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所谓体验,是一种亲历亲为的认识活动,是一种积极参与课堂、参与学习过程的一种方式.通过体验数学学习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和规律.  相似文献   

2.
学生数学课堂学习需要情感支持,但这种情感一定是学生在课堂学习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中体验到的,而不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学生的课堂学习情感方向应与课堂教学方向保持一致,是一种因为学习需要不断被满足产生的、且为学习服务的情感,而绝不是相反的.此外,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应是一种微弱的、潜在的,情感活动强度和发生速度均较小,但相对持续时间较长、心境式的情感.若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情感不来自于课堂学习的刺激,或是不来源于课堂自我数学学习需要的满足,或是情感活动方向与课堂学习方向相反,或是发生速度较大,持续时间较短,都将不利于学生数学课堂学习.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接受、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使学生在亲身经历之后能够真正地体验和掌握,这才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真正体验,也是当今数学课堂改革的必然要求.本文就数学教学中的“体验学习”的认识及实施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数学课堂要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因此数学课堂要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功体验,将初中数学课堂打造为"生活课堂"。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时,要架设好课堂与生活的桥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体验相结合,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魅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让学生"享受"数学,改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惧心理。一、创设初中数学教学情境,树立学生数学源于生活的意识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5.
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自主学习。是一种体验学习,是一种探究学习。那么,构建“活”的小学数学课堂,应符合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经历数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它形式上是“研究”.实质上是“像科学家一样”地学习:“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现和获取.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不断地增强学习自信心,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那么.如何让研究性学习走进小学数学课堂,在课堂中闪亮呢?  相似文献   

7.
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学习数学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学.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从教育的角度看,是一种亲历亲为的活动,是一种积极参与活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亲历体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探究活动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因此,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信心,达到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凌琴 《新课程研究》2012,(6):159-160
新课标倡导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可见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对学生成长是十分重要的。体验学习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深入生命领域,调动各种器官去体验、去感受,去思考,能为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之间架起一道永恒的桥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提倡和注重"体验学习"。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呢?怎样才能让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成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如获珍宝的快乐呢?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得出:数学教学应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其实质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参与数学学习的意愿、能力和程度,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良好发展的前提,所以,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有效参与状态应该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作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课堂有效参与度,有五个问题需要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1.
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数学学习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突破点,通过生疑、剖析问题;通过研究、探讨,合作学习,从而解决问题,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进一步掌握数学的规律与方法的一种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优势在于: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领会数学,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它是以人为本的学习方式,能使学生变被动的“学会”为主动的“会学”、“想学”、“乐学”,从而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下面通过一道例题教学谈谈我的探究性学习教学.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课堂模式是一种“知识课堂”,以知识为中心,关注的是教学的结果;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模式则是一种“生命课堂”,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凸显了“体验性学习”的重要地位,其中至少有三次提到体验,即:“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  相似文献   

13.
关注教学的有效性,追求理想的教学状态是我们每个教学工作者的目标.在新课标体系下,我们应该以一种理性的数学学习思维和教学心态去引领学生形成新型的研究型学习氛围,努力实现“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文化氛围.根据教材特点,围绕某个专题,让学生用自我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体验过程,从而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这样的探究,着力于学生的学,目标指向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问题意识、合作意识的培养.探究应成为数学教学的常态.  相似文献   

14.
张爱荣 《学周刊C版》2010,(7):199-200
新理念下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学生学习的主战场也在课堂,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要构建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新课程改革.数学课堂应变“复习引入”为“问题引新”,变“灌输”为“引探”;课堂中设“市场”,让音乐进课堂。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通整合.反思体验.领悟建构。  相似文献   

15.
自主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学会学习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初中数学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维方法.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学生自主学习作些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数学观念与意识、数学品质与精神都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学习追求一种智慧,数学教育体现一种文化。文章从数学文化的角度出发,探讨数学课堂中数学文化的渗透,包括在欣赏中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真谛,在活动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在应用中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通过在数学课堂中的逐步渗透,让学生学习数学的文化之美,体会数学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7.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也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标准这个重要的新理念,就是提倡学生用亲身体验的方式来经历数学,探究数学。 那么,如何把小学数学课堂变为小  相似文献   

18.
林素平 《新教师》2020,(3):54-55
经验学习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方法,是建构生长课堂的有效途径。但长久以来,数学课堂偏重于理论教学,造成了“课本搬家”的现象比比皆是,在这种缺乏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学习,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造成了课堂沉闷现象。生长课堂是为儿童生长而教的课堂,学生可以借助生活情境,在探索和应用中去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体验中去感悟数学思想,在感悟中去建构数学知识,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如何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参与实践活动,做学习的主人,并建构一个不断生长的课堂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些理解。  相似文献   

19.
生态课堂的价值在于让学生的学习更符合认知规律.初中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离不开学生的体验,因为以"以身体之,以心悟之"为特征的体验,可以让学生主动地形成经验与数学学习、体验与数学学习的良好关系,从而提升数学学习过程的有效性,促进数学知识更好地生成.  相似文献   

20.
龚毅 《教师》2012,(31):100-100
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用活用好教材,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