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坚 《贺州学院学报》2013,(1):19-27,51
20世纪90年代之前,电影《刘三姐》、大型歌舞剧《刘三姐》等艺术作品在香港与东南亚地区的成功上映或公演,构成了刘三姐文化品牌走向海外的关键环节。笔者以香港与东南亚地区有关报刊资料为依托,在梳理刘三姐文化品牌走向海外的基础上,分析刘三姐文化品牌在海外成功的原因,探讨了刘三姐文化品牌国际化的策略。包括:关注刘三姐海外形象,充实刘三姐文化品牌的内涵;树立开放意识,聚合优质资源,打造文化品牌精品;重视香港的窗口与跳板作用,提高刘三姐文化品牌海外推广的实效性;以侨为桥,拓展刘三姐文化品牌海外发展新空间。  相似文献   

2.
曹婉婷 《考试周刊》2010,(17):43-46
电影《刘三姐》是我国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也是我国关于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刘三姐》中的歌曲之所以广泛传唱.其主要原因是它蕴涵了我国传统的民族特色。本文主要从歌曲的旋律、音乐形象和歌词三个方面分析了电影《刘三姐》的歌曲音乐特点。通过这篇文章,透视出电影《刘三姐》中的歌曲充满着热情真挚、追求幸福的性格思想。  相似文献   

3.
刘三姐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一个品牌,从彩调《刘三姐》、电影《刘三姐》、《印象.刘三姐》到正在开拍的音乐电视剧《刘三姐》,它正借助大众文化的羽翼发展壮大。以刘三姐文化的发展变迁为例,阐释了大众文化全球化传播视域中中国民族文化走向大众文化发展的必然之路,分析了民族文化如何借助大众文化发展壮大,并探讨了当前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父亲生前有两大爱好:一是收听、观看、学唱黄梅戏,一是对歌剧电影《刘三姐》狂热痴迷。父亲的笔记本里抄下的全本唱词除了严凤英主演的黄梅戏电影《天仙配》,还有黄婉秋主演的歌剧电影《刘三姐》。小时候镇上放过露天电影《刘三姐》,但因为路远,爸爸没带年幼的我去看。长大后在电视里看到,让我特别吃惊的是《刘三姐》居然是一部彩色电影,这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电影中确实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了解《唱山歌》是壮族民歌以及有关刘三姐的传说故事。2.能基本正确而流畅地演唱《唱山歌》。3.通过学习、欣赏《刘三姐》插曲,编唱《对歌》,从优秀的民歌中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难点创设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创编歌词、对唱山歌。教具准备1.电影彩调剧《刘三姐》  相似文献   

6.
宜州地处桂西和桂中结合部,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和我国"彩调之乡"。宜州人民自古以来能歌善舞,电影《刘三姐》就是以宜州彩调歌舞剧《刘三姐》为雏形而创作完成的。在建设和谐社会新时期,宜州彩调对于传承民族文化、促进地方经济迅速发展和民族团结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所论定的“经典文本”,是指“经典生成期传播”阶段的柳州彩调剧“第三方案”文本,由郑天健执导改编的歌舞剧《刘三姐》文本及电影《刘三姐》文本.由这些经典文本探讨文本呈现的传播语境,认定刘三姐经典文本的生成与雅俗文化的转向、北大歌谣学及中大民俗学运动、周恩来等领导人对地方曲艺之重视等文化动因有关;并关注抗战期间以桂林为中心的“西南剧展”与广西“刘三姐大会演”之“自我呈现”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8.
被“四人邦”禁锢达十年之久的歌午剧《刘三姐》,以及根据这一剧本改编的电影《刘三姐》重新上演和放映了。剧场和影院内场场座无虚席,街头巷尾,人人都哼着《刘三姐》的山歌。真是雨打梨花色愈洁,雪压梅花香更浓。《刘三姐》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这不仅因为它在午台上艺术地再现了壮族人民理想的化身歌仙刘三姐的形象,受到人民热爱,同时还因为剧中融汇了大量优美动听、扣人心弦的民歌,一次听过,真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相似文献   

9.
刘三姐文化萌发于唐末"依歌择配"歌圩风俗;清朝之前700年,刘三姐被奉为歌祖意象和歌圩代码,民众立庙,皇帝赐名;清朝、民国400年,"刘三姐"遍及两广,名列志书,演绎为多功能佑护神;建国至"文革"30年,戏剧、电影《刘三姐》震撼中外,是时代政治载体、民族艺术奇葩;改革开放30年,刘三姐品牌成为多元经济、文化的载体。实现...  相似文献   

