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苏辙(1039-1112),字子由,北宋文学家,与其兄苏轼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一天,苏轼带着年少的弟弟苏辙游巫山。山上一位老道听说神童苏轼光临,便想当面考考他。老道出了个异字同音对:“无山得似  相似文献   

2.
一副妙联     
子孟 《初中生》2006,(9):34-34
请看下面这副对联: 猫伏墙头风吹毛。毛动猫不动; 鹰立树梢月照影,影移鹰不移。 这是一副“同音联”。上句的“猫”与“毛”及下旬的“鹰”与“影”有着同音或谐音之趣。而且,这副对联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何其严谨工整,堪称妙绝。  相似文献   

3.
《新作文》2006,(3)
苏辙(1039-1112),字子由,北宋文学家,与其兄苏轼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一天,苏轼带着年少的弟弟苏辙游巫山。山上一位老道听说神童苏轼光临,便想当面考考他。老道出了个异字同音对:“无山  相似文献   

4.
制联的趣味     
(一 )祝寿颂词在一次宴会中 ,初识久已向慕的许悼云先生 ,喜蒙索联 ,联成后设宴为谢 ,因见许夫人风度高朗 ,又赠一联 ,贤伉俪再度设宴 ,举杯极赞。座上有沈君山先生 ,笑谓尚未得拙联 ,他不仅是学人 ,也是大名士 ,中心欣慕 ,乐于制联 ,也成二副 :心“君”方寸藏大宙 ,羽“山”万里施甘霖。老“君”犹龙 ,泽被万里 ;丹“山”有凤 ,声清九霄。第一联的“羽山” ,本《山海经》 :“羽山多雨 ,为风云所自出。”第二联的“丹山” ,本李商隐诗 :“桐花万里丹山路 ,雏凤清于老凤声。”“老君”是指其令先尊海槎 (宗瀚 )主任委员 ;此老生前对我真是“…  相似文献   

5.
双关联,即利用汉语的同音、多义等现象,因制宜地组织语言,使联语意义一“明”一“暗”,造成“言此而意彼”的表达效果。如:  相似文献   

6.
笔者从事楹联研究,专门搜集整理过十二生肖的联语,发现“蛇联”算是最少的。原园之一是“蛇”与“折”(即蚀)同音。是个不吉利的词,故忌用。现将搜集到的蛇联,整理几篇,愿和读者共同欣赏。逞披发仗剑威风,仙佛焉耳矣?有降龙伏虎手段,龟蛇云乎哉。这是广州真武庙里的一幅对联。北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苏轼去海南詹州,路过广  相似文献   

7.
散论通假字     
什么是通假字,历来有不同说法,近代学者也有诸多称之,有人认为通假字就是假借字;也有人认为,通假字就是同音替代字或同音假借。近代著名学者刘师培,将通假字称为“用字的假借”。他说:“制字的假借一字两用,用字之假借是两字一用。一字两用之假借由于字少;两字一用之假借由于用字之宽。”  相似文献   

8.
赏月佳联     
中秋佳节,古往今来,给我们留下了不少富有时令特色的佳联。 四川巫峡瑶台上有一联:“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上联以叠词的方式写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与巫山秀色为内容的下联相对,堪称工整自然,珠联璧合。 相传有一才子,仰望中秋月,吟得一句上联:“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抓住了月到十五便团圆的特点。但他苦思冥想,拟不出相媲美的下联。直到除夕晚上,想到明天是新年,触动灵  相似文献   

9.
明代“吴中四才子”中的祝枝山与唐伯虎交情甚厚,时常相聚。一次,祝枝山与唐伯虎对饮。祝枝山带着醉意,口出一上联:贾岛醉来非假倒唐伯虎素以文思敏捷著称,听后,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不假思索地答道:刘伶饮尽不留零真乃一副绝佳“人名”联。上联中的贾岛,系唐代号称“诗囚”的苦吟诗人,下联中的刘伶,乃晋代享有“酒仙”之誉的著名雅士。人名对人名,十分准确,非常工整。上下联巧妙运用了异字同音(“贾岛”与“假倒”;“刘伶”与“留零”),生动地表现了祝枝山与唐伯虎喝酒时的形态,活灵活现,极富情趣。在皖南事变中负伤被俘的叶挺,1942年在敌人…  相似文献   

10.
金代杰出诗人元遗山,他的诗歌创作,前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赵翼在《题遗山诗》中曾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的确如此。元遗山的“丧乱诗”的沉挚悲凉,正如《瓯北诗话》所说的:“唐以来律诗之可歌可泣者,少陵十数联外,绝无嗣响,遗山则往往有之。”遗山诗是有自己的创作纲领的。《论诗三十首》这一  相似文献   

11.
“慢”老师     
在崇明方言中,“万”与“慢”同音,说“一万”往往就成了“一慢”。我总觉得奇怪,“万”与“慢”有什么关系吗?显然没有。但巧的是,我就碰到了一位姓“万”的“慢”老师。万先生是我的英语老师,用我们的方言来说就是“慢老师”,加上他的上课速度奇慢,这样叫着叫着,他也自然而然地成为慢老师了。  相似文献   

