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会欣赏     
正一个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妈妈,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只有她的儿子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  相似文献   

2.
有一位教育家曾这样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只要善于观察就能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我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优点,于是在班里开展了一项活动"每天欣赏一朵花",要求同学们每天关注一位同学,然后说一说该同学的优点有哪些,如果经过其他同学和老师的观察,大家一致认为该同学确实具备这些优点,就奖励该同学一张跷着大拇指的表扬卡.这样每个学生都成了被关注的对象,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  相似文献   

3.
小米的手套     
正早读课的时候,班主任老师带进来一位扎着马尾辫的女孩子:"她叫秦小米,是新转进咱班的。"言简意赅的介绍后,小米就坐到了我身旁。天刚转凉,小米却已经戴上手套,那手套细软精致。"我妈妈做的。"小米见我盯着手套,微笑着说,"妈妈做了一箱子手套。""噢!"我忙收回我的目光。一箱子,那该有多少手套呀?小米的话是真的,她一天换一双手套,每一双都不一样,每一双都很好看,她妈妈一定是为她量手定做的,每一双者那么合适。奇怪的是,  相似文献   

4.
张晓林 《下一代》2014,(5):21-22
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说:"每一个孩子都有其不同的智能强项,而每一种智能强项的充分培育和发展都能导向成功。"也就是说,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天赋,或者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而决定他能否成为真正天才的条件是他所受的教育方式是欣赏鼓励,还是批判指责。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三分钟都坐不了。"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写什么?她  相似文献   

5.
杨穆 《教育》2012,(28):41-42
温婉而谦和,沉静而睿智,一脸暖暖的笑容便有了令人亲近的感觉。她,便是全国优秀教师、常熟市石梅小学校长顾泳。《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性情温柔的她将"刚"隐于"柔"中,于自然质朴中追求"大爱无痕"的教育境界,阐释高尚审美情趣的人生态度。在诗意与祝福中"心灵相约"月亮没有过于炫目的光辉,然而它的纯净、它的无华是每一位教师追寻的人格品质。顾泳这样要求教师,她也是这样做的。顾泳有着诗人般的情怀,她说,"一所好的学校,远远看就像一道美丽的风景;走近她,还能嗅到浸人的芬芳。"近年来,她与全校师生一起,正是怀着这样的理念,开拓创新,在  相似文献   

6.
李钊 《教育》2012,(10):43
桐柏山系的大山深处,有这样一位老师:在流动课堂里自愿从教12年。山里人提起她,肃然起敬,说她是山娃子的"启明灯";山外的人提起她,说她是"太阳底下最令人敬佩的人"……习惯了在山坡上早读六七岁的娃儿,跑不动一二十里远的山路,可又没老师愿来教书;怕娃儿  相似文献   

7.
我的老师     
正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们班换了一位女班主任,她中等身材,长相很美。新学期第一节课,她走上讲台,对我们说:"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你们的班主任,教数学,我姓胡,叫胡宝琴……"然后转过身去,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胡"字。写完,她笑了,笑得像一朵花,她微笑的表情异常生动。刹那间,她有意无意地征服了我们。在这之前,我是很不愿意上数学课的。我的作文写得好,老师常在班上读我的文章,我也因此而沾沾自喜。自从胡老师教我们数学课以来,我渐渐喜欢上数学课了。其实,只有我自己心里明白,我是希望听见胡老师讲课的声音。  相似文献   

8.
温柔的力量     
我曾读过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位女教师的故事。那天,她去新接的一个班里上语文课,发现一个男生没有带书。她问他为什么不带书?男生说忘记带了。同学们笑了起来,七嘴八舌地说:"老师,他有健忘症!""老师,他一贯这样。"她笑笑,没说什么。第二天,她照样到班里上  相似文献   

9.
刚进高一的时候,我的成绩还不错,只是有一件事让我特别苦恼。我的同桌是一位学习非常刻苦而且死板的人。每堂课上,她郜在不停地记笔记,仿佛老师说的每一句话,她都要记下来才甘心。久而久之,我也受了她的影响。上课的时候,我强迫自己也像她那样把老师说的每一个知识点都用笔记下来,就算明知这是高考不可能考的(老师顺便提的一句课外知识的那种),我也忍不住记了下来。  相似文献   

10.
<正>【背景】一位老师在"圆的面积"新授课的全课总结环节安排了学生质疑,其中有一位学生的发言引起了我的注意,她说:"既然圆的面积转化成的是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那圆的面积公式为什么不写成S≈πr2呢?"这位老师可能是因为快要下课了,也有可能是对这个问题没有预设,不知怎么回答,老师说:"因为它是一个公式,所以必须用等号。"学生似懂非懂坐下了,很显然这位老师的回答并不能让学生信服。学生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看来学生并不认为他们学  相似文献   

