴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和合文化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精髓,其要旨在于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自我身心的融通与和谐,这种和谐发展的文化价值观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丁浩 《考试周刊》2010,(38):194-195
西方的自我实现观念经历了近半个世纪发展,从中可以找到贴近中国教育现实的元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观念契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阶段,和谐成为当今的时代精神。和谐社会中大学生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接受挑战,做出改变,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谐的发展,可以从自我实现观中获取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1.
王素玲 《培训与研究》2009,26(11):115-117
和合文化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精髓,其要旨在于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自我身心的融通与和谐,这种和谐发展的文化价值观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和合”文化内涵,明确“和合”教育理念,综观“和合”文化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内涵,把弘扬“和合”文化、倡导和谐理念、建设和谐文化、创建和谐教学境界有机融合到教书育人实际中,使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都得到和谐地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儒家文化强调的"和合"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儒家文化中的"和合"文化包括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以及人自我身心内外和谐.这些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道家文化有强烈的和谐意识,其"道法自然"的精神本质就是追求道、天、地、人的大和谐.道家和谐文化包括天人和谐、人际和谐与心灵和谐等各个方面,其基本精神强调人与道的和谐,认为循道发展为和谐之根本."守道","万物为一","复归于朴","不为物役"等是其主要内容.道家和谐思想内涵深刻,见解独到,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开掘和认识.道家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有思想启迪和警示意义,应从中汲取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姜斌 《文教资料》2007,(19):8-10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和谐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命题和核心价值,充分发掘儒家文化中所蕴涵的和谐内容,能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儒家提倡的“忠恕”思想、“孝悌”人伦、“仁、礼”道德以及“克己、修身”对在高校中进行人际关系、家庭亲情、人与社会以及自我心灵和谐的教育有着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山水文化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以求得人与自然达到真正的协调,并产生对现代环境设计以有益的启示.中国山水文化主张"镫怀观道",超脱于一般意义上的技艺,成为一种哲学的化身,这无疑启示现代环境设计者的智慧升华.  相似文献   

17.
中庸方法论与邓小平和谐社会观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尽管没有明确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但他所追求和建设的社会主义就是一个全面进步和协调发展的和谐社会。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者,邓小平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犹不及”、“执两用中”、“和而不同”、“和合之道”的思维方式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它既是中国古代“中庸”文化传统在现代的发扬,也使“中庸”的思维方式得到了更新和升华。努力挖掘中庸方法论与邓小平和谐社会观之间的联系,有助于从思想根基上加深对邓小平和谐社会观和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奥德赛》是“荷马史诗”的重要组成部分,描述了古希腊青铜时期晚期的社会政治现象,同时也详尽地介绍了当时的草原畜牧生产、种植业经营、畜产品加工和利用、社会生活等众多文化现象。为了现代草原文化建设,从古为今用的原则出发,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启示,如:虽然《奥德赛》是歌颂战争的英雄史诗,但渴望和平的愿望是人类的永恒主题;古希腊神话在当时人类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经济的繁荣要以生态和谐为基础;创造“荷马史诗”一样的文化精品,加快草原文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9.
“和”,最早见于甲骨文,本指乐器和声音的相应和谐,是宇宙万物的本质以及天地万物生存的基础;“谐”,本指音韵的和洽,引申为协调关系或适当状态。“和”、“谐”合用表达了人们对匀称、适当、适中和协调的追求。古代的和谐观意在强调一种有价值的普遍的和谐关系。“和”还与“中”合用,称为“中和”。“中”,本为正中、适当、恰当、适量,在哲学上是指相对于事物的两个极端而言,意在强调“度”的分界。“中和”也就是指“适中、适度与和谐”,并成为儒家人生哲学中核心理论“中庸”的主要内容。孔孟以“和”为目的的“中庸”之道,强调高度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并用来处理人伦和社会关系。“和合”概念,自秦汉以来被普遍运用,《吕氏春秋》将此概念用于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的起源、构成。“和合”文化自此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被普遍认同。而“天人合一”的观念则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共产党关于“和谐社会”的提法,就是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的,寻绎中国传统文化与当前追求、构建和谐社会理想的渊源,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周林霞 《红领巾》2005,(1):138-140
和合文化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精髓,其要旨在于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自我身心的融通与和谐,这种和谐发展的文化价值观对于调节当前高校德育中存在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等方面的冲突与矛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