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辩答式"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反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以提高学生思辨、表达、审美能力为目的,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围绕特定的论题辩疑问难,让学生在辩论中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体现的是一种互动、自主、开放、建构和合作的教学理念,旨在提高学生的思考判断以及技能表达等能力。小学高年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勇于探索,不愿接受既定的结论,独立思考和评判的愿望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2.
辩论学习模式是是各科教学的一个新课题,历史辩论学习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方法进行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辩论来统一认识,促使学生加快思维速度,引发灵感,以激发出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本人以“辛亥革命是否成功了?”为题,先后在高一五个班中进行答辩,学生反映强烈,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学一直为低下的教学效益所困扰。为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时下很多专家学者都把主体性参与作为研究的热点问题。这是因为主体参与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还有利于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更有利于学生的和谐发展。在课堂上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辩论式”学习就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一、什么是“辩论式”学习  所谓“辩论式”学习是指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反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由小组或全班成员围绕特定的论题辩驳问难,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在辩论中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  相似文献   

4.
<正>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改革,需要注入课堂活力,辩论式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本文主要就辩论式教学的特点、分类、实施和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通过辩论式教学的研究,让初中语文课堂焕发生机。一、辩论式教学的特点所谓辩论式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反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由小组或全班成员围绕特定的论题辩驳问难,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在辩论中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辩论式教学具有以下特  相似文献   

5.
辩论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反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在辩论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素养的教学方式。学院思政课教师通过实施辩论式教学逐渐掌握了四个“精心”的操作技巧,并根据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了提前做好辩论课准备工作、发挥教师掌控引导作用、及时布置“后续”任务的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助于学生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辩论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缜密性,在解题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独创性、灵活性,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采用辩论式教学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并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一条有效途径。这种教学一改以往的单向式交流而成双向式、多向式交流。这样,课堂气氛会更加生动活泼,同时也增加了师生间的交流,教与学互相促进,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一、什么是辩论式教学之辩题所谓辩论式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反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由小组或全班成员围绕特定的论题辩驳问难,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在辩论中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是采用这种方法教学的。通过辩论来阐明道理,教师本身受到…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辩论是制造高潮的有效途径。通过有效的课堂辩论,能够让学生对教学难点、错点、重点有深刻的认知,由此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从教学实践入手,在辩论中发现、分析并修正错误,为学生创设课堂辩论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辩论式教学指的是将辩论引入教学过程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拓展学生视野及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Christopher G.Dugdale认为:如果没有课堂辩论作为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将课堂辩论引入英语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本文从交际策略的角度出发,分析交际策略对辩论的意义,提出加强交际策略教学,进行课堂辩论,以此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思辨式教学是根据辩论式教学而提出的,强调的是在辩论和互动中学习交流、研究的一种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在围绕学习主题或任务的同时,推进深度学习,提升数学素养。然而在我们的一线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认知、想象和思维的深入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文章通过找准辩点,有机渗入思维;多维推进,深度开发思维来阐述思辨式的课堂教学。通过学生之间的质疑、思辨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发展和数学的能力化。  相似文献   

11.
社会热点辩论,是指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的指导下,体现思想政治课学科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方式的变革为主线,构建教师引导情景下学生辩论社会热点的课堂教学活动方式。教学中要慎重确立辩论主题,充分做好辩论准备,精心组织辩论过程。辩论课能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融为一体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要求语文教学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辩论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辩论活动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调味剂,它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方式;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辩论活动既要解决辩论问题,更要兼顾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思维方式的激发;同时,教师对辩论活动要适时掌控,既不能控得太紧,也不能放得过松,要借辩论侧重于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广泛搜集整理资料。  相似文献   

13.
董海 《教学与管理》2011,(10):26-27
课堂辩论这一教学形式的引入,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增添了一抹新的色彩。它以开放、灵动和新颖的特点,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学生在积极的争辩中,碰撞了思维,进发了情感,展示了个性,同时又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言语能力,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水平,可谓是一举数得。但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些“变”了味的辩论,与我们的初衷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4.
“辩论式”学习是以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由小组或全班成员围绕特定的论题辩驳问难、各抒己见,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品德课上适时地组织学生辩论,可以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并勇敢和诚恳地面对对方的新观点、新见解,从而引发学生对问题更深刻、更广泛的思考。那么在品德课教学中如何进行辩论呢?  相似文献   

15.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口语交际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因此,教师要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参与,引起他们的交际欲望,激发他们口语交流的热情。对高年级学生来说,把辩论引向课堂,进行“辩论式”学习,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所谓“辩论式”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反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由小组或全班成员围绕特定的论题辩驳问难,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在辩论中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可以帮助学生避免考虑问题的单一性,摆脱思维的僵化、呆滞,克服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16.
英语辩论作为大学生英语口语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具有互动性和即时性的优点。而小组学习策略中的一些具体教学方法,如策略性分组、小组辩论以及小组互评等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创造性及论辩型思维,提高课堂效率。组员之间以及组组之间的互动,在即时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1.科学、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是有效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信息传递只是教师向学生单向进行,这样的信息传递大多是师生问答式,没有学生之间的讨论,没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更缺少学生自我调整、矫正的机会,从而也就无法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而合作学习,恰恰是对这种“缺陷”的弥补,同学之间互帮互学,以优带差;增加学生发言的机会,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为学生创设辩论的机会,在辩论中锻炼思维的敏捷性;  相似文献   

18.
魏崇启  凌一洲 《化学教学》2023,(3):55-59+65
实验探究和科学论证是化学教育中彼此沟通与转化的重要目标,但是在现阶段,论证在国内化学教学中严重缺失,且论证与探究相割裂。基于探究和论证的辩论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小组从探究实验中获得证据,使用论证的方法,围绕特定辩题展开辩驳、问难、磋商,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模式。这样的辩论式教学能够同步发展学生的探究和论证能力,促进知识的迁移应用,激发批判性思维。设计公平开放且有目的性的辩题、应用图尔敏论证模型、提供辩论结构图等策略可以支持学生辩论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9.
讨论式教学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某一问题或社会现象的某一方面,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积极的讨论、争论甚至辩论,各抒己见,互相质疑,互相启发。以求弄懂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在课堂上参加讨论活动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由表达见解和发挥才能的机会,为学生提供较广阔的思维活动空间,有利于学生质疑问难、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还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课堂辩论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学生在一种愉快同时又具有竞争和挑战的氛围中,挖掘自身潜能,使探究更加深入,产生更多的创造性成果。而通过营造辩论条件、激发辩论精神、培养辩论能力和方法、引导辩论过程、把握辩论要务等,可以充分发挥课堂辩论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