12.
解读苏州话     
苏州话的“糯”是出了名的。同样一个“不”字,北方人说起来很是干脆,而苏州人讲起来是“勿要”。这样东西好吃,苏州人就说“好吃是好吃得来”,听起来就非常的柔软和好听。为何苏州话软?主要是苏州话里极少有卷舌音,不必卷起舌头说话。苏州话虽然音调较软,但好多话说起来辨音不准,苏州话里赵与曹同音,孙与申同音,李与吕同音,周与邹同音,吴与何、王与黄同音,因此苏州人提到自己的姓,多半要说明字形,如“草头黄,三划王,走肖赵,曲日曹,口天吴,古月胡”等,否则苏州人自己也搞不清楚。苏州话里有许多用词,喜欢重叠,这一方…  相似文献   

13.
文章道德感人深徐特立同志九岁时入蒙馆读书。在蒙师指导下,读了朱柏庐的治家格言: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感到其中的道理既易懂又有用。随后又读了杨椒山绑赴杀场以前给儿子留下的遗书,这份遗书极有感情,徐读后流了泪。解放后他对人说:“使  相似文献   

14.
方言中有不少成分对语教学很有益处,不该错过。例如《葫芦僧断葫芦案》的“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课本注释“雪”“薛”谐音,影射薛家。有学生说.“雪”和“薛”不同音啊。且不说谐音不必同音.“雪”“薛”字音在方言里就另有念法:北京口语管咸菜“雪里蕻”叫xuēlihóng,“雪”读阴平,与“薛”同音:曹雪芹家乡南京话和扬州话都有人声字.“雪”“薛”也同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鲁班的故事     
我国春秋时期有一个了不起的建筑工匠,名叫鲁班。其实,鲁班本姓“公输”,单名一个字,叫“般”。因为他是鲁国人,又“般”与“班”同音,所以人们就称他为“鲁班”。 鲁班出身在一个工匠世家,他的父亲和爷爷都是工匠。鲁班从小爱看长辈们敲敲打打地造房子,他便也常常把尺子、榔  相似文献   

16.
二月十七日,常州市教育局召集部分小学教育行政干部、学校校长和教师举行了学习焦裕禄同志座谈会。下面是参加座谈会同志的发言。装逮芳(实验小学校长): 焦裕碌同志是县委的好书昆,也是个好“班长”。他一到兰考,首先抓的就是镇导精神面貌的改变,特别是县委椒导核心的革命化,同时深入基层稠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读过《天方夜谭》的同学知道,“夜谭”就是夜间说话、讲故事的意思,其实就是“夜谈”。那么,大家要奇怪了,为什么不直接写夜“谈”而要找个看似没多大关系的“谭”来呢?这得说到我国古代的一种习惯——“避讳”。古代,人们在说话和写文章时,遇到皇帝或尊长(如祖父)的名字以及与他们有联系的字时,都不能直接说出或写出,甚至于同音的字说话时也要避免念出来,必须用别的字来代替,这就叫“避讳”。有“诗鬼”之称的李贺,就因为他的父亲名字是李晋,“晋”与进士的“进”同音,为了避讳,满腹才华的李贺只能放弃科举考试,终不得志。唐太宗李世民登基…  相似文献   

18.
刘剑 《甘肃教育》2011,(12):85-85
“必需”与“必须”是一组同音近义词。很多人在使用时会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必须”与“必需”之间究竟有何区别呢?  相似文献   

19.
一副妙联     
请看下面这副对联:猫伏墙头风吹毛,毛动猫不动;鹰立树梢月照影,影移鹰不移。这是一副“同音联”。上句的“猫”与“毛”及下句的“鹰”与“影”有着同音或谐音之趣。而且,这副对联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何其严谨工整,堪称妙绝。更有趣的是,它还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妙的图画:月光皎洁的夜晚,一只猫正机警地伏在墙头上,伺机猎获可口的食物。轻风吹来,它身上细密的毛儿被吹动了,但它似有所待,一动不动;旁边大树的枝梢上,立着一只栖息的鹰,它那映在地面上的影儿随西移的月光移动着,而仿佛已入梦乡的鹰却一动未动。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月夜图:静中…  相似文献   

20.
近读郭锡良先生等编著的《古代汉语》,其中文选部分选有徐宏祖的《游天都》一文。文中有“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之句。句中“风钜”之“钼”,该书注释为:“钜:同‘巨’”。我以为这可能是一处笔误,此字注“同巨”,不尽妥当,应注为“通巨”,才较确切。因为,“巨”与“钜”在此属同音假借关系,或者称为通假字、通借字。 一般讲来,古汉语中同音假借字,通常用“某字通某字”来表达;古今字或同义后起字,通常用“某字同某字”表示;而异体字、繁简字则多用“某字之异体”、“某字之繁体”等形式表示。繁简字的意义、读音完全相同,只是在字形笔划上有繁简之别。“钜”、“巨”两字的本义不同,因此它们不属繁简字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