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指导回答问题,训练听说能力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也是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指导学生回答时,我首先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教师提问时,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听,明白问的是什么,然后思考,怎样把问题回答正确,把话说清楚。教学时,我力求精心设计问题,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指点。对于那些性格内向,不愿发言或害怕说错的学生,尽量态度和蔼,语言亲切,鼓励他们大胆说话,为他们提供练说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语文教学目的,就是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还得从语文教师的素质抓起。这就要求每个语文教师坚持苦练教学基本功,自觉加强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加强听的能力训练。听的能力是人们在社会交际中最基本的能力,对教师来说尤其很重要。听的能力训练可以培养教师记忆的快速性、准确性等。训练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①语文教师要坚持收听广播、电视新闻,了解国内外时事,了解当前的世界新信息…  相似文献   

3.
谈到语文教学,往往只谈读写,不顾听说,致使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只重视读写训练.却忽视了听说训练。他们认为只要不聋不哑,就具有听和说的能力,教学过程不重视听和说的能力训练。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我们要从多方位、多层面地引导训练学生全面发展,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的需求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抓好高师生听知能力训练,首先,要明确训练的意义:听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言语活动;听力是一种基本的学习能力;听力是教师重要的教育、教学能力。其次,要遵循训练的原则和要求并掌握训练的内容和方法:从总体上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以听为主,听说结合,兼顾读写的综合训练方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听话习惯;呈系统径的训练。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听;理解听;记忆听;辨析听;想象听;快速听;观察听;听语感。再次,要注重实施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曾经有学生问我:“语文是什么?”通常,我会用八个字来加以概括回答:所谓语文能力,日读、日听、日说、日写.而在教师的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学生“说”的能力的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这里,课标将口语交际能力作为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加以阐述,提出要求,值得我们注意.我认为,教学中对于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训练是当前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大纲中曾提出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语文学科教学目标,但实际教学中大多教师注重学生的读写能力锻炼,往往忽略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从事多年的语文教学,我深深地感到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听说为读写的基础,读写为听说的升华。所以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更应该重视学生的语文听说能力。在实际的语文教学研究中,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听说能力:一、听为基础,兴趣入手在语文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中,听是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本课的教学设计根据低年级儿童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听中有说、说中有听,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理解、记忆、感悟、想象,运用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教学要求1.听故事,讲故事,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和口头转述的能力。2.训练学生认真听,了解故事内容,抓重点记忆,复述时表达要清楚、明白。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并把故事内容补充完整。2.评价时,激励学生说话,注意礼貌用语。教学准备1.动物…  相似文献   

8.
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说,语文是交际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新大纲的“教学原则”中规定:要“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全面训练”;要做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的语文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自觉学习语文,在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理解和应用母语的能力,即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必须做到听、说、读、写一起抓。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偏重于读写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忽视了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这就势必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空间。为此,正确认识与努力探索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措施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所应担负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项基本训练。听说是读写的基础。《大纲》指出:“听说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口头语言在社会交往中,运用范围愈来愈广泛了。因此,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而且还要积极注意培养、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刘裕 《江西教育》2010,(10):41-41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都注重读写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却往往忽略了听说能力的训练。为了让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通过“说”的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语文复式数学中,往往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教师问什么学生就答什么,教师抄什么学生就抄什么,不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我觉得,要提高语文复式教学的质量,一定要注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一、加强预习指导。课前预习是复式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复式阅读教学不论是两级复  相似文献   

13.
张贵子 《甘肃教育》2014,(14):58-58
正一、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训练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1.尝试将写作训练与听、说训练相结合。作文与说话不是互不相干的两回事,而现代中学生爱说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喜欢听、说训练。因此,在日常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说话能力的训练。如学完某课后,让学生谈谈感受;或针对某一人物谈谈看法。可以让学生稍加思考后发言,在学生发言过程中,同样要注重  相似文献   

14.
中专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听、说能力的提高能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口语交际在现实社会中的运用异常广泛,为适应社会的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听说的训练,打好口语交际的基础;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学习文学作品中人物交际时遵循的原则,掌握其交际方式,教给学生以交际技巧,提高说话艺术,学会交际,毕业后,能游刃于社会之中。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都注重读写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却往往忽略了听说能力的训练.为了让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通过"说"的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学习任何一种语言,其最终的目的都是运用此种语言进行交际,听说能力的培养就尤为重要。在听力训练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抓要点的能力,预测能力,认定各句之间逻辑关系的能力,抓特定细节的能力以及正确的听的习惯。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英语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创造轻松课堂英语氛围,减轻学生焦虑情绪,鼓励学生自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组织多样的课外活动,加强语言实践,把听说能力的提高与读写等各项能力的提高相结合,把课堂教学与听说实践相结合,在训练学生学习技巧的同时,还要注意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提高,坚持不懈,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相似文献   

17.
交际语言教学是交际教学思想的核心。它要求教师和学生把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来教、来学。所以说教学就是师生议主体的交际。培养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归宿,要实现这一目的关键在于英语技能的认l练。学生的交际能力就是在交际活动中认I练和培养出来的。一、听说训练在日常生活中,听和说是人们最直接、最简捷的交际形式,“听”是为了理解,“说”是为了表达。理解和表达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因此,加强听说i)l练,要注意听说的效果,多让学生听地道的语言、语调,注意听说的方法,变换听说方式,由简而繁、由慢而快,逐步提高对学生的听…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听说训练和说写结合,从中发现学生的多元智能,从而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和想象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角度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维,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说话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既是日常生活中与人进行交际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需要。因此,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要从低年级开始进行,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创设听说氛围,激发兴趣。教师应创设一个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在学生说话时,教师要注意传递激励和期望的信息,要注意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大胆地说。低年级的学生受知识水平,认知能力以及生活阅历的限制,语感能力比较差,往往对一些事物的看法不全面,回答…  相似文献   

20.
低年级学生所、说能力的培养受到教师们的重视,“听说”训练课的教学也在积极探索中。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听说训练所选内容多为学生喜闻乐见,形式活泼,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很感兴趣。这个信息告诉我们: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有一个较好的教学基础,因此对教学的要求也更高。我们的教学不能满足于一般的游戏活动,而要注意在训练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