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把“过程和方法”作为教学目标,强调在物理学习中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方法。针对初中物理新教材突出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确立以“观察为基础,思维为核心,探究为手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注重过程和方法的指导,关注学生的观察与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此,笔者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认识体会。  相似文献   

2.
于勇 《陕西教育》2006,(3):22-22
物理教学中引入网络,是现代物理教学中一种以信息技术作为支撑的重要的教学手段,其核心目标就是:彻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给学生的“主动探究”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索、进取、创新的科学意识。  相似文献   

3.
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是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组成。它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学生通过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去获得研究、学习、思维的方法,并体验探究过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  相似文献   

4.
张健 《考试周刊》2009,(43):176-176
新课标高中物理的教学目标由“知识与技能”一维要求转变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要求,强调让学生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知识和技能.学习科学探究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对教与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拟就人教版《恒定电流》一章的教学为例谈几点感想。  相似文献   

5.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只是为了学生的升学考试,更重要的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物理新课程目标界定了“适应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物理教学在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及科学素养培养等方面,具有其它一些学科难以比拟的特殊作用。因此,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让教学过程成为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个性和谐、健康发展的过程,是物理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学好物理需要有科学的方法指导。本文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进行学法指导,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科学素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是指在物理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有步骤地渗透和传授物理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和训练,逐步地掌握最基本、最主要的物理科学方法,达到促进知识学习、培养能力和提高科学素质的目的。物理知识是重要的,但当我们在教学中不加限制地深挖“知识(包括解题能力)”时,倘若把科学素质培养这一重要的教学目标挤出教学过程,势必造成教学中的极大损失。下面我就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的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物理教学有明显的不足,教师往往只注重科学知识的教学,却忽略了对探究的过程体验;只重视学生科学知识的学习,没能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领,忽略培养学生学习过程的人格,让教育教学跌入了功利的深渊.纵观世界各国进行的大规模基础教育改革,大多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了课程重要目标之一.可见,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把物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的目标,其中过程与方法目标最为关键,这一目标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动脑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因此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方法的指导,物理教学一般用到的基本方法有:直接观察法、控制变量法、实验转换法、图表法、对比法、类比法、科学推理法、综合法等。下面通过一些实例说明一下主要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潘铁军 《课外阅读》2011,(9):162-162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中尝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实践和研究。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努力倡导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建构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而且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和实现学习目标。为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现“主体”与“主导”的有机统一,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尝试着在我的信息技术教学上采取了一些方法,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努力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物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是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组成.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学生通过知识与技能的探索去获得研究、学习、思维的方法,并体验探究过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使学生形成某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使物理教学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如何把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落实初中物理课堂素质型人才培养目标,项目化学习模式被尝试应用到物理教学中,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学科素养,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物理学习习惯.因此,初中物理教师有必要了解当前学生的物理学习现状,认识到项目化学习对初中物理教学的作用,并探索采取有效的项目化教学对策,优化初中物理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13.
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课堂,活跃了师生的思维,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与此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正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探究过程"的教学理念,要求课堂教学制定三维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过程既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还要重视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更要注重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其中探究式学习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际教学过程中,探究式学习方法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还可以培  相似文献   

15.
朱美健 《物理教师》2007,28(10):15-15,18
学生在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两种形式的知识.一种是以文字形式存在的物理概念、规律等结论性的内容。这是一种有形的知识:另一种则是存在于有形的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与学习过程相关的无形的内容,如学习物理的兴趣、各种与物理学习相关的能力、对待客观世界的态度等,这是一种无形的知识.物理知识学习离不开一定的背景和过程,学生只有经历了学习的过程才能进行有意义的物理知识建构.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如果只强调有形知识的学习而忽视无形知识的学习,这样教学的结果将使学生头脑中物理知识结构不完整,不利于学生进一步发展.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教学要求,正是体现了要注重学生物理知识学习结构完整性的物理教学.  相似文献   

16.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因为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有学习动力,才会自己主动去探究、学习。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必须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邢亚丽 《新疆教育》2013,(13):80-80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总目标中指出:“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培养学生的钻研和探索精神,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浓厚的学习兴趣,也会减弱学生学习中的疲劳,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我们认为,要想让学生学好物理学,在教学中就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8.
初中物理教学中,浓厚的兴趣可以对学生物理学习产生巨大推动作用,尤其能坚定学生克服物理学习困难的信心,自觉朝自己所确定的学习目标勇往直前,因此,我们必须优化物理教学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9.
柯勇 《新课程研究》2009,(10):93-94
科学新课程倡导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现时发展和终身学习.主张“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不管实验成功与否.目的在于体悟探究过程。培养探究意识。”因此.物理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求教法;注重实验教学。加强自主教学。培养合作精神.让学生认为“物理不难学、物理很有趣、物理很有用。”  相似文献   

20.
基础薄弱生是指虽然学科知识基础、学科思维能力薄弱,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适合学科学习,但智力正常的学生。在长期的物理教学中,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掌握了物理思维的基本特征和学生的思维障碍,跟踪观察、研究了基础薄弱生的学习习惯、思维特点,在考察他们解决物理问题的方式以后,反思课堂教学理念、思路和实施过程,认为要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把“培养有思想的人”作为过程目标和终极目标,通过有效的教学实践,来改善学生薄弱的基础现状,提高物理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