10.
自从以《方世玉打擂台》为标志的香港功夫电影发祥以来,民族主义始终是横亘在香港功夫电影中的粗大横线.系列电影《叶问》与《叶问2:宗师传奇》试图从南北之争、中日之争、中西之争三个层面来建构其民族主义主题.一旦功夫电影中的民族主义成为一种强制性书写与情绪化宣泄,那功夫表演也就成了一种游戏性、杂耍类的视觉奇观,而功夫电影似乎也就逐步走向穷途末路.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90年代,我正在古都西安读大学,对广西文艺的印象,似乎是朦胧的,在大学课堂发现广西文艺只有陆地的《美丽的南方》、韦其麟的《百鸟衣》等零星的文学作品,其他的只剩下红遍中国的《刘三姐》电影了,以至于在《电影美学》课欣赏电影时发现《黄土地》竟然是广西电影制片厂拍摄时,心中自然有一份惊喜。毕业以后,我到广西某高校从事古典文学教学,  相似文献   

12.
我国壮族的民间传统有对歌的习俗,电影《刘三姐》中,秀才和刘三姐对歌的场面就十分精彩,其中蕴含着数学问题,它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  相似文献   

13.
消费社会语境中的刘三姐形象是缺乏真实意义的能指符号,可却具有多种意义的不确定性.《印象·刘三姐》把多样性的刘三姐符号和广西少数民族符号组合为平面化的消费文本,大众文化的书写使《印象·刘三姐》缺乏实质内容而主要依靠伴随的文本而产生意义,其文本意义的解读必须借用与刘三姐相关的各种社会文化文本.  相似文献   

14.
《龙虎风云》、《无间道》和《变节》等系列香港卧底电影,隐含着香港人的集体无意识。早期经典香港卧底电影表达了香港人特定的文化焦虑,但《变节》系列已将它修改为港人构想世界秩序的想象空间。这一修改暗示出香港人的自我意识在新世纪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即便没有《老港正传》,很多人也已经认识赵良骏。这位著名的香港导演,以其一贯的"电影风格"为人所熟知。关注香港、记录香港是他的电影的"主旋律"。在《老港正传》之前,赵良骏还曾拍过《金鸡》《麦兜故事》等反映香港人生活的影片,获得过许多电影大奖。从《金鸡》《麦兜故事》到《老港正传》,赵良骏想要用镜头——  相似文献   

16.
香港黑帮电影是一种类型电影,构成类型电影的类型元素有许多,其中最主要的类型元素有类型人物、类型环境、类型结构、类型符号等。从早期香港黑帮电影如吴宇森执导的《英雄本色》等到晚期香港黑帮电影如韦家辉执导的《一个字头的诞生》、刘伟强执导的《无间道》、杜琪峰执导的《黑社会》等,其中的类型元素发生了变化,分析这种变化对于了解和研究电影产生所倚赖的特定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人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白描、比喻、夸张、重复、视听营造几个方面具体分析《刘三姐》山歌的艺术特点,旨在加强人们对《刘三姐》山歌艺术价值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刘山姐》在现今社会流传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取材于云南文山、由文山本土作家创作电影的《阿峨之恋》是一部以壮族民族综合文化为题材(如:壮族版画、壮族民歌、壮族服饰等等)而创作的彩色故事片,于2008年10月13日公映,被誉为"新时期"的《刘三姐》。本文主要围绕影片对壮族原生态民歌等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作用、以及影片中壮族民歌合唱与对唱的应用这些角度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50代末,彩调剧《刘三姐》从民间骤起,迅速遍及广西,半年间创造了演员近6万人、观众1200万人的会演壮举,接着震撼北京,波及全国。改编成电影后,跨出国门,走进港、澳、台、日本,风靡东南亚。不久,一场政治风暴将它打倒。8年后它重新奋起,再上北京,又跨出国门。大起、大落、再起,缘于《刘三姐》所积淀的中华民族艺术精华,以及所依附的不同时代的政治因素。  相似文献   

20.
《便衣警察》、《渴望》、《四世同堂》、《编辑部的故事》这些曾牵动过亿万华夏子孙心弦的电视剧,很是红火了一阵。其中的主题歌「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投入地爱一次,忘了自己」更是风靡全国。谱出了这感人曲于的是雷(?),她是老一辈著名作曲家雷振邦的女儿。雷振邦曾为电影《刘三姐》、《阿诗玛》、《冰山上的来客》等作曲,在音乐的圣殿中,父女俩为人们谱写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