11.
涂皓 《教育》2013,(13):24-25
在北京各区县中,家长们一向认为西城区的学校相对均衡、学生课业负担相对也比较轻。但清明节假期的第一天,西城区某名校读初中的王莉雅下午就有"课",要到培训班参加考试——学校减负,作业少、考试少了,培训机构的课和测试就多起来了。她告诉《教育》旬刊记者:"老师说了,你们如果现在给自己减负,将来后悔都来不及。"不仅培训班的老师这样说,学校的老师也这样说,只不过后者不公开说。王莉雅的母亲、一位高学历的中央媒体工作者直言不讳地说她不赞成"减负":学校减了,孩子只能到校外培训机构去。  相似文献   

12.
一开学不久,我遇到一位新教师培训时认识的小学语文老师小丁,并听她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昨天中午有一位家长来找她,说他的孩子拼音学得很差,读不来,也不会写。还说,问过同班其他几个小朋友,也都不会。言外之意,对老师的教学很不满意。当时小丁不知所措,幸好旁边的一位老师替她解围,  相似文献   

13.
一天,一位名叫汉纳的女孩在公园中散步,她环视着周围所有美丽的花草、树木、动物,甚至小鸟,绽开了笑脸,欣赏着这个美妙的花园。她突然停了下来,发现在前方有一株没长好的幼苗,她认为这株嫩苗是有生命的,便把它带  相似文献   

14.
不做债主     
刘霞 《生活教育》2015,(3):124-126
他们都欠我的宋女士是一位初一男生的母亲,她坐到我的面前还未开口,眼泪就已经落下。她努力调整了一下情绪后说道:"是孩子的老师给了我您的号码,我也是想了很久才决定来这儿的,也不知道你能不能帮助到我。我来咨询主要想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能让丈夫的心回来,一个是儿子能够戒掉网瘾。"我告诉她,我也许可以帮助她找到更多看问题的方向或情绪的出口,但是我不能确定她的丈夫能否回到家庭中来。她说:"我们原来的感情很好,结婚后一起从老家到这  相似文献   

15.
最近,笔者听了一位小学中年级语文老师的两节课,在教学结尾设计了一个让学生戴着头饰表演全篇内容的活动。当我问到这样做的意图时,她说:“实施快乐教学,‘多演’很重要,我看到别的老师这样做,我也就这样做。我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  相似文献   

16.
我与张红老师只有一面之缘,对她的了解也不太深,然而在编这组稿子的过程中却对张老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读到“‘摘’苹果”教学片断后,我沉浸在张老师的课堂中。张老师有开启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她让我看到数学课堂原来也可以如此美丽。她的课堂是开放的、灵动的,所展现的学生的内心是丰富的、充满想象的。能上出这样的课的老师,本身就是这个课堂的催化剂。这不禁让我感叹做张老师的学生真幸福! 一位学生家长在网上这样评价她:“张老师是一位在人品上平和、善良,在教学上能够因材施教的非常值得尊敬的老师!”得到学生家长如此高的评价,我想这与张老师在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改革是分不开的。“不断探索、不断改变”不仅是张老师的成长轨迹,也是每一位老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暗示无痕     
徐新星 《教育艺术》2007,(10):40-40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教师去新接的一个班里上语文课,发现一个男孩没有带书,男孩说他忘了带.同学们笑起来说:"老师,他有健忘症!"、"老师,他一贯这样."她笑笑,没有再说话.  相似文献   

18.
甜可乐     
<正>不容怀疑的数学有位老师对学生说:"数学是不容怀疑的。"她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例如,一个人建造一间房屋需要12天,如果12个人一齐动手,这间房子一天就可以建成了。"学生们也就模仿着老师的样子推理道:"如果228个人  相似文献   

19.
杜守娟 《辅导员》2011,(25):34-36
"生命的意义就是使自己每一天都有一些心灵与智慧的增长,每一天都对世界有一些奉献与利益。我们增长自己的智慧,是为自己开一朵花;我们奉献世界的,心,是为世界开一朵花。"林语堂的这句话不仅悄然进入她的内心,更默默印证在她踏实的言行之中。她就是第九届吉林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通化县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通化县金  相似文献   

20.
正在玉林市博白县浪平乡六山村的一段山路上,每天总会出现一位步履匆匆的中年妇女的身影。晴天,她迎着朝阳上山,雨天,她在泥泞中前行。一段长达6公里尚未通车的山路,是她每天上班的必经之路。她已经这样走了17年。提起她,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梁老师是个敬业的好老师!"这位"梁老师"就是浪平乡六山村小学熟鸡田教学点的教师梁礼莲,17年来,她用青春与热情,点亮了山里孩子的希望,书写了动人的教育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