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博物馆之旅》是著名作家纳博科夫的一篇不知名短篇小说,充满了奇幻色彩。对小说内容的解读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看待时间错位问题,即纳博科夫独特的时间观,然后通过对作者流亡生涯的简介揭示出故事主人公“我”的流亡意识,最后得出纳博科夫“寻找——幻灭——超越”的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2.
《喂——出来》是一篇经典的科学文艺作品。解读这篇文章时,我们不仅要从“科学”的角度关注当下人类的生存环境,更要从“人文”的角度深刻反省是什么原因使我们变本加厉的破坏环境,这才是这篇小说真正的审美意义和现实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说卦》构造了一个八卦宇宙模型,八卦的系统性与语言学方法的结合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象思维”方式。《说卦》的成书下限不迟于春秋伊始,在整个春秋时期,发挥着《周易》副经的作用。它打破了占筮易的一统天下,开辟了学术易的文化新方向;它做为“前理解”参予了《易传》诸篇的建构,为《易传》诸篇之首,亦为诸篇之祖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施正一教授的《论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是对马克思科学理论思维方法的突破性研究,主要表现在:准确界定了理性认识、理论思维、理性思维等范畴,从民族兴旺的角度指出理论思维的重要性;辩证地指出理论思维和认识过程不仅包括“具体———抽象”的过程,还包括“抽象———具体”的过程,并突出强调了后者的作用;科学地分析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运用的“表象———抽象”和“抽象———具体”的方法是辩证统一的,指出表象是理论研究的起点,理论研究还必须由抽象上升到具体;“表象———抽象———具体”的方法不仅是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叙述方法,更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同时施正一教授为我们指出运用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进行学术研究的意义并为我们树立了运用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进行学术研究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语篇的宏观结构、主位结构、衔接与连贯、及物性结构和语域等几个角度对《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中《温斯顿·丘吉尔——他生活的另一面》文章进行了分析,以此验证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是一种适用于语篇分析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吴光蔚 《文教资料》2013,(9):16-17,19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是美国当今文坛公认的重要作家,有着“哥特小说女王”之称。她的短篇小说集《鬼魂出没——怪诞故事集》曾~1995年世界最佳幻想作品集,里面既有经典的鬼故事,又有令人心寒的心理恐怖小说。国内外对这部小说集的研究极少,有的只是节选其中一两篇对其主题进行简单阐释。本文从心理现实主义出发,探讨欧茨短篇小说集《鬼魂出没——怪诞故事集》的心理现实主义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7.
为了适应21世纪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满足教师继续教育的需要,北京教育学院和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编写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敬业·爱生·师格》一书。这是一本集学术性、资料性和工具性于一体,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教师继续教育教材。该书由陈爱主编,北京出版社出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敬业·爱生·师格》的出版,将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敬业·爱生·师格》一书,共分四篇,即“师之魂”、“敬业篇”、“爱生篇”、“师格篇”。为了便于教师学习,在“四篇”之后,附录“师德案例选…  相似文献   

8.
一 填空 (1)“四书”是《 》、《 》《 》、《 》。 (2)“五经”是《 》、《 》、《 》、《 》和《 》。 (3)“六艺”是——、——、——、——、——、——。 (4)《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本诗歌总集,共——篇,分为—、—、—三大类,《伐檀》属于—。人们通常把《诗经》的写作方法分为—、—、—三种。  相似文献   

9.
梁涛 《邯郸学院学报》2013,23(1):86-105
清华简《保训》的“中”是指中道。其中舜的故事是从正面讲积极的中,要求在人与人之间确立恰当的准则、原则,以避免彼此的矛盾、冲突,达到和睦相处。上甲微的故事则是从反面讲消极的中,主张应秉持中道,以直报怨,避免冤冤相报、血亲仇杀对部落共同体的伤害。通过舜与上甲微的故事,《保训》表达了儒家的中道政治理念。早期儒家具有强烈的弘道意识,但对于道的认识是开放的,或以仁、礼为道之核心(孔子),或推崇唐虞之道“禅而不专,利天下而弗利”(《唐虞之道》),或重视仁心、仁政(孟子),或推崇礼义之统(苟子),与后世的道统说有明显的不同。由韩愈首倡、朱熹集大成的道统说则是以“仁义——中”为内容的,其中“仁义”是核心,“中”是针对仁义或心之体而言,其文献依据则是所谓的虞廷十六字心传。孔子之后,主要继承、光大“仁义——中”的是曾子、子思、孟子,故得列于道统之中,而苟子、汉儒则被排除在道统之外。根据《保训》及传世文献的记载,中国古代虽然存在一个源远流长“中”的思想传统,并形成中正、中庸、中和等一系列概念,但古代的“中”源于宗教性的礼仪活动,是古代礼学的重要范畴。孔子之后,真正全面继承“中”的传统的是主要是苟子,而非孟子。儒家道统既非朱熹等宋儒构造的“仁义——中”,也非历史上曾经存在的“礼义——中”,而是二者的结合,是仁学与礼学的结合,儒家之道乃内圣外王之道。因此,统合仁学与礼学,“合外内之道”才是儒家道统之所在。发展仁学,改造礼学,统合孟荀,才能发展出儒家的新道统。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语文》2014,(9):F0002-F0002
冯丽萍,女,丽水学院幼儿师范学院中文教师,硕士研究生。工作期间,教学成果丰硕,有多篇教学论文获学校“有效课题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曾在《安徽文学》、《大众文艺》、《现代教师与教学》等刊物发表《刘勰“神思”理论浅析》、《“忠”“义”难两全——论水浒人物的悲剧命运》、《情感视角下的师德意蕴分析》等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